小班幼儿游戏开展情况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2期   作者:陈虹
[导读]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了游戏的教育价值
        陈虹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目前,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了游戏的教育价值。从小班幼儿游戏开展情况来看,主要发现幼儿在游戏中主体性缺失,材料单一,时间过短,内容过于简单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明确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提供多样性的材料,丰富游戏以提高小班幼儿的游戏质量。
        关键词: 小班;幼儿;游戏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一种生存方式,也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在儿童成长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与其说是教育孩子,不如说是教孩子如何游戏,陪伴孩子在游戏中共同成长。小班幼儿年龄偏小,游戏活动更是他们主要的活动方式。
        一、小班游戏活动的重要意义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成长。同时,游戏对幼儿的身体、智力、创造力、情感、社会性、美感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同时也为自己将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
        (一)有助于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提升自信心
        在游戏中,幼儿开始认识世界、了解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发展自身的知识、技能、能力等。在充满兴趣的游戏中,幼儿无拘无束地玩耍,从而产生许多新颖独特的想法与行为,激发其创造力的发展。在游戏中能满足自己情感的需要,发展自身的良好情绪,控制不良情绪。特别对于内向型的幼儿而言,在活动中他们主要出于被动的地位,他们比活泼的幼儿更需要得到关注,在游戏中应该适时地提供机会,让他们在游戏中能够对于自己很想尝试的角色有更多的机会来尝试。对于活泼型的和内向型的幼儿要进行搭配,这样一种和同伴的互动过程就逐渐地提升了幼儿的自信心。
        (二)有助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小班,正是幼儿接受语言能力最强,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侯。其语言的特点,主要由无意识倾听到学习有意识倾听表述,以自身活动或经历为内容,其中夹杂着一些想象的成分,表述的方式比较简单。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幼儿与社会间的人际交往为基础的活动,幼儿园游戏开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过程。它可以帮助幼儿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社会,同时促进社会技能的培养。小班幼儿更可以在游戏中不断练习、不断巩固,更能够获得心理、情感上的满足,自然而然地进行表述,不断获得语言上的发展。
        (三)有助于促进幼儿同伴间交往,锻炼独立性
        由于年龄较小,小班幼儿几乎不太善于主动与同伴交往。然而游戏就为孩子们提供了大量交往的机会,幼儿从中可以逐步认识自己和同伴,学习正确处理自己和同伴间的关系,加快社会化的发展。幼儿从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享有充分的自由。如:决定游戏的内容、选择游戏的伙伴、开展游戏的情节、分享游戏的喜悦等。在自由体验的过程中,提高孩子游戏的主动、积极性,让孩子依赖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来解决一些教师看来“不会、不可能”的事情,从而锻炼其独立性。
        二、小班幼儿游戏开展情况
        幼儿园小班游戏更多的是以教师主导的形式开展,这导致了孩子刻板游戏的现状。根据小班的孩子的年龄特点,由于是听从安排为主,自主行为经常被扼杀,且在现有的游戏中,出现兴趣不高等现象。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综述。
        (一)小班幼儿在游戏中主体性缺失
        从小班幼儿真正开展的游戏中看,幼儿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主体性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游戏主题大部分由教师确立。二是游戏规则也由教师独立制定。三是游戏过程中,幼儿行为有所限制。
        (二)小班幼儿游戏材料单一
        对于小班的孩子而言,游戏是无所不在的。也就意味着,游戏环境直接影响到了幼儿的游戏开展。因此,游戏材料就显得尤为关键。然而现实中,游戏材料的提供杂乱,缺乏层次性、可变性。材料并不具变化性,幼儿没有探索的空间,难以在操作中获得新经验。走进小班的教室,看到的更多的是单一的玩具、材料。
        (三)小班幼儿游戏时间过短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在游戏开展中,教师往往把游戏看作是剩余时间的活动或者是多余的活动,这直接影响到幼儿游戏时间过短。

如在娃娃家中,涵涵说:“我是妈妈,我来帮你烧饭!”豆豆爸爸见状也赶来,说:“我来帮你!”于是两人一起帮依依烧饭,有模有样的,可兴奋了。正当这时,收拾玩具的音乐响起,尽管万般不情愿但还是结束了游戏。案例中,幼儿参与游戏时间较短,持续游戏的情绪较高,但经常被无情地抑制,未能真正做到尊重孩子游戏的意愿。
        (四)小班幼儿游戏内容过于简单
        小班幼儿游戏内容过于简单,主要体现在类型较少,一般都从幼儿已有经验中选择已学会的游戏来进行。例如:娃娃家游戏,桌面游戏。其中娃娃家中的幼儿,大多都只停留在烧饭、吃饭,很少能够发现孩子独特新颖的表现,只是一再重复游戏内容,中断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桌面游戏则只是为幼儿提供简单的积木、少量的雪花片等,缺乏挑战性、可玩性。其次,游戏项目单一,未能吸引孩子持续参与游戏,游戏环节不够丰富,这也直接影响了幼儿的游戏质量。整体游戏内容显然未能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来制定,既不够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更未具挑战性。
        三、小班幼儿游戏开展策略
        从小班幼儿游戏开展情况来看,其中确实存在着诸多不足,等待教师的完善。首先,就是更新游戏指导的观念,以幼儿为主体开展游戏,合理地组织并指导游戏,从而真正发挥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一)明确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
        作为孩子游戏的指导者,教师的角色定位则十分关键,应能够明确定位,在游戏中多鼓励孩子集中注意力,自己表现出亲和力,与孩子们体现互助。保持一颗永不泯灭的童心,成为幼儿的玩伴,和幼儿一起做游戏,学会认同孩子的想法。同时作为游戏的设计者,教师更应该在游戏中与孩子们共同分享游戏的快乐,对于幼儿的游戏行为,当真但不较真。以合作者的角度,进入孩子们的游戏生活中,充分尊重孩子游戏的想法,在幼儿面前降低自己作为一个只是拥有者的居高临下的地位,在与幼儿的平等相处中,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以自己的人格赢得威信,从而使幼儿接纳自己,间接地教孩子。
        (二)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
        小班的孩子虽小,但他们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是非常需要保障的。教师应充分信任他们,让他们在游戏中自由选择主题、角色、情节、同伴及玩具。自己做到高控,间接地教,保证他们游戏的积极性与持续性。
        1.尊重幼儿的游戏选择
        2.提供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与空间
        (三)提供多样性的材料,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欲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应多投放了大量的成品材料,平行材料,含有少部分半成品材料,包括废旧的塑料管、各种包装袋、纸盒、冰棍棒等等,经过卫生加工,并尝试和幼儿一起利用这些多样性的材料来共同创造环境,幼儿游戏时就会更投入,更自信。在自己创设的环境中游戏孩子会更有游戏的兴趣和欲望。
        (四)丰富游戏内容,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小班幼儿的游戏往往无意性较强,过程以自编自导自演为主。他们对烧饭、吃饭、喂饭、扫地、看病、烫衣服等动作情有独钟。那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选择贴近孩子生活的游戏活动。在开展游戏前,为孩子提供真实的情境,增设活动项目,投放仿真的教具教材,根据不同的游戏类型选择富有意义的项目,不断根据孩子们的需求,共同设计与完成游戏活动的创设,让活动不再刻板,更加地生动,吸引孩子,同时可以适当的加入隐性的课程,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
        总而言之,小班幼儿游戏开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精心的环境创设,活动的高控与把握,耐心、细心、富有责任心地与孩子们共同游戏。对小班幼儿进行游戏指导,必须对幼儿进行全面的了解,让幼儿愉快、自主地游戏,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学习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晓红.学前儿童游戏[M].
        [2] 周效英.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J].
        [3] 徐则民,洪晓琴.走进游戏 走近幼儿[M].
        [4] 黄全愈.孩子就是孩子:玩的教育在美国[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