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飞
哈密市第十二中学 新疆 哈密 839000
摘要:初中历史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在这阶段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历史学习积极性的提升。而问题教学模式正是现阶段应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方式之一,是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行的过程中衍生出的新型教学方式,并随着历史教学的原有模式不断发展。在历史实际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针对开展问题教学模式的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模式
引 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已经过时,目前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学科素质的教育,其中,培养学生的问题素养至关重要。初中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在互动中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思考的学习能力。?
1 在教学中问题由教师提出
在利用问题教学模式实施初中历史教学时,教师直接进行提问是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采取的方式之一。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位置以及参与的人物等等。这些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只要学生肯下功夫记忆一般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应用教师提问的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这样更有利于写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例如在“戊戌变法”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变法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参与的人员有哪些?等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提问,可以向学生提问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思考以及总结,但是也是在历史学习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形式,学生回答此类问题时需要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理解,这样才能保证答题的质量。还有针对材料分析,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抓住材料的重点,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提问
教师直接对问题进行提问只是能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但是在教学中要想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还是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形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由于对历史知识不够熟悉,而且有些学生有点害怕教师,就会导致学生不敢主动开口提问,害怕如果自己提出太简单的问题会引来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学生产生这样的心理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郑和下西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进行提问。可能学生会问郑和船队走到最远的地方是哪里?学生提问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教材或者查找相关资料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时学生开始提问就可以打破学生心理的恐惧,同时教师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还能帮助学生学会一个基础的知识点。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进行提问,让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思考,同样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换个角度进行提问,例如:哪个船队走的最远距离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虽然知识点相同,但是提问的方式不同就可以让学生学会换个角度学习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提出综合性的问题,并自己对答案进行探究,如果实在无法解决时也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利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将历史知识进行升华,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3 技巧训练,提升质量
有了提问氛围,也有问题可提了,这看上去已经完美无缺了,可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课堂无关又或者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偏离重点偏离核心又或者是学生提出的问题毫无质量可言,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从而阻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而不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教授学生提问的技巧,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提问技巧,从而提高学生提问的有效性和高质量行。教师可以以身作则,教给学生用批判性的思维去思考历史、解读历史,这样的提问技巧的训练,会有效提高学生提问的质量,从而巧妙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教师在进行“繁荣一时的隋朝”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观看一些与大运河有关的媒体内容,然后让学生仔细思考这些关于大运河的内容与课堂教材内容有什么不同,他们又各自是站在什么样的立场去理解大运河修建的?大运河的修建到底是好是坏?等等。教师可以训练学生这种一分为二的思辨思维,从而让学生通过查阅史料等方式表达出自己对相应历史的看法和见解,进而提出自己通过对历史深入思考后的问题,相信这样的问题一定是高质量、可供深思的问题。因此,通过训练学生诸如批判性思维等思维技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提问质量,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 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除了上述方法,初中历史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初中阶段的学生自主意识强,不喜欢被命令或者被要求做某事。而历史教学中关于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影响、意义的难度都较大,这都需要学生认真思考,方能得出答案,才能让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那么教师就要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思考。此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历史。在分组时要保证人数合理、水平相等,每个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否则会导致部分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和余地,这会影响学生合作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要保持每组学生的水平一致,从而保证教学进度是合理的。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竞赛,让每组学生经过探讨去设计一个学习问题,然后将问题写在纸上交给教师,然后再抽签完成不同的问题,并且请每组派代表上台将问题提出来,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能被有效培养起来。
5 结语
总的来说,学习起源于思考,思考起源于产生疑问,所以,归根结底,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而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渴望解决疑问而活跃起来的。初中历史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引导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使其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初中历史问题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探讨[J].水生慧.新课程(下).2019(11)
[2]初中历史问题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浅析.何永霞.文渊[小学版] .2019
[3]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究[J].于艳芹.读写算.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