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2期   作者:赵会庆
[导读] 口语交际作为新课改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成长与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赵会庆
        龙陵县邦公完全小学           
        摘要:口语交际作为新课改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成长与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自身正处在人生观与价值观构建的重要阶段,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有助于其语文水平也提高。本文针对当前小学生口语交际课程开设及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并从教师、学生及课堂等角度,为提升和改进口语交际教学提出策略,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应对策略        

                
        口语交际作为语文学科的专业教学术语,第一提出是在本世纪初课程改革后的课程大纲中,而新课程改革后,作为新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内容,口语交际也正逐渐成为一门专业的课程。研究中发现,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设计及教学,仍存在一些困扰和制约该学科发展的问题。        
        1.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分析        
        1.1专门化课程开设比例低,师生重视程度不够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小学中,与语文学科口语交际教学相关的课程开设比例超过百分之九十,而深入研究发现,真正意义上实现口语交际教学课程专门化设置的学校占比不到百分之四十。许多学校在口语交际课的设置中出现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将口语交际课和语文课划等号,这在许多学校并不鲜见。由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偏差,导致课程进行中,出现了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训练实践为辅的现象,这也造成了口语交际课并没有突显出“交际”的意义;另一方面,师生对于口语交际课的认知出现偏差。调查数据显示,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学生并不理解这门课程,仅有百分之十三的学生可以正确描述课程概念和意义这两种偏差解读造成了口语交际课出现走形式、走过场现象。        
        1.2教学目标和课程评价指标模糊,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与传统的语文学科教学相比,口语交际课程设置时间较短,课程设计和打磨不足,同时教学目标及评价机制形式迥异,这就造成该课程实际授课中效率低、问题多。研究也发现,大城市小学开设相关专业课程时,会引入外部资源力量如高校专业课教授进行指导评价,以帮助提升和改进口语交际课授课形式,而对于硬件资源和师资力量都相对匮乏的乡村学校,在口语交际课程的设计、教学目标制定、课程评价机制等方面就缺乏经验,全靠自身的教师队伍不断磨合尝试,出现学科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等现象。        
        2.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问题应对策略分析        
        结合当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教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笔者认为若要提升该学科教学及研究发展水平,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应该从教师、学生和课堂等多维度入手,借力新教学思维理念,推动教学发展。        
        2.1教学模式规范化,教学语言标准化        
        口语交际教学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便是课堂教学缺乏统一规范化设置。例如,许多小学在授课中,采取完全灵活的方式处理课堂教学,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只作为旁观者。这种模式看似实现了学生主体,却容易导致教学设计和目标偏离。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关注规范化的课堂设计,在确定语文口语交际主题“和陌生人的沟通”后,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对主题进行解读并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思维和标准化语言去探索和完成交际用语的使用;在实际的对话训练中,教师也不应当仅仅作为旁观者,而应该及时关注学生互动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指正,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路线,同时也能够确保课堂秩序的稳定可控。另一方面,口语交际课中务必确保交流语言文明得体,同时也务必确保普通话的使用。研究中发现,许多偏远乡村地区普通话的推广普及仍存在盲区,很多小学生课堂教学和日常交流用语仍以方言为主,这也造成了口语交际课无法顺利开展。普通话交流作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具,是每一个小学生都应该熟练掌握和运用的,对于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不仅要从自身教学素质入手,训练和培养普通话授课,同时更应该确保在口语交际课堂中的普通话教学。针对许多小学生交际训练时说方言的现象,教师应及时指出并纠正。        
        2.2教学目标明确化,课程设置专业化        
        口语交际课程作为新课改中重要一部分,应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日常课程打磨时,应密切联系课程标准,制定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课程目标。当前各地各类小学校在口语交际课程中,难以做到目标设置一致,而方向的不统一。因此在制定和完善课程标准过程中,各学校及教师应多参与大范围的专业学科交流讨论会,通过集体教研等形式,达成教学目标和课程设计的统一。在教学设计方面,学科教师可以通过专业领域的教育论坛、教师交流研讨会等形式互相吸取经验,取长补短。同时还可以发挥网络优势,通过线上教研,线上集体备课等活动,让不同学校的学科教师齐聚一堂集思广益,不断的改进和提升课堂教学。在课程设置方面,各类小学校也应在课程设置中整体一致,力求实现口语交际课设置为独立课程。同样师资力量也是影响课程开设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学校可以通过教师交流机制,让更多有经验有专业背景的优秀教师进行交流轮岗,这样可以确保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调配,也能够帮助城乡小学之间实现均衡协调发展。        
        2.3评价机制合理化,评价体系多元化        
        合理优化评价体系也是提升口语交际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以向西方一些国家的同类型口语交际课取经,或结合高校交际专业研究人员或教授的指导与建议,设置更加符合学科特点的评价标准。例如可以在学期总结评价中,通过面对面交流与访谈、固定题目的对白训练,以及基于话题进行了自由交流或问题处理与解决,考察小学生进行交际对白时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敏捷度,并根据学生的对话,设置发音、对白用语、整体流畅性等指标进行量化测评,这样就避免了传统笔试无法真正展现交际能力的弊端。同时也要促进评价体系多元化,倡导发展性和过程性评价,不以一次的结果作为标准,而是通过定期考察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实现口语交际教学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可持续性的进步。        
        结束语:        
        小学语文课程不仅仅关注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分析能力,同时对口语交流和表达也提出了深层次的要求。口语交际教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课程,无论是课程基础还是课堂教学经验都相对欠缺。通过专业化的课程设置,更加明确的课程目标和评价机制设定,以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可以有效的实现小学语文的口语交际课程学科发展和进步,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交际能力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琼武.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探究[J].        语文建设,        2013(24):11-12.        
        [2].        杨江熟.        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探究[J].        科研,        2016(9):00266-002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