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班幼儿跳跃活动的开展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2期   作者:章琴
[导读] 跳跃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之一
        章琴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西湖桥幼儿园
        摘要:
        跳跃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之一。通过参加各种跳跃活动,幼儿可以增强多种身体素质。但在我园的户外活动中,我发现我园中班幼儿在跳跃活动中存在着诸如:动作不准确、兴趣不足、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幼儿没有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缺少锻炼的积极性,以及个体差异等原因造成的。为此,我们通过“加强指导,帮助幼儿掌握动作要领”、“创设情境,激发幼儿锻炼兴趣”以及“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共同提高”等三方面的措施,来开展中班幼儿的跳跃活动,提高幼儿的跳跃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班幼儿跳跃活动
        幼儿园体育教育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适宜的体育活动,对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增进健康水平,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等,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幼儿健康放在了五大领域的首位,并明确指出“体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跳跃作为基本动作是幼儿园体育的基本内容之一。通过参加各种跳跃活动,幼儿可以增强腿部的肌肉力量,提高弹跳力、爆发力以及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等多种身体素质。
一、我园中班幼儿跳跃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从今年开始,我园结合课题研究,开展了中班幼儿区域式户外活动,创设了以发展基本动作为目标的多个区域,如奔跑区、跳跃区、投掷区等。在中班跳跃区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中,我发现,我园中班幼儿在跳跃活动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跳跃动作不正确
        如,在行进跳中,没有屈膝蹲下去的预备姿势,不会摆臂;在跨跳中不会蹬地,不会抬腿腾空,落地过重等。不正确的姿势不仅影响幼儿完成目标要求,打击幼儿的积极性,也有损于幼儿的身体健康。
2.对跳跃活动兴趣不足
        在自由选择活动区时,主动选择跳跃区活动的幼儿较少,需要带班老师或区域老师的引导和招呼才会到跳跃区来。
3.跳跃能力参差不齐
        如,50%左右的中班幼儿立定跳远距离小于50厘米,但也有近20%的孩子立定跳远距离超过70厘米;60%左右幼儿连续纵跳触物距离不足20厘米,但也有部分幼儿的纵跳触物距离达到甚至超过30厘米等。
二、中班幼儿跳跃活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没有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中班幼儿经过小班一年的学习,逐渐喜欢上了体育活动,也掌握了一些运动器材的简单玩法。但是在动作发展方面还存在着节奏感差、动作变化的灵活性弱、动作速度和力量不够等问题,因此,在跳跃活动时会出现各种不正确的动作。如:在助跑跨跳活动中,幼儿把握不好助跑节奏,跑到栏前时变成了双脚跳;在立定跳远时协调不好摆臂和起跳的动作等。
2.对跳跃活动有畏难情绪
        处于中班阶段的幼儿虽然活泼好动,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都有所增强。但中班幼儿动作的稳定性却普遍发展不好,而跳跃活动对动作的要求较高,而且运动量大,容易造成幼儿的疲劳,导致部分幼儿不愿意参加跳跃活动。也有些幼儿比较胆小,对跳跃尤其是跨跳、从高处往下跳等活动有恐惧心理,不敢尝试。同时,教师指导策略欠佳,将跳跃活动设计成了单一、机械的动作练习,同样激发不了幼儿的活动兴趣。
三、中班幼儿跳跃活动开展策略
        中班是幼儿园三年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经过一年的幼儿园集体生活,中班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他们的行动比小班时灵活多了,身体各个部位都能较好地协调活动,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不仅可以做全身运动,而且可以做较细腻的动作。

针对中班幼儿的这些特点,我们从以下途径入手,开展跳跃活动:
1.加强指导,帮助幼儿掌握动作要领
        跳跃作为一种非周期性动作,是由准备、起跳、腾空和落地等几个相互衔接的动作环节连接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动作。其结构较为复杂,幼儿较难掌握。他们对于跳跃动作的掌握,更多地来自于模仿教师的动作。所以需要教师在幼儿动作学习之初就作出正确、规范的动作示范,并且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原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等,有预见性地分析幼儿在接受动作技能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和产生的问题,对症下药,帮助幼儿掌握动作要领。
        为此,教师首先要掌握动作指导的要点,如:纵跳时,要垂直上跳,不向前跳,落地时要屈膝缓冲;从高处往下跳时要:屈膝预摆,身体稍向前倾,落地缓冲,注意身体平衡;立定跳远时,预备——腿稍屈,臂后摆,上体稍前倾,也可弹动一次;起跳——腿蹬直,臂向前上摆,展体,使身体向前上方跳出,落地——屈膝全蹲;助跑快跳,向前跑动中单脚起跳,蹬地用力,方向要正,在空中瞬间成弓步,摆腿落地后,继续向前跑几步等。
        其次,教师要明确中班幼儿跳跃动作发展的目标,如,从高处往下跳目标:双脚站立,能从30厘米高处往下跳,落地轻;立定跳远目标:跳远距离不小于30厘米;助跑跨跳:助跑跨跳平行线,跳远距离不小于40厘米等,对照发展目标,了解目前幼儿所处的水平。
        然后以游戏的方式,在一定的情景中引导幼儿进行频率、速率、密度、强度适宜的多次练习,帮助幼儿掌握动作技能。并在体育游戏中注意观察,随时纠正幼儿各种不正确的跳跃动作。使幼儿的跳跃动作更加规范,从而让幼儿跳得更远、更高。
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练习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适宜的教学情境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符合幼儿的心理需要和活动兴趣,易被幼儿接受。因此,我们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各种材料为跳跃活动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情景,如,在立定跳远练习中,创设了《青蛙跳荷叶》的情景,在地面上放置了可以移动的“荷叶”;在双脚连续快跳练习中,创设了“小兔去拔萝卜,大灰狼出现了......”。这样的情景,既能激发幼儿的锻炼兴趣,提高他们的跳跃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体能,也能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用移动“荷叶”或减少“大灰狼”出没的次数来控制活动量,使幼儿不至于太疲劳。
3.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共同提高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遗传因素影响,即使是同一个年龄班的幼儿,身体运动能力也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发展水平。因此,我们为幼儿创设与提供了具有安全性、层次性、可调性的活动材料和游戏场景,既满足幼儿不同发展水平的需求,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每一位幼儿都能“跳一跳,够得着”——获得有效的发展和成功的体验。如在“小鹿过河”游戏中,我们用皮筋设置了高低宽窄不同的“小河”,以帮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练习助跑跨跳。同时给胆小和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在从高处往下跳的活动中,我们“借给”胆小的幼儿一只手,给幼儿以安全感,从而让幼儿有勇气去尝试。而对能力强的幼儿则鼓励他们挑战“最高峰”。
        总之,科学有效地组织中班幼儿的跳跃活动,可以使孩子拥有健康强壮的体质,阳光、开朗的个性,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但任何一种教育活动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与其他内容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幼儿运动包括走、跑、跳、钻、爬、投掷、攀登等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的内容对幼儿的身体发展都有不同的促进作用,哪一方面都不能偏颇。让我们都来关注幼儿的体育活动,努力实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家都来做儿童健康教育之神”的殷切期待,让我们的孩子:运动着,快乐着,成长着!
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庞建萍柳倩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汪超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3.《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探索》刘建霞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户外区域体育活动的教与学》段春梅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