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娥
平水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以及国家的发展,孩子的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他关系到一个家庭的生活轨迹,甚至影响了国家的“命脉”。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肩上的担子无疑沉重了许多。那么究竟该通过什么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目的呢?我想家庭和学校对于孩子的教育才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家庭 学校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常说,家庭很大程度这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发展,如何有效的、科学的教育幼儿总是成为我们商讨的话题,近年来由于家庭结构的日益“核心”化,大多数家庭只有父母和一个孩子,使得家长教育方式与幼儿的情感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独身子女在家庭中往往是父母、祖辈、亲友等照顾、抚爱、赠物和智力刺激的集中对象。他们受到的关心和爱实在太多,而引导他们去付出关心和爱的机会、措施太少。他们习惯于为所欲为,有求必应的生活,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享受,很少想到别人的需要,以致使相当数量的独生子女染上了自私、懒惰、任性和不会关心他人的毛病,也就是缺乏爱心,而这爱心正是幼儿良好情感的体现。还有很多家长不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往往依从自己的期待出发教育儿童,把自己的需要当作儿童的需要,忽视儿童自身的需要和兴趣爱好,不顾儿童内心真实想法,过度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定向教育。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在引导家长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学育儿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重要责任。真正科学的幼儿教育应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努力关注幼儿的生活、理解幼儿的生活、利用幼儿的生活,站在儿童发展需要的立场上选择教育内容,开展教育活动,不能把成人生活当作儿童生活、把成人的愿望当作儿童的愿望,不能以成人为中心来实施教育。幼儿教育必须以儿童为中心,必须依循儿童的天性,必须服从儿童发展的规律,必须关注儿童自己的生活。幼儿教育应依循儿童自身的发展的逻辑,而不是成人的逻辑和知识的逻辑。背离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不能真正促进儿童健康发展,而且给儿童带来的可能是伤害和灾难。现实生活中的“幼儿读经”、过早定向教育等现象就是背离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无视儿童自身需要的典型。
与家长相比,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教育的专业人员,接受了专门的教育和训练,掌握专门的知识、技能,有专业的素养。幼儿园教师应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学习特点,掌握指导幼儿探索、发现、交往和表达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所以作为一个幼儿老师除了教育和引导幼儿健康发展外,还应该指导家庭开展科学的家庭教育。因此,幼儿园教师应是科学育儿知识的传播者、科学育儿行为的示范者。当前,很多幼儿园都通过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园地、家长会、开放日活动、家长学校等途径向家长传播科学育儿的理念,引导家长科学育儿。
作为一个幼儿老师,我们应当如何引导科学育儿呢?首先自己必须真正成为科学育儿的倡导者、践行者和维护者。幼儿园必须坚守职业道德,坚守科学教育的理念,坚守儿童利益优先的底线,一切以儿童的发展为核心,抵制一切侵害儿童利益和儿童发展的现象和行为。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儿童利益的守护者、儿童发展的促进者、儿童幸福的维护者,真正成为儿童的乐园。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有些幼儿园不断出现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事件,或侵害了儿童的权益,或损害了儿童的身心,或剥夺了儿童的自由,或给予了儿童错误的信息和观念,或强化了儿童错误的行为。这些现象的出现,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幼儿园的职业伦理和专业素养都有待提高,也让我们认识到,全社会实现真正的科学育儿还任重道远。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之类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经常受到人们的推崇,但是在我看来,这并不一定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依据木桶理论,一只木桶盛水量的多少,取决于那块最短的板。木匠师傅若要补齐那块板,得搭上好多的工夫和时间,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选择补短板的材料,若材料不够结实与坚固,补上的短板过一段时间或许还会漏水或者腐烂,若木匠师傅手艺不够精堪,两板之间的缝隙也会漏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木桶效应。一个班级好比一只木桶,组成这只木桶的每一块板子就是学生了。一个班级通常有四十名左右的学生,总有几个“差生”,尽管他们可能学习很努力,甚至老师也给他吃偏饭开小灶,可成绩始终无法提高,达不到预定目标,拖班级成绩的后腿,成为老师的负担,被圈为差生或学困生,影响了班级的平均分,影响了教师的评优选先和职称晋升。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今天教育的评价机制,仍以教学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与技能。虽然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但不能把对学生的教育职责全放置在学校和教师身上。学校和教师虽有承担教育学生的义务,但不是学生的法定监护人,对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学校有教育的职责,但主要责任应该是父母的,再好的教育也不能把每一个孩子塑造得完美无缺。教育只是一个对人教化育导的过程,传道、授业、解惑是教育的基点,让好的孩子更优秀,让有缺点的孩子改正缺点,这是教育的功能。但教育并没有造化的本领,既不能让学生平白无故地滋生他没有的智慧或者他本身不具备的能力,也不能补齐孩子固有的短板。后者取决于每个孩子先天的基因和后天的努力。
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十分有好处。但如果为了整齐划一的坐姿,对孩子进行严格训练,可能有些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事实上,幼儿园里主要以活动为主,一切教育活动都以游戏来体现,真正需要孩子整齐划一坐在那里听课的时间很少。但为什么一些幼儿园要对孩子进行如此训练呢?目的就是满足一些家长的要求,还有就是给上面来的领导参观时看。这种带有功利性的训练,对孩子个性培养十分不利。幼儿园教师对孩子的要求多了,规矩多了,孩子的成长就不会快乐,就会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笔者认为,要求幼儿园的孩子整齐划一,是“小学化”倾向的表现,无外乎就是让孩子们多听教师讲知识,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是应该予以纠正的。
在平时生活中多渗透科学教育才是幼儿教育最正确的方法。幼儿一日的生活丰富多彩,其中包含了许多科学教育的素材。比如在“太阳和影子”活动中,怎样使自己的影子变长?又怎样变短?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影子消失?影子又在怎么样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幼儿就会对影子产生兴趣,教师就带领幼儿做起了“太阳钟”。幼儿相互商量、讨论和试验着,最后发现了身体往与太阳方向相反的一边倾斜,可以使影子变长,直立或往与太阳相同方向的一边倾斜,可以使影子变短,跑到没有太阳光的地方影子就消失了。经过一天的记录,幼儿有了一个能知道时间的“太阳钟”。此后,幼儿通过自主学习,知道了时间不同,影子的长短、方向均不同的道理。在找到答案的瞬间,孩子们欢呼雀跃,脸上充满着喜悦之情。其中,我们还发现有两名幼儿合作的方法具有创新意识:一名幼儿做俯卧撑动作,另一名幼儿在他后面帮他抬起双腿,做成人推小车的姿势,他们大声嚷者:“瞧,这样的影子最最长!”。幼儿在获得类似这样的心理满足的同时,更激起探索的欲望,更加乐意通过自己自主的实验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于此同时幼儿间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存在决定性的影响,而对于幼儿教师和家长来说,如何学会幼儿教育是值得每个人熟虑的问题。只有用对方法才能确保幼儿健康的成长。我们已跨过二十一世纪,在这人才竞争的时代,让我们积极开拓,大胆创新,改变观念,从小抓起。从基础抓起,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为教育教学思想,努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为祖国贡献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水淼《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亲子教育》2019
2、崔凤霞《浅谈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问题》当代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