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超 李 莹
富锦市第三中学 富锦市铁路中学
摘要:有效的班主任德育工作需要班主任的努力,既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同时还要创新管理方法,笔者结合工作经验与实际情况,介绍了一些德育教育的措施。当然,上述分析只是笔者的个人浅见,希望能为各位中学班主任提供借鉴意义,德育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望勉励。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管理实践;德育教育;价值分析
一、中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方面
在中学阶段,班主任是展开德育教育的执行者,其综合素质、职业素养与工作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德育教育的效果。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中学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缺少重视,其班级管理的重点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这种思想导致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很差,进而影响到其效果发挥。此外,一些中学更为重视文化课成绩,因此经常出现德育课程被占用的情况,且其教学方法十分枯燥落后,缺乏创新,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效果不理想。
(二)学生方面
对于中学院校的班主任德育工作而言,为什么价值难以体现呢?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学生方面。笔者进行总结,认为主要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缺少对德育工作的了解,其在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上存在诸多缺点,如不良嗜好、缺少良好学习习惯、品行不端正等,这些缺点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在学习中则表现出没有学习目标、主动性不强等。另一方面是电子产品的影响,如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其中充斥着大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良莠不齐,会影响其三观,部分学生还会产生心理问题,承受能力差,且缺乏自信心,尤其是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些不良信息会加重学生的叛逆行为,对学习产生抵触。
二、中学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改变管理方法
班主任要想使德育教育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并使其效果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要对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要将德育教育融入到业余活动中进行,做到寓教于乐,这种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效果更加理想。同时还要做到软硬结合,即人文化与规则化结合。在进行德育渗透工作时,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喜好及兴趣开展活动,并将传统文化与主流价值观融入其中,以此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提高其为人处世能力、沟通能力、交流能力等,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班干部竞选中,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利于其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环境,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帮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能够减轻班主任的工作量及负担,进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德育教育中,提高其效果。
(二)灌输平等思想
班主任要想将德育教育融入到管理中,首要的一点就是改变自身的思维观念,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与作用,并提高重视程度。目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家长往往存在着望子成龙的思想,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而对其提出了过高的要求,这种情况导致学生的压力剧增,与此同时家长对孩子缺少鼓励、关心与支持,其对孩子的教育更倾向于批评和说教,认为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就是孩子自身没有努力,而没有了解其实际情况与真实想法。另外班主任也同样如此,其没有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而是根据学生成绩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态度,这种情况导致班主任无法在班级管理中树立威信,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部分学生甚至会抵触。
班主任与教师必须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省,需要认识到中学生不再是给块糖就能听话的孩子,其思想认知已经形成,自身有着独立的人格、是非判断标准与三观,所以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必须要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其信任及尊重。同时班主任不能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完成德育教育,还需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并互相配合,从家庭与学校两个方面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进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展开心理辅导
受到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各种信息充斥于网络,而这些信息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使得学生在使用网络时或多或少会接触到,进而对其产生影响,而负面信息接触过多则会导致学生的三观发生不良变化,还会加大其心理压力,使其心理问题更加严重,对其日常生活与学习产生影响。所以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教育期间,需要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据此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及需求,若发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时,要及时找出其原因并了解其严重程度,据此对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使其心理问题在没有严重时得到缓解并逐渐消除。举例说明,很多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但这并不意味着其真的喜欢游戏,而是因为日常生活中没有乐趣,并通过打游戏的方式缓解自身的压力,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活动,如书法、打篮球、踢足球、唱歌、写作等,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其日常生活中充满乐趣,使其不再沉迷于游戏。
结束语
综上述,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由传统的关注成绩提高转变为重视素质教育,并进行教育体制改革。通过教育体制改革不仅能够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其道德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就中学教育的总体情况来看,其采用成才性教育的宗旨,而实际教学期间所开展的德育教育不符合时代发展提出的要求及需求,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制约。
参考文献
[1]吴淑翠.石荣利.探究如何在初中班级管理当中进行德育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4):123-124.
[3]廖道志.中学德育教育管理之班主任工作探究[J].读写算.2018.(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