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素珍
河南省开封市水稻中学
摘要:初中政治教学旨在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认识与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实现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而初中阶段是学生认知迁移、素养塑造、能力提升的关键转折期、过渡期,其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塑造、良好思想认识提升、高尚道德品质形成、自我认知夙愿释放有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同时,初中政治教学开展的有效性、科学性、发展性,又直接影响着学生各方面能力、素质、意识的确立,也直接体现着学校育人功能的彰显。因此,教师应该以切实提升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为导向,设计出科学、多元、丰富的教与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利用所学知识探究生活问题、提升思想认识、实现认知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诸多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引领、驱动、辅助下更好学习初中政治,不断完善自身修养,切实提升自身各方面素质与能力。
关键词:初中政治;政治教学;有效性;策略;途径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度推进,有关提升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诸多新措施、新模式、新手段、新资源等也被广泛引入课堂与教室,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初中政治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提供了全方位、多层面铺垫。但是,与新课改要求背离甚远的是,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与认识定位的制约,以致目前很多初中政治课堂依然存在效率不高、发展受限、作用不足等现状,很多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开展,由于缺乏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比较低下,参与政治知识学习、问题探究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也大打折扣,严重制约了其育人作用的发挥与教育功能的彰显。基于此,教师应该以全新视角、站位重审初中政治教学的作用与价值,并设计出具有延展性、发散性、开放性、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利用政治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机会,以促使学生在更好学习初中政治,全面提升自身思想认识、道德品质、综合素养的过程中获得认知迁移。使初中政治教学的开展更好服务于学生健全人格塑造与发展需要满足。
一、适时延展教学路径,在信息化技术辅助下促进教学发展
由于初中政治中涉及的很多知识比较抽象,导致教师在开展初中政治教学时,必须加强对诸如信息技术、网络媒介等工具与资源的借用,为课堂教学有效开展注入活力。而且,信息技术还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与学活动的开展更加形象、生动、鲜活,对学生在在思想、认识、感知上提供多元刺激与指引。因此,教师应以学生实际与具体知识为载体,加强对初中政治教学中信息技术、网络媒介的应用,就一些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以更为直观、形象、具体的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在可视化、近距离认知感知中学习政治知识,加深对具体教学内容的高效学习、充分理解、深度掌握。同时,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师生还可以打破课堂的束缚,进入更为广阔的认识视域,借助微课、图画、视频等解读不同教学内容的内涵,以自己更为喜欢、擅长的方式获得认知迁移,为教学有效性提升提供保证,使课堂生命力得到全面增强。例如,在进行《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比较喜欢的综艺节目《小鬼当家》剪辑在课堂进行播放、呈现,并组织学生在认识主人公机智勇敢的基础上,分享自己对合理消费、维护自己消费权益的认识,帮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实现对文化、经济权利内涵的理解,形成正确的消费观。以促进初中政治教学向着多元化、高质量方向而发展。
二、逐步深化教学设计,在传统文化引领下提高教学质量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德、思想认识、文化元素,可以为帮助学生提升道德品质,获得认知迁移提供保证。而实现传统文化与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则可以为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提高注入新鲜血液。因此,教师在设计初中政治教学活动时,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引入,将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与传统文化有机关联起来,并组织学生进行深入分析、解读、探究、研讨,以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充分理解与深入学习。另外,在传统文化的辅助下,初中政治教学的外延将会更加宽泛,内涵也会更加丰富,课堂教学活动的效能自会得到全面提升。例如,在进行《了解祖国,我爱中华》教学时,教师可以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将唐诗、宋词、元曲等引入课堂,通过讲授我国古代历史的演变过程,实现对学生爱国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对其进行传承、弘扬,与切实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力与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对教学设计的深化,学生的认知与理解自会更加充分,教学的有效性自会逐步提高。
三、科学构建教学活动,在实践探究驱使下增强教学效率
初中政治中涉及的很多知识都是对学生意识形态领域认知的强化与激发,而以初中政治教学为载体,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开拓精神的深度培育,是新时代初中政治教学的全新育人倾向。而且,创新也是国家与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学生终生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各类创新性、实践性教学资源、素材、活动的开掘、构建、应用,让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中探寻新思路、新途径,于不同层面深度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精神与能力,逐步开掘学生的创新潜质,为学生综合素养塑造夯实基础。例如,在进行《融入社会,肩负使命》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具体教学内容为载体,将与我国现今文化前进方向、跨时代的发明创造等引入课堂,并构建出具有创新特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投身实践与感知,以帮助其更好学习初中政治知识,获得认知夙愿的全面释放。使课堂教学的开展更具实效性、科学性、发展性,为学生意识形态培育提供铺垫。
四、结论
总之,初中政治学科在学生认知、成长、发展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切实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最近贴近自身认知特性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更好学习知识、提升能力、获得发展,已成为新时代初中政治教学必须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也成为新课改下教育教学得以高效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在探寻提升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科学措施与多元途径时,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全面优化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策略、深度延展教学路径,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参与、体验的机会,以促使学生在更好学习政治知识,逐步提升综合素养的过程中获得认知迁移,实现需要满足,已达到切实增强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针对性、发展性的目的。为学生认知能力提升,发展需要满足而奠基铺路,使初中政治学科的育人功能得以充分彰显。
参考文献:
[1]马卫锋.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4):89.
[2]汪文龙.初中政治教学现状问题与改进措施探究[J].考试周刊,2019(A4):131-132.
[3]张显举.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2019(A4):139-140.
[4]李会英.基于初中政治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分析[J].学周刊,2020(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