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思想政治新课标下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2期   作者:蔡怡
[导读]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都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蔡怡
        (重庆市两江职业教育中心?重庆市400023)
        摘要: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都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对新时代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新要求,适应新时期培养大批德才兼备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充分发挥中职思想政治课程育人功能的需要。因此在中职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学科素养,落实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中职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养
        德育为先,教育为本。中职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具有独特核心价值,发挥着德育主渠道作用,是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中职思想政治课程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核心素养的内容和发展趋势
         (一)、核心素养的内容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核心素养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正如林崇德教授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应该培养怎样的人?》一文中指出:“核心素养的涵义可以概括为在不同的教育阶段中,学生通过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逐渐形成特有的人格、品质与关键的能力。”[1]这一定义得到了国内学者的一致认同。
         (二)、核心素养的发展趋势
        核心素养一词于2014年出现在教育部所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这是在我国教育文件中首次出现这个词语。【1】在这之后,我国教育的重点转为文件中所提到的“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2】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制定完成,从三个方面展现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涵括十八个基础要点和六大核心素养。2017年11月在华东师范大学主办了第15 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在题为《从科学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的报告中,王祖浩教授阐述了目前中国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就是学科核心素养。
        在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影响下,2017年12月颁布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了4大学科核心素养。借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立足中等职业学校实际,充分挖掘中职思想政治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教育部2020年2月14日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五个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二、中职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教学理念跟不上新课标
        2020年2月颁布最新课程标准,9月正式实行。将“德育”的课程名称调整为“思想政治”,将原来必修的高一年级课程“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与法律”;高二年级“经济政治与社会”和“哲学与人生”以及选修的“心理健康”。调整为高一年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高二年级“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其中,“经济政治与社会”扩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加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心理健康”改为必修课,与“职业生涯规划”整合为“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们必须转换教学理念,重新把握课程逻辑思路、课程内容线索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联系,认真研课、备课,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实现三维目标,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二)、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中职学校长期以来重视专业课发展,轻视文化课,导致文化课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与学科相关的学习和培训,造成教师学科培养意识薄弱、能力不足,不能正确理解中职思想政治五个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准确把握五个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和目标。
        有的教师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习惯把讲授法当成唯一的授课方法,习惯了唱“独角戏”。有的教师自身缺乏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和研究,不善思考和总结。因此教师有必要加强学习,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适应新课标对老师的要求。


         (三)、学生学习程度低
        培养中职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首先在于学生对于学科基本内容的理解。学生学习的程度对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中职生自身文化程度较低,学习态度不端正,不重视,对思想政治课不敢兴趣,甚至存在不屑一顾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堂学习不主动,完成作业不积极,对知识的学习停留在较浅的层次,更谈不上进行深度理解和把握。
         三、中职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思考
         (一)、学校应着力推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首先应该落实新课标理念,加快课程体系改革,制定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指导,组织教学研究。
        根据新课标,中职思想政治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构成,基础模块为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等四部分内容,拓展模块为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拓展和补充,由学生选择修习,主要包括时事政策教育、法律与职业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因此,学校设置课程,应该确保必修课程的课时,开设选修课,给予学生选择学习的机会。
        根据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充分挖掘学科本身独特的育人功能,注重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制定教学目标,应该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结合中职学校和学生的特点突出实践取向,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有机融入职业道德、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
        重视提升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培训,进行有力有效的政策倾斜,保证学习机会和学习时间。通过支持教师参加国家级、市区级的各类教学培训,让他们通过学习新课程理论和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训练,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对教师的要求——提升教师能力和专业素质
        1、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进行政治引领
        教师必须转变学生只是知识接受者的陈旧观念,要做“学习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反思性实践者、课程开发者和研究者”【3】。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挥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引领学生积极思考,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思维发展,在知识传授与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过程中,实现价值观的引导。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不仅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吸收学科知识,而且在教学中厚植文化底蕴、传承红色基因、打好中国底色,实现育人功能,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教师转变角色,进行思维引领
        教师应积极投身到师生互动中去,注重情感交流,成为学生心中可信、可敬、可靠的老师。加强对学生学情和需求的了解和把握,在对话中实现情感碰撞,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健全的人格,使学生一步步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进行过渡,促进其个性成熟;有利于教师强化与职业能力密切相关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3、教师提高教学能力,进行知识引领
        作为新课程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丰富个人知识储备,提高自身学识水平。我教师一定要熟读并钻研《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从各种书籍、报刊中吸取与教学相关的精华内容,借助网络资源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新知识、新情况,深刻理解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把握课程实施和学业质量。只有自己知识的厚度、广度增加了,课堂教学才能深人浅出,才能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必须要贯彻与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活动设计,促进情境交流;强化实践环节、进行知行合一的教学方式,教学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对学生的要求——发挥主动性,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充分认识中职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增强政治认同。学生应该对课程本身有正确的认知,深刻理解当前我国的国情,紧跟时代脚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慢慢转变对思想政治课的态度,从而愿意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善于学习。教师才能把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日常学习生活中。
        要求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懂得结合专业进行职业精神的培养,主动进行搜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积极参与交流和合作。充分利用教学实践和假期实习的机会,把自己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龙洁.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中国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现代课程体系构建的初步思考[J].教师,2016,11(5 ):.
【2】《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 年 4 月 8 日.
【3】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99-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