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2期   作者:梁建荣
[导读] 在道德认知模式的概念中,儿童时期的道德发展是整个道德认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梁建荣
        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第二小学   511365
        摘要:在道德认知模式的概念中,儿童时期的道德发展是整个道德认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再加上素质教育如火如荼地进行,教育领域掀起了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热潮,传统重智育轻德育,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德智融合发展,将德育与学科知识紧密结合,将德育与教学形式有机整合,让德育走进孩子心灵,因此,文本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展开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
引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传统“重视智育忽视德育”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德育已成为教育的重点关注对象,为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德育应从小抓起,学校,社会以及家庭都应注重德育,学校德育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相当重要,主要体现在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本文围绕小学数学教学,对德育工作的展开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学校就是继家长之后的第二课堂。孩子具备自我意识以后,在所接受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学校教育占的比重最大。学生每年有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由此可见学校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培养的重要性。与家庭教育不同,学校教育首先作息安排合理,规章制度明确,教学体系规范,教学主体专业。而德育作为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最后与学校教学紧密结合,做好学生与社会,学生与家长间的桥梁,在教学生获取知识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基本的沟通交际能力,这才是学校的真正意义所在。
        1、教师要起典范作用
        师,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意义上的师无非就是教授学生获取新的知识,解答学生所存在的疑惑,而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大力发展的双重背景下,学校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劳并存发展,也就是在注重智育的同时还要注重德育。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尚未成熟,身心发展尚不完善,教师是学生的第二任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日常德行。所以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要求教师一定要具备极高的职业道德素养,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还要注重自身言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德育与智育并存发展,对教师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所以教师自身一定要具备极高的知识文化素养,教师自身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第二,教学课堂的开展要始终把握教师为辅,学生为主这一重要原则,教师对于学生而言所要做的就是要发挥好自己引路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于整体课堂的宏观把控,对于学生的直观引导,以及自身言行合一的言传身教;第三,教师不应把这个职位看成是一项工作,它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担当,是对学生一生发展至关重要的引路人。
        2、打造学校人文环境
        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能切身感受到学校人文环境,对于整体教学氛围究竟有多么大的影响,一般而言,自控力极强的人只占少数。通常情况下,学生们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学校人文环境是一个学校文化底蕴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打造良好的学校人文环境学校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学校教职工人员开展不定期的德行考察检测与定期的德育培训,应作为学校德育发展工作的重要环节,以此来保障学校良好的德行氛围;第二,在校园内部适当装饰与“德行”相关的名人名言、简笔画等精美图文资料,在学校所创造的良好的人文环境下,感受浓厚的德育氛围;第三,以德育为主题定期开展各类型的活动,如环保意识、学雷锋做好事、重视中华传统节日等等,在丰富多样的各类活动中,完善学生道德认知。
        二、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1、思想品德教育并没有渗透在数学课堂
        数学作为小学必修课程,是学生发散思维,认真思考的重要途径。德育在数学知识中的穿插对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数学集层次变化于一体,数学教学过程具有复杂性,在40分钟的有限课堂内,要让学生能够有所获,教师在把握整体课堂节奏的过程中,可能会极易容易忽略德育思想的灌输渗透,学生的德育被忽略,教师并没有把数学知识教育与德育知识紧密结合。

总而言之,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德育在数学课堂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融入。
        2、数学老师不能够完全进行正面的教育
        小学数学课堂正面教育应该为主题,在课堂中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做到“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尤其是小学生需要自信,怕打击,适当表扬和批评,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一定要及时帮助。在实际数学教学中,老师对于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学生往往不能采用灵活的方式对待,容易忽略那些学习不积极的同学,没有及时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致使小部分学生不能做到乐于接受,乐于学习,心服口服。
        三、改变数学课堂现状的方案
        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小学对数学活动的兴趣,通过活动激发小学积极参与,并培养小学听、说数学的能力,但目前小学数学教育仍存在较多的误区。怎样才能提高数学课的效率,发挥它的作用,这些和课堂教育的德育渗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德育如果要渗透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挖掘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是对于数学知识而言,在教学时穿插德育思想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刻挖掘教材,从数学知识中筛选挖掘核心的德育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去影响学生。例如,小学数学题“一个方阵形花坛共20层,最里面有76株花草,求最外层花草的株数?”在进行这类数学难题探究时,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与小伙伴进行探讨,通过合作寻求答案。在合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最重要的是培养合作意识。
        2、把握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时机
        德育不同于智育,他并不像智育能够时刻体现在学科教学中,但他却时刻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学校的德育要把握时机,尤其是穿插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小学生活泼好动,积极向上的心理特点,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放矢,找准时机,将德育思想渗透在数学知识中,推进高效的数学课堂。
        例如,以《圆柱和圆锥---测量物体的体积》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乌鸦饮水》的故事,以量杯和沙子为辅助工具,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必要时可以邀请两位小助手。之后通过分组形式,开展实操,每组成员内部分工合作,往事先备好的圆柱中倒满沙子,然后将圆柱中的沙子倒入量杯中,记录数据,接着把沙子换成水,重复操作,记录数据,这一系列操作完成后将圆柱换成圆锥,重复操作,记录数据,操作结束,让不同小组的同学们总结发言,教师总结评价,让小学生对体积这一抽象概念有一个基本的认知,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转化问题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遇到问题主动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
        四、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发展速度太快,德育和智育一定要并存发展,德育这门教育的独特性在于,它所蕴含的理论知识必须结合实际加以揣摩,在教育教学中,注重智育的同时一定不能忽略德育的重要性,将他穿插渗透到各个学科中的教学中,要把他看成一项长期又艰巨的任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不断成熟。
        参考文献
        [1]王迎春.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20(15):90.
        [2]张玉琴.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技资讯,2020,18(09):165+167.
        [3]陈赵寒.小议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20.
        [4]吴玉梅.让科学因“育人”更精彩——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63.
        [5]罗乃春.潜移默化,育德于教——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实践谈[J].华夏教师,2017(17):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