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仁新
(长白山池北区第一初级中学校)
摘要:现在的初中体育教学思想越来越先进,能够从学生的身体成长规律出发锻炼身体素质,传授体育技能,培养体育素养。随着中考改革的进行,体育成为必修科目,并且中考分数的比重也在增加。因此,教师要加强体能训练,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不断提升,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也保证健康的体魄。本文以中考为背景,结合初中生的教学主体性,介绍了初中体育体能训练的有效策略,希望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能够得到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中考背景;初中体育;体能训练;教学策略
前言:中考体育主要就是考核学生的体能,但是受信息时代的传统教育的影响,初中体育教学的开展多为单一性的介绍,不重视体能训练。即使在中考背景下,教学的开展也都是以中考体育考核的内容为基础做反复练习,缺乏科学性的方法,学生的主动性不高,提高身体素质和体育成绩的目标也没有达成。鉴于此,在初中体育的体能训练中要开展分层教学,科学制定方案,创新训练内容,加强生活指导,让学生的提升逐步提升,有体育技能的进步,可以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开展分层教学,优化体能训练结构
目前的初中体育体能训练结构都是以枯燥的跑步训练为主,内容单一,形式枯燥,学生在其中都是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在心理上没有提升自己的意识,这会直接降低训练效果,影响体能的提升。教师应重视初中生的身体成长情况,开展分层教学[1]。教学中以具体的身体素质为基础设计体能训练的标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愿意做自主突破,也就能够提高体能训练的效果,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使个人能力得到进步,满足中考体育教学的需要。由于体能训练的内容是学生综合身体素质,所以在分层教学中就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基础做分层,建立三个层次的教学结构,然后以不同层次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设计分层指导、树立分层目标、开展分层评价,使教学符合学生的训练需要。
比如在体能耐力的训练中,就将学生依据男女生中考内容的区别和身体素质差异分成三个层次,然后针对身体素质好第一层次要求取得满分成绩,对于身体素质一般的层次指导调节跑步节奏,要求能够突破自我,对于身体素质差的层次则以完成耐力跑为目标。这样的分层训练下,学生会有能够达成的训练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并在训练中尝试突破自己,在结构上提高了体能训练的效果。同时分层教学的训练开展还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有助于提升训练主动性。
二、科学制定方案,平衡训练强度和量
中学生的体能训练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而在目前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了中学生的身体成长情况,训练量和强度较大,造成多数学生抵触体能训练,并且训练效果不理想[2]。在此情况下,教师要科学制定方案,平衡体能训练的强度和量,保证训练中学生有逐步地提升,也避免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
初中生的身体处于高速成长过程中,而且男女生的差异逐渐增大,所以在体能训练的方案上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的身体有一个适应的阶段,也让体能训练可以帮助身体的发育。比如在体能速度训练中,先做简单的加速跑练习,距离上以50米为基础,一节课分4组进行训练,之后不断增加加速跑的距离和频率,让学生的身体机能不断提升,可以科学的提高体能训练的效果,保证训练的有效性。科学的体能训练是保护学生运动健康,提高训练效果的有效策略,需要与分层教学结合,构建体能训练的精准教学,使学生在其中得到持续发展。
三、创新训练内容,增加训练的主动性
在以往的体能训练内容中,形式较为单一,所以学生缺乏主动的兴趣,这种被动的训练运动中很难有意志力和身体极限的提升,也不利于二次呼吸的开发,使很多学生经过了训练,体能也没有提升,中考成绩不理想。对于此,教师就要分析初中生体能训练的兴趣所在,创新训练的内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能训练当中,能够树立更高的目标,并做自我突破,可以提高体能训练的有效性。在策略上可以将体能训练结合足球、篮球、羽毛球等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让体能训练带有趣味性,学生在其中有快乐的体会,也就会提高训练的效果[3]。比如与足球教学结合,组织学生进行运球跑,开展模拟运动传球等;与羽毛球结合设计左右横向接球,练习跳跃扣杀等;与篮球教学结合组织对抗练习,强调技术与体能的综合训练,使学生有兴趣进行训练练习。体能训练内容的趣味性创新保证了学生的训练兴趣,可以转变训练中的心理感受,以此达成高效的教学,并促进体育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加强生活指导,提高体能训练效果
体能训练成果的提升需要持之以恒,只依靠在校期间的体育课程并不能满足中考锻炼的需要,所以要加强生活指导,让体能训练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体育运动意识,也就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能,提升中考成绩。体育教学中的体能训练生活指导要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并加强家校联合。教师以信息技术指导学生的体能练习,指导一些小区健身器材的使用,生活中健康锻炼的知识等,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有体能训练的实践,有综合性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家校联合则是指导家长关注学生的身体发育状态,并主动与学生一同参加体能训练,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让体能训练中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愿意参加到生活中的体能训练当中,建立个性化的训练计划。除此之外,体能训练还应融入校园活动中,组织一些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推动素质发展,让体能训练有展示的平台,提高运动意识。
结论:总而言之,中考背景让体能训练成为体育课的重点内容,在实施策略上应积极转变思想,重视学生在训练中的主动性,并改进训练的形式和内容,提高训练效果,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体能训练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身专业性知识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并关注到学生的差异性,基于实际情况科学整合训练的过程,让训练的开展腐恶和学生的身体成长规律,并让教学得到实践优化,提高体能训练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志龙.初中体育课堂学生体能训练策略分析[J].家长,2020(32):18+20.
[2]孙元元.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3):90.
[3]刘家铭.现代体能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家长,2020(07):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