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教活学,基于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三复习课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2期   作者:唐婷婷
[导读] 在“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政治学科的高考命题无论是情境材料的选取,
        唐婷婷
        广西南宁沛鸿民族中学 (广西 南宁 530021)
        在“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政治学科的高考命题无论是情境材料的选取,还是问题的设置都会从学科核心素养的维度加以研究和考量。在此背景下的高三政治复习课应该努力探索以符合高考评价体系,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深度学习课堂。
        以此为鉴,目前高三政治复习课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高三复习课时间紧、任务重,很多教师以传统授课为主,硬性要求学生背诵政治理论知识,背诵解题模板,重基础轻素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以传统的考点复习为主,缺乏真实复杂生活情境的创设。
        3.学科知识的整合停留在表面,构建的知识体系只是课本知识的简单“搬运”,忽略了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与层次,缺乏对学科知识的整体理解。
    4.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传统的高三复习课的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考试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三复习课评价应该更加多元化。
        5.重结果轻过程。在高考指挥棒的强劲作用与分数就是硬道理的理念指引下,高三复习课以结果导向为主,忽略复习的过程,自然忽视学科素养的培育。
        据此,笔者在“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三政治复习课备考课堂中如何渗透核心素养的问题上进行探索研究,提出以下几条路径。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坚定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许多老师认为,在高三复习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多提问多练习。这样的
理解是对核心素养的片面解读。高考考试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的基础性是指“合适进行大学学习所具备的交流、表达 、思维与运算等基本能力,获取知识、形成认识的基本方法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取向等基本素养。”[ 孔令启:《高考政治全国卷试题特点分析研究与备考策略》,山东城市出版传媒集团.济南出版社,2018年1月版,第1页]而综合性是指“学生具有完整的知识和能力具有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孔令启:《高考政治全国卷试题特点分析研究与备考策略》,山东城市出版传媒集团.济南出版社,2018年1月版,第1页]要培养学生在高考备考中的基础性和综合性,在高三复习课教学中必须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将个人独立讲解和小组合作展示相结合,每节课给学生5分钟时间由学生自行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时政评论。时政评论的教学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情境信息和解读情境信息的能力。学生站在讲台上自信的表达,有利于提高学生创造性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对所选情境信息的解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小蓝同学在课后收集整理好“李子柒现象”的情境材料,做成展示课件,利用课初5分钟给班上同学讲解、展示并运用必修三《文化生活》的相关内容进行如下分析:
        李子柒及其团队所创作的视频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视频的内容独具风格,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真实用心。李子柒及其团队积极运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传播平台,发布的短视频生动直观、新颖易懂,让中国故事在国际舞台上广泛传播。这些视频将中华民族上千年的美食文化与传统工艺完美展现,展示了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学生所做的时政评论的内容还有如:“最美人间烟火气——地摊经济之我见”,“你了解十九届五中全会吗”,“嫦娥五号回家啦”,“中国企业如何转型升级”,“蚂蚁金服翻车记”、“网红经济”等等。在时政评论的课堂活动环节中,政治认同、法治精神、科学精神、公共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得以潜移默化的渗透。
二.创设真实复杂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多案例多角度进行考点分析。
在高考试题中,我们不乏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成就的生活情境,如:2020年全国Ⅰ卷的农
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启动、大数据管理局的成立、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行等。也不乏看到我们民主政治建设的真实情境,如:2020年全国Ⅱ卷的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的延伸,党员干部奋战脱贫攻坚主战场,民法典的通过等。高考试题也会呈现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使学生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如:2020年全国Ⅰ卷的弘扬中医药文化对坚定文化自信的作用、2019年全国Ⅰ卷的传统村落的保护等等 这些试题引导在真实的文化情境中感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因此,在高三政治复习课中,老师必须要创设真实复杂的生活情境,将考点放到真实情境中进行分析。比如,在复习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一考点时,给学生串讲中国经济发展探索之路,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什么国企要进行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再通过中国联通混改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确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特点,优点。为提高复习课效率,在此处配合练习2018年天津文综14题第二问“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活命联通是如何通过混改形成新优势的。”再次对混合所有制这一考点知识进行巩固。再如,在中华民族精神的考点复习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小组探讨并展示抗战精神,女排精神,北斗精神,抗疫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各小组在课后收集整理抗战精神、女排精神、北斗精神 、抗疫精神的真实案例,通过对案例、对案例中人物的分析,加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重要性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这一考点的理解。通过抗战精神、女排精神、北斗精神 、抗疫精神真实情境材料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再通过2019年全国Ⅲ卷第39题第(2)问“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的练习对这一知识进行巩固。高三复习课坚持将真实的复杂生活情境与高考试题相结合,让学生多案例多角度对考点进行分析,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三.拒绝假框架,构建真体系。
学科能力的形成源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整体把握和深层理解,新的高考评价体系下对学
科知识的整合的要求不断提高。高三备考阶段,很多老师都要求学生做知识体系,可学生做完知识体系却不知如何运用,知识的整合停留在表面,构建的知识体系只是课本知识的简单“搬运”,忽略了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与层次,缺乏对学科知识的整体理解。因此,学生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逻辑思维方法,厘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体系,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以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为例,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现在是个创业团队,准备创办一个企业,我们需要做好怎样的准备?学生就此问题发散思维:需要融资;需要创新,技术;需要有人管理;需要好的产品和服务;需要关注国家政策;等等。由此建立起企业经营与发展的知识体系:
        
 
        此知识体系的构建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进一步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提炼,体现了知识体系的逻辑之美。在高三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拒绝将教材知识的简单搬运,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厘清知识之间的前后练习,构建真体系,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四.转变评价理念,遵循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高考综合评价理念。
近几年高考加大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思辨能力的考查。这要求我们在高
考备考过程中要坚持在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高考评价理念下,坚持以情境为载体,落实好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中的所谓的“情境”即“问题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11月,第36页。]高考则是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为载体,让学生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感悟价值引领,展现学科素养。高三复习课必须摒弃“满堂灌”硬塞知识的课堂,教师要强化情境选材的价值引领和实践运用导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应现实生活需求,对接社会发展要求。要让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三复习课中精准落地,必须转变评价理念,遵循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高考综合评价理念,优化教学评价效度。教师要积极关系学生在各课堂环节中的对问题思考的深度、广度、在自主探究活动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成长过程,激发成长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J】,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11月
2.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J】,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11月
3.孔令启:《高考政治全国卷试题特点分析研究与备考策略》【M】,山东城市出版传媒集团.济南出版社,2018年1月
4.赵晓达、何川:《后疫情时代思政课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中学政治教学参考》【J】,2020年11月
5.佘荩:《走向深度学习的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学政治教学参考》【J】,2020年10月
6.李杨:《核心素养在高三政治复习课中实施的策略研究》,《教育纵横》【J】2019年
7.何骞:《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三政治复习课深度复习探索》,《教师.TEACHER》,2018年7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