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自主探究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2期   作者:朱水英
[导读] 教育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
        朱水英
        鄂州市燕矶镇燕矶中心小学   436056
        【摘要】教育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因此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教学模式僵化,学生思维受限;学生学习方法单一,合作意识薄弱。为了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改进学习方法,开拓学习思维。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来唤醒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对自身发展的爱好,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内部动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科素养。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对数学进行主动的探究和思考。要设立也多元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多层次,更广方面的评价,让学生在对自己有明确认知的基础上,拥有向上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数学、自主探究
        【正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已经不适用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长久以来,教师站在讲台上通过讲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主动的灌输,学生死板的进行记录、接受,成为课堂上的常规操作。但我们要明确的认识到,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对于开拓学生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念具有不利影响。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改进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在倡导合作学习的背景之下,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今后的教学方式,通过不同的教育手段让小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之中的主人翁角色,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概念思维。通过团队协同,独立调查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自主探究课堂。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僵化,学生思维受限
        我国传统教育的教学观念深入人心,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在应试教育背景之下,教师更多追求在固定的时间之内完成更高效率的教学任务。因此,长久以来,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依旧是教师进行填鸭式、单向式、少回应的教学,让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依旧是通过大规模的同等题型的题目练习以及背诵前人总结出的答题技巧和答案结构,让学生在不求甚解的情况下能够在试卷之上写下正确答案。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过于的死板僵化,长期进行大规模枯燥的题目练习,使学生渐渐丧失了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也造成了学生思维模式的固化,只能回答一些浅显的问题,对于知识更深层次的运用没有丝毫的了解。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和数学思维的形成,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不利影响。
        1.2学习方法单一,合作意识薄弱
        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大多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大量的习题。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面对更深层次的问题时,常常处在手足无措的境地。在面对一些题目有所变化,但是知识核心不变的问题时,也是常常会思路全无。面对灵活的问题,不懂变通,面对深奥的问题,不求甚解,缺乏基本的数学思维和学科素养。这是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会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止如此,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对知识进行学习,预习或复习时,大部分学生会以自己单独学习、理解以及复习作为唯一方式,就算有所沟通也只是交流些粗浅的答案思路,缺乏必要的合作意识和团体意识。在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越发的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合作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意识必不可少。
        二、在合作学习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自主探究课堂的措施
        2.1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提供内部动力
        小学生还处在身心发展极不成熟的阶段,面对枯燥的数学知识,自然会产生厌烦的心理。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只依靠讲授进行的教学方式,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采取不同的手段,包括小学生最喜欢参与的游戏来唤醒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将游戏与小组合作学习组合在一起,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合作小组是在教师的指引之下,由学生进行自主的双向选择,通过竞技的形式让这些小组进行关于数学基础知识的比拼,并施以一定的奖励或惩罚,以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的这场竞技活动中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思维与团体意识,构建自主探究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学习完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四则运算》的基础知识之后,可以通过组织游戏的方式来让学生加强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抽签或者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四个小组,由小组成员选出组名。通过这样的行为来增强学生对于小组的归属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四则运算的题库之中随机抽取题目,然后让小组以竞技的方式进行运算,首先算出题目并且答案正确的人进行积分,最终在固定的时间之内答对最多的小组获得胜利,胜利的小组可以获得作业减免的奖励,而答案错误最多的小组要面临着作业题目加十道的惩罚。
        2.2小组合作探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对于数学有抵抗心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在被动的接收他人灌输的知识和思想,没有以自己的想法为动力去深入的探究。这样,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科素养,就必须要充分的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将探究数学奥妙作为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的时间,自由的组合成不同的小组,对于下堂课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并在每堂课上课之前随机抽取小组成员,对他们预习的成果进行简要的概述。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引起到引导或者组织的作用,学生是预习的第一主体。这样内部动力与外部压力相结合,共同推进学生进行对数学的思考。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观察物体》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前的自主预习。鼓励学生将手边能够拿到的不同形状的规则物体进行随意的摆放,并通过肉眼观察出在不同方向的不同形状,用笔在纸上绘画出来。在这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分别担当不同方向的观察员,或者划分为手工组,观察组,绘画组等不同类别的小组,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物体的观察。如,裁判可以随机在任意小组之中抽出一名手工组的成员,让他在讲台之上随意的用规则的物体摆放,然后让每个小组的观察员进行观察,观察员在通过语言叙述给绘画组的成员。依旧是在固定的时间内答对的最多的小组获胜。这样的预习方法是在学生还没有对课本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有趣又生动,最大程度的开拓学生思维,让他们拥有去继续探究的动力。
        2.3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
        我国的课程标准明确地说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水平有明确的全面的认知,从而鼓励学生发现自身的缺点并施以改正,让老师在评价之中知道自己教学的弊端,并且加以改进。因此在小学数学阶段要建立多元的,开放的,多层次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是为了让学生在对自己有明确认知的基础上拥有向上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因此,评价要及时准确。如,课后作业的批改要迅速,让学生知道他们认真做的题目被认真的对待。评价方式也要多元多样。不能唯分数论。最重要的是,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牢记,所有的评价都要建立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之上。
        【结语】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了教务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团体合作。已经成了所有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所需要去探讨的问题。面对当今小学数学课堂之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需要牢记两大主线,首先要转变教学模式,然后要牢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第一要义。
        【参考文献】
        [1]王惠侠.合作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自主探究课堂的构建[J].文理导航(下旬),2021(01):41-42.
        [2]鲁年珍.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05):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