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
德州市陵城区第四实验小学 山东 德州 253500
摘要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由于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必然会有一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而帮助这些孩子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就是预习。而分层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还能使他在课堂上更自信,更有勇气。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更浓,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关键词 分层预习 有效指导 小学数学 实践研究
在今天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课前预习已经成了学生学习的一个阶梯,也成了学校教育的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如果能够在上课之前就能够对学习内容有所了解,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带着问题听课,那么课堂必然是高效的。然而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是不同的,因此,通过在教学中的不断实践,探究出适合小学生的行之有效的课前预习的方法和途径,有利于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的预习。
一、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生分层管理
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数学方法的掌握等情况对学生大致分为A、B、C三组。分组时一定与学生讲清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让他们积极配合预习任务。
在布置预习作业时,针对不同的组布置不同的作业,然后在小组内对各个成员的作业进行评比。定期进行检测,在检测时制定一定的“晋级”制度,如果C组组员能力达到B组的水平就实现学生的“晋级”,进入B组,以此类推,B组也可以通过检测进入A组。
分层分组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定位,避免了学习中的盲目追高,“晋级”制度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断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们在学习中更自信,更有勇气。
二、创建预习模式,优化学生预习方法
(一)培养学生预习能力,借助“读—思—理—辩—测—补”六步预习法进行预习。
第一步:“读”,要求学生,细读教材,注意重点,标注疑点。在预习教材是一定要做到逐字逐句的预读理解并用笔进行圈画标注,以便及时提出问题与同学交流,也能够有重点地听课。
第二步:“思”,要求学生及时分析题意,思考解题方法。预习时一定要理解例题的题意,并联系之前所学弄清问题方法。对于不理解的问题,一定要弄清问题具体哪一步或那个式子不理解,做到问题的精细圈画。
第三步:“理”,要求学生整理笔记,理清思路。在预习中,强调学生将自己获取的知识点、公式、解题方法、数学思想等等记录下来,
根据题意,逆向推导出解题思路,并借助例题验证思路的正确性。
第四步:“辩”,提出疑惑,辩证交流。预习时,可以向家长或同学提出自己的疑惑,积极与他人进行辩证交流,探讨出正确的答案或方法。
第五步:“测”,及时训练,检测预习效果。完成预习后,教师需要设计不同的检测题,针对题意分析、知识掌握、方法理解等对学生进行分层检测,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并找出自己对的问题所在。
第六步:“补”,查漏补缺,完善旧知识。
在数学中,新旧知识具有很强的联系性,通过预习,发现之前所学的薄弱之处,例如定义、定理、公式、运算法则等,及时进行补习,巩固旧知识,并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尊重学生差异,设计“分层预习导航手册”完成预习。
在预习中根据各组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设计“分层预习导航手册”,作业分必做和选做,否则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每次也可增加一些拓展题、创造性作业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做。每次的预习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作业、超额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能力选择学习任务,在上课之前就能够对学习内容有所了解,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带着问题听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注重自主式探究,及时进行分层辅导
对学生的辅导是学生掌握、巩固所学内容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对于预习,辅导同样重要。对于自主预习后的辅导方面采取这样的路径:
首先,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形式预习课的方法指导,对A组成绩较好的学生,辅导内容侧重于对知识的探究与总结;对B组中等成绩的学生辅导内容侧重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上;对C组成绩有所欠缺的学生,辅导内容侧重于预习内容的阅读、问题的分析、知识的提炼上。通过不同形式的预习指导,力争使每个孩子在预习中获得最大收获。
然后,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具体做法是,分在A组的同学老师辅导。C组的同学由A组的同学具体辅导,每人辅导2个同学。B组中较好的同学互相辅导。尽量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辅导他人的过程中自己得到提高。促使人人有进步,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四、完善评价制度,调动学生积极性
分层预习基本性作业课堂上集体评议,适时表扬;提高作业,由小组长初步评价,再由教师指导评价;创造性作业可以借助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示交流,多方评价。
(一)借助书面作业,教师进行综合性评价
教师要不断创新作业批改,使教学达到理想效果。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级方式,明确学生学习方向。同时采用“等级+评语”评价,加强情感交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生参与交流,评价中领悟方法
采用学生自评后同桌互评、小组互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些比较基础地练习,先让学生自评,然后同桌互评。通过内省与反思,有利于调动学生内驱力;同桌互评,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地交流,在交流中悟出真理。对于拓展思题,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互相评价学习结果,然后老师在对个人和小组进行评价。这样不仅激励个人要积极思考,更激发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使优生带动差生。
学生参与预习作业的评定,可以很好地进行教师与学生的换位思考,让学生体验教师地工作,促进师生的感情。当然,教师不能完全脱离作业,因为作业反应地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所以最后教师要检查、总结学生作业情况。
作为老师,我越来越意识到,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就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而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利用分层预习,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数学后续教学的开展。在此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各种认知冲突及信息的碰撞和纠正,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改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态度,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峰.小学数学课前预习设计与指导. [J]. 学园,2014(1)
【2】姚国兴.浅谈小学数学的课前预习指导[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11)
【3】尹爱梅.预习在小学数学自主学习中的应用分析. [J]. 新课程(教研版),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