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语境下幼儿美术教学模式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2期   作者:文雯
[导读]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视觉文化信息
        文 雯
        宜宾市青年街幼儿园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视觉文化信息,并且视觉文化对于现今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都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本文在视觉文化语境之下,展开了对幼儿美术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在立足于视觉文化语境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之上,始终坚持着美术素养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方针,将视觉文化引入其中,强化了幼儿在美术教学模式下的欣赏性与表现性,促进对幼儿人文文化表达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视觉文化;幼儿美术;教学模式
        前言
        视觉文化是一种非视觉事物的具体化表现,就是将事物通过视像化将其展现出来,其出现不仅是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同时表示着人类现今的思维方式已经逐渐的从文字思维转向视觉思维。在视觉文化的发展环境下,促使文化教育、视觉教育等被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对于幼儿的美术教学来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教学中需要面对的是“视觉教育”的问题,要保障幼儿能够学会“看”。
        1 开展美术素质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教学形式
        现代化的幼儿美术教学模式有着非常多的特点,在课程设置方面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幼儿的美术教育课程主要将其划分为美术欣赏、儿童绘画、儿童手工制作等,基本上在幼儿的美术教学中,使用的都是对话的模式,主要是促进主体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艺术欣赏的形式立足于幼儿审美心理之上,开展了多种渠道的沟通交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使用对话法,可以有效的弥补传统教学中固有的知识点灌输带来的不足之处,所以就会在幼儿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使用言语对幼儿起到一定引导作用,但是需要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而不是将最终的结论强加给幼儿,导致幼儿失去了表达自我意见的机会。同时还要教师注重引导幼儿表现自己的想法,例如在绘画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启发、引导的方式,替代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让幼儿能够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教师只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等特点,给出一个绘画的主题与要求,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自由发挥,将其审美现象能力激发出来。在幼儿美术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要始终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作为重点的培养目标,保障在教学中开发幼儿智力的同时,促使幼儿可以形成一种形象思维发展模式。基于视觉文化发展背景下,促使幼儿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逐渐的向着生活化与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也就需要教师能够在观察幼儿美术教育价值取向、内容构建等基础之上,对幼儿的艺术精神与审美素养展开有效的培养。
        2 加强对幼儿的欣赏群体性教育
        基于视觉文化语境的发展下,开展幼儿美术教学时要更多的注重对幼儿个性化培养,但同时也要注重对群体性作用的重视。幼儿在群体的活动开展中,可以体会到学习空间、渲染学习氛围等,并且也能够在群体的环境中,产生一种绘画的自信与快乐,这样的感受是不会在个体学习中体会到的。

所以在开展幼儿的美术教学时,需要教师能够更多的关注幼儿的主动性、自发性以及其自身潜在的潜能,与此同时也需要注重在活动开展,强阿虎对幼儿相互包容与相互尊重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不仅仅要让幼儿在美术教学中得到感悟与发展,还要其学会与其他个体之间展开合作,这也是群体性作用所产生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为幼儿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就需要为幼儿树立起合作与分享的榜样,并不断的引导幼儿学会沟通合作,对于合作来讲最基础的就是信任,教师要引导幼儿在合作中相信团体成员,能够平等的与各个成员展开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幼儿就能够自然的与同伴进行合作,并且讨论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以及是否接受他人的想法等。群体性的作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可以最大限度上引导幼儿形成社会责任感,并起到对其精神与品德培养的作用,让幼儿在合作的背景下,在教师所提供出的多元化、开放式的审美平台上,更加注重对其多元化审美的发展,在教师引导幼儿感受艺术美的时候,也能够同时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美的事件,继而实现对幼儿创造能力与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开展幼儿美术教学中,要将其与生活相联系,强化幼儿的理解与认知能力,继而激发出幼儿美的感受能力提升,并丰富了幼儿对于外界的感知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创造能力的发展。
        3 培养幼儿人文表达能力
        幼儿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最为关键的就是注重对幼儿个性化的培养,这样可以保障幼儿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将自身具有的潜能最大程度发挥出来,这也是现今幼儿美术教育开展的主要目标。每个人的个体发展都存在不同的差异,所以对于事物产生的认知也是不同的,并且在美术中也会有所体现,最终呈现出的不同的作品,所以教师需要使用多样化的审美方式,去感受并体会幼儿的美术作品,并对幼儿自身的表现力进行引导,促使其形成一种健康、快乐的内心世界。在幼儿教育工作开展中,教师还要加强对人文关怀的应用,强化幼儿在美术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在结合有趣的游戏体验基础之上,可以降低幼儿存在的视觉表达难度,促使其个性的多元化发展。采取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有着自己的特点,幼儿可以在游戏开展中寻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所以将游戏与美术教学工作相结合,可以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更多不同的视觉体验。在使用游戏材料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联系,这样就出现了在视觉沟通之下,对于艺术的一种独特欣赏性,更好的激发出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当教师将游戏应用在美术教学中,幼儿不仅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完成体验活动,同时还能够与材料之间展开积极的互动,但是提供多元化的材料是游戏开展的前提,这并不意味着教师需要一次性提供较多的材料,幼儿自身的注意力集中能力还是比较弱的,使用过多的材料会导致其注意力不集中,严重的妨碍了在游戏中加强对材料的探究深入能力。
        4 结语
        幼儿美术教学模式发展至今,有着非常多的元素融合其中,针对于视觉文化语境下的幼儿美术教学模式展开的研究,幼儿的心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也加深了幼儿对于美的体验与理解,并且让幼儿在美术教学中体会到更多的新理念。幼儿美术教育在新语境的发展模式之下,促进了幼儿的独立人格形成,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单瑜晴.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理论[J]. 清风,2021,(02):41.
        [2]王慧.幼儿美术教学在“整合”教育思想中的有效运用[J]. 当代家庭教育,2021,(03):48-49.
        [3]董爱.幼儿美术教学中培养艺术想象力的策略[J]. 中国教师,2020,(S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