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语言教育活动与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2期   作者:周程佳
[导读] 语言在幼儿的认识和思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周程佳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浣纱幼教集团苎萝幼儿园  311800
         
        摘要: 语言在幼儿的认识和思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幼儿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四至四岁半是发散思维能力的一个飞跃变化时期,在这个时期学习和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文章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突破性等方面论述如何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培养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基本幼儿语言教育活动、创造性思维、新颖性、独特性、突破性    
           
                                                                                                                                                                                                                                                              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在幼儿的认识和思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创造性思维是指: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活跃的灵感、新颖的表达以及求异性和潜在性的特点,它与一般思维的区别在于它有新颖性、独创性及突破性。而人们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认识却还停留在粗浅的认识中。幼儿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四至四岁半是发散思维能力的一个飞跃变化时期,在这个时期学习和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而幼儿思维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又是同时进行的,可以说,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基本语言教育活动时,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去描述事物,鼓励他们去构想不同的答案,语言内容也就新颖、奇特,表达生动,促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谓的基本语言教育活动是指:基本语言教育活动是为学前儿童提供一种比较正式的语言交际环境,使学前儿童在教师的直接指导和参与下进行比较系统的语言学习,以获得满足其全面的最基本的语言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基本语言教育活动一般是为3岁以上儿童组织的一种语言学习活动。那么如何在基本语言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丰富幼儿想象,营造气氛,激活思维的新颖性。
        在语言教育中,可以选择富于想象的语言教育内容,以诱导幼儿的创造思维:
        1、丰富想象,激发创新意识
        创造需要有丰富的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幼儿教师的责任是不断的开阔幼儿的思路,促进他们的思维活跃,让他们打破时空限制进行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甚至幻想。创造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人才可能产生创造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学习和创造的热情。


        比如“讲述活动”,是由教师提供讲述的凭借物,诱导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而进行的创造性讲述活动,它能帮助幼儿逐步获得独立构思和表述的语言经验。
        记得在实习的时候,有一次《太阳·花·小姑娘》的拼图讲述中,本人出示了太阳、花、香蕉、小鸟、小姑娘的单个图片,让幼儿用已掌握的词汇进行描述,再把图片布置成一幅画,积极动脑,想象创设背景,然后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出与别人不同的一段话来。在我的启发诱导下,幼儿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创作出许多内容丰富、思维新颖的作品。如: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一个穿着花裙子,扎着两条小辫子的小姑娘,快乐的乘着香蕉飞船驶向蓝天,天空中的太阳笑眯眯的望着她,小鸟在她身边快乐的唱着歌,好象在说“欢迎你到天上玩……”他们在活动中争先恐后,大胆创新,把学过的词汇,自如地运用到讲述中,而且设计得有特色,思路也新。由于拼图讲述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求幼儿创造性地运用新的讲述经验,便大大提高了幼儿讲述的积极性、创造性。
        2、营造氛围,激活创造性思维
        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示了丰富而有趣的生活、优美的语言艺术,能为幼儿提供全面的语言学习机会。
        如:学习童话《小猴卖“O”》后,在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本人启发幼儿创造性地玩圈,自编《玩圈圈》的儿歌及改编《小猴子卖“□”》的故事。在玩圈圈时,幼儿有的拿圈当车轮玩,有的当飞碟玩,有的当呼拉圈,花样百出,而且编出了许多稚气而又好听的诗句。如“红圈圈,黄圈圈,圈圈好象奥运五环旗,放下来,拼一拼,哈哈,我长大参加奥运会……”幼儿还就这个故事改编了《小猴卖“□”》的故事。可见,选择好的文学作品,可以较好地启发幼儿的思维,让幼儿扩展想象,创造性的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想象。
        二、多角度训练,唤起幼儿的联想,扩散幼儿的思维,把幼儿思维的定向性转变为多向性、发散性。
        如何改变,现在以本人的谈话活动为例。谈话活动具有一个有趣的中心话题,幼儿对这个中心话题有一定的经验基础,能唤起幼儿的联想,使幼儿产生交流、倾谈的愿望。在一次谈话活动中,本人以《粗心的小画家》引出话题,小画家画的大象没鼻子、小兔没尾巴、人没有手、热水瓶没有瓶盖等。幼儿根据个人感觉和经验发表见解,从各个角度看待问题,用“没有……就……”的句式各抒己见:大象没有鼻子就不能呼吸、就不能吸水喷坏蛋、就不能帮助小动物等:热水瓶没有瓶盖水就很快凉、就会蒸发、就变得不卫生等。接着引导他们根据经验扩展话题,幼儿联想到:没有空气,人、动植物就不能活;没有解放军,人们就不能幸福生活;没有医生,病人就会死;没有老师,学生就学不到知识等等。这类活动的设计,使幼儿围绕中心话题不断扩展谈话内容,层层深入充分发表个人见解,有利于开阔幼儿的思路。
        由于幼儿身心特点的原因,在课堂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是不够的,我还利用课外各种机会来扩散幼儿的思维。如:迷路了怎么办;陌生人敲门时怎么办;发生火灾怎么办等,让幼儿自由想象,发表意见。这样,在寻找办法的过程中,引导幼儿的思维向各个方向发散。  
        三、突破定向思维,从众心理,使幼儿思维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以后,只要有一位幼儿回答了问题,接下来,有很多幼儿就会跟着前面的幼儿回答的思路来回答问题,这就是一种在教学上的幼儿的“从众心理”。而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说出跟别人不一样的答案,运用多种思维模式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解决问题的方式包括:分析式、直觉式、顿悟式、试误式。按照不同的方式,思维也分为很多类,教师在课堂中应灵活运用多种思维模式,多个角度提问问题,这样才会让幼儿的智力得到最大的开发,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最大的提高。就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考方法一样。
        此外,培养幼儿创造性对老师的要求很高,如要求知识结构更新,博学多才。实施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并不是不要课前准备,相反地,由于师生共同的脑力激荡,教师面临更多知识性的挑战,唯有不断地充实自己,获取新知识,才能更有效的安排教学,提高教学的层次,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其次,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语言的本质,注意幼儿的年龄特征,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话,设计出美观,形象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教具,设置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幼儿直接感知形象、描述形象、想象内容的扩展。最后,教师的教学态度,由始至终要和蔼可亲,时常笑脸对幼儿,让幼儿上课如沐春风,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对于幼儿不同的意见,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想法束缚幼儿或给予伤害自尊心的批评。为幼儿创造各种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使幼儿由被动地听和讲,到主动地听和讲,由模仿作品中的语言,到独立地、创造地讲述,使幼儿的创造思维和语言都获得了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9月
        [2]   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   
        [3]   祝士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