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钗慧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第一幼儿园
[内容摘要] 结合本园的实际,我们发现美术活动中,利用生活材料创作的活动还是很少,而且缺乏系统性。生活材料对于幼儿来讲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唾手可得;陌生的是用这些材料来创作,属于初次运用,很多幼儿不知从何下手。教师需根据这些材料适用特点,变废为宝,使它们成为可创作的材料。让材料带给孩子创作的乐趣,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让材料触发孩子创作的“神经”,鼓励他们勇于创造、勤于创造、了以创造;让孩子在于材料的互动中大胆表现,创作出一件件然人惊叹的作品。
[关键词] 生活材料 生活材料绘画 小班课程
在课程实施的策略和方法中,我们的理念思想是让孩子在“情”趣中体验、在“材”趣中表现。孩子们只有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并恰当地综合运用,同时根据自己需要表达的情感作画,会更自由更有趣,也更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绘画的乐趣。
1.在“情”趣中体验
“情”趣是指活动中营造的情境氛围要有趣,能触动孩子参与活动的欲望。用有趣的情境性语言贯穿整个创作过程,让幼儿跟着拟人化的故事情节一步步深入游戏,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完成作品。“情”的作用不仅在于提高绘画的游戏性,引发幼儿参与兴趣,还能帮助幼儿识记、内化创作步骤,便于下次经验重现,迁移到其他创作中。在实践中,我们尝试运用“故事情境导入法”、“音乐渲染暗示法”、“语言幽默互动法”来提升幼儿的“情”趣体验。
(1)故事情境导入法——给孩子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树叶精灵》
冬天来了,北风呼呼,树叶宝宝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迎着风在空中飞呀飞…
孩子们十分投入的倾听着,对飞舞的树叶充满了想象,仿佛自己就是那片在空中飞舞的树叶。于是,结合幼儿的兴趣老师创设了一个艺术活动《树叶精灵》,尝试利用树叶和幼儿一起互动,创作作品。
(2)音乐渲染暗示法——使游戏变得更加活泼和愉快。
很多大师在美术创作时喜欢和音乐链接,借用音乐的魔力给自己的创作带来灵感,在我们的美术活动中,音乐同样适用,奥尔夫音乐、古典音乐等都经常用到。
(3)幽默语言互动法——促进孩子更好地进行艺术创造。
在创作过程中,老师的语言指导以幽默的形式出现,会让幼儿身心放松,在愉悦的情绪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2、在“材”趣中表现
“材”趣是指提供幼儿创作的工具、材料要有趣,能诱导孩子大胆地进行创作表现。我们在“材”的创设中围绕着“创作材料生活化”、“创作材料游戏化”、
“创作材料自然化”三方面进行分享。
(1)创作材料生活化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应是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潮流,多运用回归生活的材料开展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美化幼儿的生活。其实,在生活中有许多物品都是孩子所熟悉的,比如说瓶子、盖子、盒子、箱子、苍蝇拍、牙刷、梳子、吸管等。原本这些东西可能用完了之后就丢弃了,不会发觉它的独特有趣之处。当班级中“回收专柜”开展以来,通过系列的综合材料绘画活动的开展,孩子们也已经习惯并享受这些生活材料带给自己的无限乐趣。比如说孩子们尝试用螃蟹壳制作面具、用白布印染手帕、用瓶盖印画泡泡、用报纸揉成团来印画蝴蝶、用水果包装网拓印各种图案等……内容丰富多彩,应有尽有。
(2)创作材料游戏化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化”的情境是孩子成长的途径。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综合材料的运用,我们尝试着在小班综合材料绘画活动中以“游戏”的情境开始,变绘画活动为“游戏”,创设一种充满游戏趣味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我们都知道在游戏的情境创设中材料本身的特性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为此,我们会在材料的提供上选择孩子喜爱和熟悉的玩具,激起孩子创作的欲望。如在开展滚画活动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用弹珠、也可以用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孩子们可以在大型的纸上做拍球和滚球的游戏。这个过程中没有老师大量的说教过程,而是幼儿自由探索、体验和发现的过程。
因此,将游戏融入美术活动之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为幼儿创设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幼儿学习情绪为手段,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使游戏与美术创作紧密结合,幼儿在做做玩玩中,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并能激发幼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意象!
(3)创作材料自然化
大自然的色彩是斑斓的,它赋予孩子们无比深远的遐想,带给孩子无比快乐的创造力。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我们应该向它请教、向它探讨。虽然,我们幼儿园位于城市,但是自然界的产物也无处不在,比如说树枝、石头、树叶、沙子、泥土……那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干什么呢?我们在这一年小班的学习游戏中一直积极地寻找和探索,比如说我们用沙子组织画沙画,感受沙可变性的特点;利用树叶进行树叶粘贴画,并鼓励孩子进行树叶的拓印活动……
“情”趣和“材”趣如同人的两只手,时而可以单独运用;时而又可以交替运用,在两者的有机配合中,孩子会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使孩子在“情”趣中体验,在“材”趣中自主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