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2期   作者:陈建东
[导读] “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将阅读、思考和表达相结合而来的教学方法
        陈建东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中心小学  福建省 莆田市  351133
        摘要:“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将阅读、思考和表达相结合而来的教学方法,通过“读思达”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群文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效果,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小学群文阅读主要是通过课本的精选阅读文章来附加若干篇阅读资料加深对课文重要议题的理解。小学群文阅读可以让小学生的阅读层次更广,对于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而且通过“读思达”的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小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思考,仅有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读思达”教学法;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研究分析
        引言:在当前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事物的发展变化比较快,知识的发展变化也比较快,因此阅读能力在这样的知识经济时代变得越来越重要。小学数通过群文阅读可以很好的加深阅读能力,结合“读思达”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很好的提升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和自我意识的表达,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当前小学的阅读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在分析小学阅读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小学群文阅读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读思达”的教学方法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1小学群文阅读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学生对于群文阅读的兴趣比较低
        学生对于增加额外的时间进行小学群文阅读感到疲惫、提不起兴趣。如今的学生阅读时间都被大幅度缩短,很多学生由于疲于应付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而逐渐的丧失了兴趣与精力去进行更多阅读。尤其是在完成了学校的作业和要求之后,学生们都更倾向于参与其他的放松活动,比如看电视,和朋友们玩游戏。极少有学生愿意再花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虽然通过进行小学群文阅读,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关于课本内外的知识,重新获取对课文的理解,增长知识面。但是与此同时,也是需要学生付出更多的课余时间对于比较的文章和材料进行了解以及掌握。如果学生想要在课堂上进行小学群文阅读时能够顺利跟上教学进程,那么对于阅读比较吃力的部分学生来说,还需要增加额外的时间对材料进行深刻的把握。这些原因也都会导致学生对于群文阅读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小学群文阅读的教学任务繁重[1]。
1.2小学群文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任务和压力
        我们通常会对未知的事物感到恐惧、排斥。学生对于没有学习过的课文和知识也是一样的情绪,认为是比较难的。许多的小学生一看到长篇的陌生的文字就会感到害怕,但是对喜欢的文章却能顺手拈来,倒背如流。小学群文阅读虽然可以帮助小学生对阅读从陌生到熟悉,从认知肤浅到深刻的一个过程。并在这样的基础之下,再去培养学生的,更广泛的课外阅读兴趣。但是因为学生已经在课堂上接受了许多的知识,小学群文阅读必然需要选择课本要求之外的文章,就会导致学生对于新知识和内容感到陌生,需要重新建立了解,这就会消耗学生对于阅读的热情和学习精力。从而使课堂的学习压力和任务变得更重,需要学生和教师双方都付出更多的专注[2]。
1.3教师无法正确把握比较的方向
        阅读本身就是一件能令人受益终生的事,而小学群文阅读则在更强调阅读技巧和方法的基础之下,达到有效促进学生各方面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小学群文阅读指引学生在阅读文章之中寻找异同点,分析异同点。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经历中更好地抓取重点,拥有更加成熟多面化地看待事物的视角。但是如果教师忽略了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正确方法,也会产生许多问题。比如当教学中遇到无法进行比较的材料,在文章中既找不到比较点也找不到比较方向,这种情况就不该进行小学群文阅读。其次,教师们不应该通过比较去为小学生们强行塑造是非观和美丑观,小学群文阅读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更系统地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力,从而可以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而教师极其容易将辨高下,评优劣当作小学群文阅读的目的。另外,部分教师甚至忽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无法因材施教,反而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提出高难度的小学群文阅读要求。这些都是小学群文阅读中教师可能存在的问题。
2“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措施
2.1营造适合“读思达”的小学群文阅读环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群文阅读作为一种以相同类型的内容进行阅读的方式,老师可以围绕某一个学生阅读的议题,进行该议题环境的营造,创设一种比较直观的阅读情景。让学生在营造出来的良好环境的驱动下产生与议题相关内容相应的情感体会,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出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例如,在《“走进秋天”》群文议题中,老师整合了《秋天的雨》、《秋天的风》、《秋天图画》、《山行》等文章,在主题回顾环节展示了秋天的相关图片,并让学生根据图片来找到文中相应的描述,引导学生了解秋天是一个美好的、丰收的的季节,感受秋天的美好,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为学生奠定好阅读氛围和心境。而且创设阅读环境的策略是多样化的,老师可以通过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理解,以生活中的环境和事物便于学生带着个人记忆去分析阅读的内容。

比如,在对《秋天图画》的阅读学习中,第一句具体描写的句子就是“梨树挂起了金黄的灯笼”,有的学生就会好奇,为什么说是“挂起了”“灯笼”,为什么梨树上要挂上灯笼呢?老师引导学生想一想梨树上结满果子的样子,他们就能够很好地理解这是比喻手法,将成熟的梨子比喻成了“金黄的灯笼”。并且有的学生还能发现“挂”的妙用,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梨子成熟的场景。这在后续的描述中,学生们就能够想象出山野上美丽的画面,从而感叹句:“秋天是真美啊!”而且随着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普及,老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进行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视听结合、声像并茂的媒体情境的展现,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到课本中所描述的场景,更容易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探究活动之中[3]。《山行》是一种很具有秋天特点的诗,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会形成画面感,所以老师借助多媒体,将这首诗描绘的情景进行了展示。随着画面的铺开,学生能够将诗中的画面与书中的文字结合起来,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场景,这就能够吸引学生与诗人共同来欣赏红叶,共同体验秋天的美好。
2.2提高小学群文阅读的思考能力和阅读效率,降低群文阅读的压力
        小学生由于智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在“读思达”群文阅读的活动中有可能会因为无法理解文章内容和人物情感变化而无法代入个人情感,产生低效思考行为,不能理解也就很难针对阅读内容进行思考,也就很难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这就意味着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在无引导的状态下很难完成“读思达”的阅读活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课本内容设计一些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表达自己对于阅读内容的认识。如果学生可以正确的回答老师设计出的阅读问题,或者是提出了其他有意义的观点,那么教师则应该及时肯定学生、鼓励学生,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在《借物喻人》的议题阅读中,很多学生都表示在阅读过程中提炼不出借物喻人的关键点,所以老师就结合了《落花生》、《古井》、《梅花魂》、《白杨》几篇经典的文章来展开阅读。学生的思维还不成熟,所以老师在阅读的过程中分为了两个问题来进行引导。第一是要找出文本中对事物描写的特点进行勾画,进行总结记录下来。第二是在文本中找出对人的描写进行勾画,进行总结记录下来,最后找出二者之间的共通点,这就是以物喻人的关键所在了。比如在《落花生》中,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落花生的特点有味道美、价格便宜、可以制油和将果实埋在了地下。而在父亲对于花生的描述中强调了做人也要像落花生一样,因为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这就点题写出了人的特点“有用”、“默默无闻”。同时,经过点拨,学生们也可以悟出花生和人的共同特点就是“有用”和“默默无闻”。利用这篇文章的问题阅读方法进行了对其他文章的阅读,学生就能品读出事物的特点,进而通过对人的分析,悟出事物与人的共通点,也就理解了“借物喻人”。
2.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提高阅读的趣味性
        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式阅读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更自由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且高信息量的讨论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聆听他人的发言,并主动分析,这样学生整体在“读思达”的群文阅读环节中会比较积极的进行自我阅读、思考和表达自我,切实提高“读思达”的教学效果和小学群文的阅读质量[4]。语文学习与阅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读思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表达自己的看法,还需要倾听同学的表达,来进行思维碰撞,产生更多的理解火花,最终实现将语文知识运用于实践。在《以物寄乡情》的议题阅读中,乡愁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比较大的议题,如何从不同的文章中来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就成为了教学的重难点。而老师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了提纲的提炼,让小组成员在阅读中勾画出能够表达出作者对故乡思念的语句,并进行小组间的分析讨论,总结出小组的提纲提炼,并进行小组间的讨论与沟通,就帮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与表达,最终能够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能够形成与文本的共鸣。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落实“读思达”教学法需要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阅读状态,使其既能实现自主阅读,也能做到边读边思,还能通过语言交际活动展现阅读感悟,逐步优化学生的阅读思维状态,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全面落实“读思达”教学法,引导学生以主体姿态去阅读文本内容,边读边思,客观分析文本内容与主旨内涵,积极分享阅读感悟与心得,全方位地改善阅读教学结构,让学生积累有效阅读经验。
        参考文献:
        [1]戴琳.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天地,2020(36):53-54.
        [2]李宝玉.“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试题与研究,2020(36):67-68.
        [3]余秋萍.以学促教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界,2020(28):21-22.
        [4]冯彦.“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探究——以语篇中的词语学习为例[J].考试周刊,2019(99):19-20.
           本论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0年开放课题《“读思达”教学法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的推进策略》(KCX2020009)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