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剑芬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顾国和中学
【摘要】:从不同角度对文本的标题、插图、结构脉络、情感、文化背景等几方面进行深入解读。从而优化课堂设计,增强学生的语篇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文结合案例探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及教学活动设计。
【关键词】:阅读课 文本解读 活动设计
一 、 引言
初中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师生共同关注的一个重点,得阅读者得天下,凸显了阅读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地位。初中英语阅读课是重要的语言输入途径,是每个单元中的重点,在教学中一直是重头戏。教师如果过分关注文本细节的理解,比如过分重视字、词、句、语法的讲解,就会忽视文本整体的理解及结构的把握。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只停留在文本的表面,未能挖掘文本深层次的内涵,就会导致课堂活动的低效,很难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教师要深度解读文本,优化课堂活动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如何解读文本,挖掘文本,从哪几方面去解读文本呢?笔者认为可以从文本的标题、插图、结构脉络,情感,文化习俗等几方面着手。
本文结合笔者近年的教学实践、课堂观察及自我反思,对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文本从不同视角下进行解读,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
二、基于文本解读的活动设计
阅读文本不仅是语言知识的载体,同时还能传递思想、表达情感、蕴涵文化(叶建映,2013)。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笔者认为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可以把文本背出,做到心中有数,信手拈来。教师在解读的过程中,引领着学生的思维,一同进入高效的阅读课堂。
1、解读文本的情感,引起共鸣
【案例1】 教学内容:Unit7 Mom Knows Best Go for it 九年级
【解读过程】该文本是一首诗歌,更多的让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朗读是体验文本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深刻领悟文本的“催化剂”。朗读将课文中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刘建,2013)。朗读可以赋予学生丰富的感情体验。
When I was a tiny baby crying all night, my mom sang to me and stayed by my side.
When I was tired and hungry ,she gave me food and warm arms to sleep in.
When I was two running through the field, she made sure I was safe and kept me from danger.
When I fell and hurt myself, she gave me a hug and lifted me up.
…
文本分为四段,用排比句的形式,描述了孩子在不同时期,妈妈对孩子做的平常事情。孩子从对妈妈最初的不理解到最后的感激。阅读该文本让学生学会感恩,渗透情感教育,更好地去领悟文本中的人文性。
【活动设计】笔者设置了一个朗读比赛,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分为两组。第一组学生的英语水平略差,朗诵文本原文。在比赛中一人朗读,其他同学聆听及感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次的理解。第二组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好,可以对文本有些内容进行再创造。请学生回忆妈妈做过的让你记忆深刻的事情,采用模仿文本中这种排比的形式,写一篇文章并进行朗读。在朗读中去感受母亲的爱,注重学生的理解过程。通过一遍遍反复朗读及聆听,体会语言的优美,品味文本蕴含的情感,可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
2、解读文本的标题,未读先测
【案例2】 Unit13 Rethink, Reuse, Recycle Go for it 九年级
【解读过程】文本的标题是文本的画龙点睛,肯定与文本的主要内容有密切关系,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或是看法。从标题入手解读,让学生快速地猜测文本内容。从这个标题来看,三个动词Rethink, Reuse, Recycle是个递进的过程,即先有一个想法,然后是付诸行动,最后达到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从而来拯救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环境。
【活动设计】笔者在导入部分,从标题Rethink,Reuse, Recycle着手,先问学生从词的构词法来看你会想到什么。再进行提问What does the title “Rethink, Reuse, Recycle” mean in literally?因为没有进入文本,学生的回答比较浅显。最后在读后环节中,教师对标题进行再次解读,深层次的追问Let’s return to the title and rethink the meaning of the title. Would you like to talk about your understanding after reading the whole passage? 借用图片的方式,帮助学生一起总结Rethink: think something again in one’s mind. Reuse: use something again in one’s action. Recycle: cycle something again to get a positive result.
think sth again in one's use sth again in one's cycle sth again to form a
mind action a good result
同时与开篇时的预测标题的任务达到前后呼应的效果,从而使学生通过上完这节课后对文本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通过两次对标题的解读,使阅读的目的不再局限于文字表面的信息,学生已经理解了阅读深层次的目的,要关注文本的内涵。
3、解读文本的结构,理顺脉络
【案例3】Unit5 Beauty in Common Things Go for it 九年级
【解读过程】这篇文本结构清晰,四个段落是总分结构。第一段是总起,后三个段是并列的,内容看似比较散乱,但实则是有共同之处。找准文本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剖析。笔者想通过top-down 的方式自上而下的方式来处理文本,这样便于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文章的组织结构。通过略读,学生能较快的从总起段找到中心句:Each different part of China has its own special forms of traditional art.
【活动设计】笔者采用先整体后局部细节的处理方式。
Question: Please choose the way in which the passage is organized. ( A )
训练学生用略读(skimming)策略找出本文的结构布局和topic sentence。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让学生从A.B之中选择文章的组织结构。有教师提供的这个支架,学生在完成第一任务时就更容易了。在学生知道文章的总分结构后,紧接着找文章的中心句,这个任务是对前一个任务的进一步深化。此任务的设计是想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文中的主体部分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它是通过三个艺术品的例子展开探讨的。为了更好的理清艺术品中文本的内容,此环节笔者设置了填表形式。此过程的填写,让学生的寻读和略读技巧得到了运用,同时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归纳。

4、解读文本的情景,身临其境
【案例4】 教学内容:Unit11 The Winning Team Go for it 九年级
【解读过程】文章讲的是一个小男孩Peter,由于他的失误,导致了他所在的足球队失败的故事。该文本对peter的心理描写很细腻到位。从关键词、细节处对这些句子的研读,学生可以领会peter从难过到安慰再到释然的一个心理过程。最后让他明白了虽然足球比赛失败了,但作为团队里的每位队员都应该互相支持加油,要有团队精神。最后一句It made him feel lucky to know that he was on a winning team.点题。从这句话中可以体现出winning的真正含义。
【活动设计】笔者让学生去找出文本中关于peter 的心理变化的句子。从这个句子中He was really worried that his coach might kick off the team. 可以看出peter很焦虑很自责。经过爸爸的一番开导后,peter不再是一味的指责自己,而是有了自己理性的思考。Peter didn’t say anything, but what his father said made him think carefully. 再经过一个晚上的思考,peter有了面对挫折的勇气。The next day ,Peter went to soccer practice with courage rather than fear in his heart.到最后peter smiled. It made him feel lucky to know that he was on a winning team.在读后环节中,笔者设计拓展环节。如果你是足球队的一员,你会跟peter说些什么话?这种情景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景中,让他们有话想说,有话要说。
5、解读文本的插图,发挥想象
【案例5】 Unit8 It must belong to Carla.(3a) Go for it 九年级
【解读过程】文本的插图是与文本内容密切联系的。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 充分利用插图,透过插图去猜测文本内容,挖掘里面的信息。在解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图片进行导入,组织学生对文章的开始、发展和结局进行预测。预测结束后进入阅读阶段,让学生将文本内容与预测内容进行对比。这样有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及兴趣爱好。
【活动设计】笔者在幻灯片上呈现文本里的插图,请学生细心观察发挥想象。教师抛给学生几个问题?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y does the woman look so surprised? What happened?通过学生的想象,用may be ,can’t be, must be句型对图片中发生了什么事进行猜测,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感。
这样的处理方式,一方面学生会怀着求知欲去解开心中的谜团,对文本想一探究竟。另一方面把文本中的重点难点may be、can’t be 、must be 做了全面的操练。同时也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对插图不造成资源浪费。
6、解读文本的文化背景,适当补充
【案例6】 教学内容:Unit13 Life is full of the unexpected.(3a) Go for it 九年级
【解读过程】该文本中出现的美国911事件,对此描写的比较少,只交代了时间,地点,文本中只出现两句描写911事件的句子The first plane had already hit my office building .The black smoke rising above the burning building.911事件发生时,学生才2岁左右,对这一事件了解甚少,教师有必要补充相关的内容。
【活动设计】笔者先播放一段有关911事件的视频,让学生有了一个视觉上的冲击。然后再在幻灯片上呈现对911事件的补充材料。
On September 11, 2001, al-Qaeda launched a terrorist attack on the United States. They hijacked four passenger planes and sent them to three locations. Two were sent to crash into the World Trade Center in New York City; one to the Pentagon; and the last to Washington D.C. The last plane was the only one that missed its target because the passengers on the plane managed to overcome the hijackers. The most destructive attack was the one on the World Trade Center. That attack claimed 2,606 lives, including 411 emergency workers who had turned up to help rescue people and fight the fires. 在看完视频后与材料后,学生对该文本里出现的句子I felt lucky to be alive.有了深深的认同感。世贸中心被恐怖分子摧毁事件,对美国人民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性。对于中国学生来讲,英语文化意识不可自然习得,要靠教师重点及时地输入相关的背景知识。由此可见英语并不是单一的一门学科,它也融合了政治历史文化的色彩。
三、文本解读及活动设计中的几点思考
1、文本解读及活动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
很多老师都会从自身的认知程度,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文本解读,常常忽视学生已有的理解能力与知识水平。教师解读文本时先要分析学生的学情,设计的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真实、熟识的教学情境。教师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学生“马不停蹄”地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要让学生体验文本,真正融入课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文本解读及活动设计要以课标为前提
文本的解读不能偏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的指挥棒,它指引和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刘建, 2013)。教师要分清课堂教学总目标和具体的课堂活动目标,活动的目标定位要清晰。设计的教学活动切不能天马行空,脱离课标的引领。每个活动都应有一个清晰具体且可行的课堂活动目标,帮助学生明晰每个活动的内容及要求,更需清楚活动设置的原因。
3、活动设计要以文本解读为依据
教师应从多视角去解读文本,从不同层面去解读文本。针对不同文本特点及体裁,打破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公式化的套路。活动设计必须依托文本,设计的活动应注重多样化及阶梯性,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去领悟文本与文本对话。学生通过与文本的由浅入深的对话,获取信息,感知语言,并发展思维。
四、 结尾
文本解读没有统一和固定不变的公式。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不同的文本内容及体裁,选择有效的教学设计,从而积极引领学生走进有效的课堂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塑造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使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
【参考文献】
刘建. 2012 阅读教学中忽视文本的现象评析与建议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段湘萍.2013 基于文本解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罗敏江. 2015.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周智忠. 2013 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叶建映.2013.例谈阅读文本的解读与处理.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