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有效运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2期   作者:张玉芝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特殊教育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一项热点话题
        张玉芝
        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聋儿听力语言培训中心  内蒙古 兴安盟科右前旗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特殊教育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一项热点话题,其中,语文学科是特殊教育过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学科,对于特殊教育人群融入社会以及沟通交流而言具有关键性价值,我们必须要充分应用情境教学策略,加强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提高特殊教育人群的言语感知力。本文就特教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特殊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教学、应用策略
        在普通教育之外,存在着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的受教育群体为各种类型的残疾学生,他们具有独特的身体特点和心理特点,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立足于学生们的特点开展教学设计,并且加强情境教学的应用,从而构建高质量的语文课堂。
1抓住情境教学的突破口
        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关注学生们的特殊性。每一位残疾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特殊特点,特教教师必须要因材施教,加强方向性教学和分类型教学。例如,聋哑学生所欠缺的是语言上的表达和听觉上的触动,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聋哑学生的生理特点,不能够采用普通教育方法与他们进行沟通。要充分发挥视觉教育的作用,通过图像、视频等开展多元化教育突破,沟通障碍,使信息得以有效传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进行双向的沟通与互动,善于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课程设置,不能够一味自主表演和讲解,如果缺乏学生的参与互动,那么教学效率必然得不到保障。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曾经对特殊教育发表过如下观点教学:一旦能够涉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那么便能够发挥极大的作用,因此,教学模式应当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不同,情境教学杜绝了枯燥、抽象的道理传播,而是借助于多元化的生活环境开展教育,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学习知识,用生动真实具体的人和事物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另外,可以将全班同学进行小组划分,鼓励学生以小组开展情景活动和故事表演,将一些难以理解的道理和情感投入到表演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他们的视觉神经,从而创造一个高质量的教学环境[1]。
2把握情境教学设置的水平
        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广泛关注,教师必须要将理论结合实际,善于从实践教学中总结经验,并且进一步探讨和优化教学思路。实际上,情境教学的开展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通过语文竞赛活动设计教学情景,通过课堂小游戏设计教学情景,利用日常生活背景展现教学情景等等,我们要充分结合特殊教育学生的身心特点来选择情境教学模式,从而让教学手段更加具有针对性。首先,语文教师要充分研读语文教材,对各个章节的内容有熟悉的透析能力和掌控度,从而驾轻就熟的寻找教材重点,发挥教材长处,同时,结合必要的教学情境,弥补教材语言的不足。比如,可以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并且进行剪辑和播放,从而让所创设的情境更加贴近聋哑学生的认知,冲击学生的视野,加强他们的学习效果。其次,语文教师要了解授课对象的理解能力,聋哑学生的一个显著性特点就是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存在一定的差距,大体上而言,特殊教育学生的智力发育以及语言能力要滞后于年龄,因此,教师应当适当降低情景设置的复杂程度,为学生们呈现出更加通俗易懂的环境,让他们接受必要的信息[2]。


3利用情境教学让抽象知识更加直观化和系统化
        在特教语文课堂开展过程中,古诗词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开展语言学习的弱势环节,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情境对教学内容加以优化,使抽象知识更加直观化,例如,仅仅用手语翻译诗词的语言和背景,那么课堂表现力较差,学生所获取的知识内容较少,得到的信息含量不足,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多图课件等创意性的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则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激发聋哑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动变主动。教师需要为学生们留下足够的自由学习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与周围同伴互相分享学习心得体会,增加他们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一首典型的意境感知诗词,描绘了徐志摩离别康桥时的情感变化,抒发了作者对于康桥的恋恋不舍以及惜别深情,此剧蕴含了音乐、绘画、建筑等多种元素的美学体验,仅仅靠手语朗诵难以表达出诗句的意蕴。此时,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方式传达诗词的柔美感伤的运维和忧愁别绪,在教师的提示和引导下,让特教学生借助于多媒体画面走进康桥欣赏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从而沉浸在作者的情感之中,让他们体会思想情感。
4提高农村备课的参与度,升级情景教学的有效性
        在特教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增强学生们的参与程度和主动性,如果能够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可以极大的提高情景教学的有效性和活力,改变死板、照本宣科的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另外,在模仿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将会逐渐密切,从而构建良好的班级关系,这对于学生的共同成长和进步有重要推动性作用。在普通教育过程中,这种方法是经常应用的,例如,分角色朗读就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中,由于语言方面的限制,我们可以将情景表演进行一定程度的变通,让学生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达,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戏剧单元,并且创造合适的表达情境,让学生更加迅速的理解课文,可以选择某一个场景让学生进行自主发挥,自己选择导演、策划和演员,每个同学都分工明确,共同参与,经过排练之后,在班级上开展小型比赛。每一组成员相互配合,展现出最好的状态。从表面上来看,这属于一种情境化的表演,从本质上来讲,属于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想法的展现,从而把语文教材中的文字变成可视化的情景,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了课堂氛围[3]。
5语文词句情境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字词和句子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但是,由于身体上的残疾很多学生,在步入学校之前,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培训,语言积累也不足,因此小学阶段的教师应当尽可能帮助学生积累词句,为他们设置相应的学习计划,要细水长流厚、积薄发。当积累了足够的句子和词语之后,能力也会随之提高,从而加强学习自信,形成一种良性循环。除此之外,在学习过程中,残疾学生比普通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学习阻力,相比较于普通学生,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并且充满自信是需要考虑的一项重点课题,相关的调查和研究表明,丰富的色彩、声音和图形能够帮助儿童加强,继续提高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尽可能利用情景化教学让学生在积极表演的过程中掌握词句,并且借助于一些性格色彩丰富的小教具来帮助学生加强理解。
        总而言之,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残疾学生所构成的特殊教育群体是一项特殊的存在,我们必须要加强对于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立足于学生们的发育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温醒娥.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9(12):215-216.
[2]李玉环. 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269.
[3]张月萍. 巧用情境教学,提高教学成效——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思考[J]. 教育观察,2019,8(41):45-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