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伊莹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 广州510630
摘要:当今社会主要关注的都是高年段学生的课程衔接问题,但是较少关注低年段的课程衔接问题,因此幼儿园与小学课程衔接的研究发现还较少。幼儿园升至小学,不仅是学习阶段的过渡,同时孩子还面临着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人群的变化,所以幼小衔接在孩子的成长阶段极为关键。英语作为孩子学习的第二门语言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教师应以孩子为中心,将这门语言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参与感。
关键词:幼儿园英语,小学英语,课程衔接
一、引言
根据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观点,幼儿园阶段处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随着语言的学习与发展,儿童开始具有“符号功能“,能通过符号对表象进行初步的思考,但是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受限。在儿童学习母语的同时,增加学习英语这门广泛使用的国际语言有助于大脑的开发,逻辑思维的培养,与小学英语课程形成有效的衔接。
二、幼儿园与小学教学差异分析
首先是教学规模的改变。幼儿园多以小班开展教学活动,老师的教学对象少,能够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及心理状况,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有学习障碍的孩子一定的指导与关怀。但是小学是大班教学,一个班一般容纳几十个学生,当老师的教学对象成倍增加时,老师不再可能时时刻刻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情况,无法像幼儿园阶段一样给予无微不至的指点与帮助。
其次是教学材料的改变。幼儿园的教学材料多以图片插画为主,帮助孩子们对表象事物有初步的认识与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但是小学课本图片插画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文字的数量增多,教材的学术性和科学性提高,逐步培养孩子们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孩子们认知不只是停留在表象,而需要对深层的事物进行探讨和研究。
最后是教学方式的改变。笔者想从教学语言和课堂设计这两方面来谈幼儿园和小学教学方式的差异。其一是教学语言。幼儿园阶段教师会尽量用风趣易懂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小学阶段教师会更加注重教学语言的严谨性和准确性,例如在英语课堂上会尽量应用英语开展教学活动,达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而减少简单的英语表述。其二是课堂设计,为符合儿童生性活泼好动的特点,幼儿园的课堂基本是以实践活动和游戏形式进行的,而小学教学则不然,小学注重学风建设,因而课堂会变得稍严肃,主要以教师讲授知识点为主,活动为辅。
三、幼小衔接现今存在的问题
1. 过分强调知识的教授,过度追求知识技能等智力因素的培养。
孩子升入小学就意味着即将要面临升学的压力,教师、家长以及学校在这时不免也会产生一定的压力,他们都会一再强调孩子学习成绩的提升,而忽略了孩子其他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发展。儿童是一个学习的整体,教师不仅需要用渊博的知识去丰富他们,同时也需要培养他们自身的兴趣,顺应儿童的自然天性,发挥出他们的内在潜力。如过分注重孩子知识掌握情况或是学习成绩会导致孩子学习兴趣下降,甚至是丧失。
2. 教学方式刻板单一,教学效率低
很多教师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单一的备课和上课,上课讲述完课本上的知识点,其余的工作都是分外之事,因此课堂进行的就是机械式、灌输式教育,例如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就循环进行课文大意、课文结构和重点词句的讲解。
由于幼儿园刚升入小学的孩子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尚未成熟,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们接收到的只是枯燥无味、毫无生机的知识点,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新知,对学习的知识一知半解,从而无法很好地运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例如,孩子可能今天上完课理解了一篇英语短文,但是下一次遇到一篇新的英语短文仍是一头雾水,理解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因此教师可能花费较长时间备课、进行课堂教学讲述课本内容,但是学生掌握效果不佳甚至是无法掌握。同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主要注重教学形式的过渡,从幼儿园稍微轻快放松的教学氛围转为严肃的课堂环境,这种瞬间过渡的方式不仅会让孩子难以适应,也同样忽略了幼小内涵的衔接,没有关注到孩子心智方面的良好衔接。
3. 超前学习小学英语课程现象普遍存在,淡化语言本身的价值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而存在,而不是单纯应试的科目和工具。当孩子升入小学,很多家长和教师担心孩子课业跟不上,英语课程也当然包括在内。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就开始带领孩子进行题目的练习,在英语方面则会进行短篇阅读或简单的听力训练,为即将步入小学的孩子夯实基础;有的家长甚至会将孩子送入专门的机构进行幼小衔接的训练。当一种语言教学的目的单一化、刻板化,语言就会失去它应有的风采和价值,超前学习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会让孩子对学习这门语言产生排斥心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浪费了学习资源。
4. 对于课程和学生的评价较为片面,忽略学生的评价权利
现如今的课堂评价着重放在教师之间的互评,很少关注到课堂中学生的看法。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宗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教师的课堂需要以学生为中心,需要将学生的需求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同时虽然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年纪尚小,思想不成熟,但是也不能完全用一个教师的评价去衡量一个孩子,而需关注到孩子自我评价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孩子,更有方向地去引导孩子的发展,发扬长处,补齐短板。
四、优化策略
1. 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活动顺应儿童语言和心理发展
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身上既有着自己的一些主观思想,又没有脱去孩童的稚嫩。因此幼小衔接阶段教学目标的设立犹为关键,需要倾听孩子的心声,顺应孩子的发展,同时教师也需要引导孩子向积极的方向成长。如今小学英语课程的普遍教学目标就是孩子能顺利完成英语阅读、英语听力和英语写作,并没有从语言的角度去理解幼小衔接。英语虽然作为我们的第二种语言,但是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言的运用和学习活跃人的大脑,通过语言我们也能更好地理解不同的人的心理发展。孩子对英语这门语言的学习态度和看法正好反映出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教师应基于这些心理特点设计并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生性活泼好动,在英语课堂上就可以用情境对话或课本剧的方式取代枯燥的课文讲解,让孩子融入课堂,真正将语言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化抽象为具体,往往能更好地帮助孩子理解新知,悦纳新知。
2. 加强幼小交流学习
幼小衔接不是幼儿园一方应该承担的责任,也不是小学一方应该承担的责任,这是双方都应解决的问题。因此双方需要进行深入地交流与探讨究竟以什么方式完成幼小地良好衔接。幼儿园的老师可以进入小学听课,小学老师也可以进入幼儿园的课堂,双反都需了解对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才能深入地探讨幼小衔接的问题。
五、参考文献
[1]陈蓓蓓.多维互动 有效衔接——广州华美英语实验学校幼儿园幼小课程衔接的反思与实践[J].当代学前教育,2011(02):18-20.
[2]刘苑青.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英语教学设计的启示[J].海外英语,2020(24):245-246.
[3]汪梅英.浅谈幼儿园语言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衔接[J].考试周刊,2021(05):39-40.
[4]曾文婕 黄甫全.小学教育学(第3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