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2期   作者:许彩红
[导读]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引起了高度重视
        许彩红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三十四中学;邮编:257000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引起了高度重视,在核心素养中创新能力是一项重要内容,在学生后期的学习以及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水平的创新人才,同时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基于此层面,本文针对目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深入研究了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以此更好的推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引言
        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发展中创新能力是一种驱动力。美术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巨大优势,可作为最好的主战地。艺术主要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在创作艺术作品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高度重视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而大幅度提高创新能力,使小学美术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
        目前,在小学美术的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并未正确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有效培养的重要性,依然将考核成绩作为教学重点,在学生的考核中将成绩作为了唯一标准,导致素质教育理念产生了严重的滞后现象,对于美术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存在一定限制。
         (2)美术教师缺乏较强的创新能力
        在现阶段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对于教学理念并未做到及时的转变,缺乏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依然采用较为传统的形式,只是负责知识的搬运,这种形式的美术教学不仅存在单一化,而且十分枯燥乏味,使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受到了严重影响,还有少数教师对于多媒体并未做到科学利用,导致多媒体出现应用过度的不良现象,呈现出一种喧宾夺主的效果,进而导致学生无法得到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
         (3)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局限性
        在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不能仅仅依靠小学美术教材上的内容,教师需要针对美术实践活动进行积极的开展,有效拓展美术教学,进而使创新资源得到丰富,有效调动学生在创作方面的兴趣,使学生得到创新能力的提高。但是,现阶段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并未根据学生的根本需求,有效拓展创新资源,使学生受到了想象力的限制,进而对创新能力的大力培养产生影响。
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激发美术的学习兴趣,实现创新意识的培养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全身心投入。

小学生年龄段正是具有较强好奇心的阶段,其对未知事物比较容易产生浓厚的探究以及学习的兴趣,更加喜欢刨根究底,对事物开展积极思考。在小学美术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对美术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奇异因素进行发现,进而使小学生得到好奇心的调动,通过兴趣激发的形式将小学生的专注力进行吸引,进而让小学生站在学习实践中的主体位置。
例如,在针对《万花筒》展开讲解时,首先教师可以将万花筒拿到小学生眼前玩一玩,同时利用夸张的表情以及语言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激发。小学生看到有着如此反应的教师,也会对万花筒产生想看的心理。此时教师可以对小学生产生的热情加以利用,将万花筒相关的美术作品为小学生进行展示,通过展示的美术作品,让小学生对万花筒的千奇世界进行深刻认识,接着让学生近距离的观察万花筒。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大大提高了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会通过观察实践产生更多对美术作品进行创作的创新灵感,使小学生得到创新意识的培养。
         (2)丰富教学内容
        创新的关键在于创新动机。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想使学生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创新动机的激发。在美术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产生创新动机。同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教学内容应符合学生兴趣以及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动物的花衣裳》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布置为动物花纹形式的设计与装饰。此内容不但符合教材内容,而且非常切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过程中的积极性,被很好的调动起来。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让学生能够对花纹设计以及装饰过程中点线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做到直观深刻地了解。因此,在美术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导向倾向于学生兴趣,将教学核心设定为美术教材,通过先进化的网络技术对美术教学材料进行搜集,使小学美术课程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进而使学生得到创新动机的激发。
         (3)利用激励式评价手段,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激励形式的评价手段,经常会为小学生带来较强的正能量,使小学生能够对美术学习产生一定的积极性。新课程有一项标准提到,激励性的评价手段应被广泛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正面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有效科学的方法来肯定小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些行为,给予小学生一定的赞扬,进而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继续开展的欲望。每位学生对于教师给予的表扬都表现出无比渴望,能够得到教师的鼓励。不管小学生拥有怎样的学习成绩,对于教师的重视都比较渴望。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应给予小学生一定的鼓励,使其能够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创作出优秀作品。例如,在《漂亮的花边》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创新,在顺利完成绘画后,引导小学生将自己独特的作品展示出来。当小学生自主创作完作品时,教师应给予一定的肯定,例如,可以赞扬学生所创作的花边样式或者颜色的搭配等,使小学生能够对创造的美好产生认识,进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结语
        小学美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未拥有一定形式的模式以及方法,教师应结合教学经验针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开发,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模式和方法。目前,在小学美术的实际教学中依然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想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和了解教学中的根本问题,并结合实践的丰富教学经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进而大幅度提高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蕾.美术教学需以“细察”为本:略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6-97.
[2]张文林.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34):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