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方法浅探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2期   作者:许丽娜
[导读] 初中生物教学中,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属于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范畴
        许丽娜
        福建省莆田市 擢英中学
        摘要:初中生物教学中,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属于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范畴。为了学生科学思维与学习能力成长,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具体培养方法上,可以通过问题意识培养激活创新意识,通过探究精神培养与探索能力训练让学生敢于去思考新问题,探索新知识领域,从而真正形成敢于创新、用于创新与善于创新的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是一个过程,教师主要负责引导与点拨,而学生才是创新能力发展培养的核心主体。
关键词:初中生物,创新意识,科学探究,探索精神

        生物科技是当今时代最前沿的科技研究领域之一,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其科学探究精神与能力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从问题意识培养、探究精神促进以及探索能力训练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提高。

一、问题意识培养——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也是创新意识萌发的原点。牛顿若是不提出并思考“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这一问题,就不会开拓创建经典物理学。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存在一个不太好的现象,就是学生会习惯于直接接受教材中的知识结论,而很少学生会提出自己的疑问。虽然教材知识大都是经过了验证的知识,但是对学生来说,他们若是能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则意味着他们在真正思考教材知识,而不是被动机械的记忆知识,通过思考获取的知识才能够真正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从而构建完善学生认知体系。生物知识对初中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新奇的知识领域,非常适合作为探索材料,若是学生能够有问题意识,对书中知识提出疑问,然后对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则其创新意识与能力会得到发展。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提问,用问题来引导创新思维的发展。作为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问,如学习细胞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微生物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或者在学习光合作用与叶绿素的时候也可以提问:按照光合作用原理,若是掌握了叶绿素人工合成技术,是不是以后不需要植物也可以人工合成植物生产的有机物,如粮食水果等?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各种各样,每一个问题实际上都代表着学生的思考,教师遇到学生提问题应该是高兴的,哪怕有时候问题提的并不好,教师都应该引导其他们探究自己提出的问题,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
当然,为了学生的学习进步与思维成长,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提出更规范和更有价值的问题,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候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比如说学生提出问题:“细胞有寿命么?细胞成长影响因素是什么?”这些问题就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学生的学习意识与学术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发展,其创新意识也会随之形成。
二、探究精神促进——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与认真研究
        科学探究精神是生物课程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创新意识培养与科学探究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基于创新思维去探究,在探究中创新。提出问题是创新意识萌芽的原点,而探究则是创新意识落实与成长的现实路径。当孟德尔发现同一种植物在性状方面存在某些差异时,在内心深处就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差异?想要解决这个疑问,就需要探究精神,他于是选用豌豆作为实验,经过研究发现了遗传学领域的分离规律与自由组合规律,推动了生物遗传学发展。

所谓探究精神,就是面对问题能够主动去寻找答案,通过各种方法去探索事物本质。有的学生记忆书本知识非常快,但是却不愿意思考书本知识是如何来的,这实际上是缺乏探究精神的表现,也是一种思维惰性,他们宁愿相信教材结论,也不愿意去思考有意义和有价值的问题。
        探究精神被视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探究精神真正能够推动个人学习与成长,因此初中生物教育教学也非常注重探究精神培养。探究式对未知领域的一种探索,也是利用新的创新手段与知识解决问题。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际上有很多值得探究的问题,如生态系统、生物圈和食物链等方面知识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对当前环境污染、动物保护等问题进行探究。生态系统最初是处于平衡状态,环境污染与破坏则会打破生态平衡,从而带来各种恶劣后果,因此对于生态系统的修复,需要一种系统思维,从多方面入手,减少污染、修复生态需要同步进行,并且要尊重生态系统自然运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内容值得探究分析。对初中学生来说,探究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学习、思考与成长的过程。
当然,探究精神促进与发展,需要兴趣与理性思维的兴趣,兴趣能够激发探究动机,而理性思维则可以支持探究活动稳定开展。初中生在学习生物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发挥探究精神,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思考,这样既可以丰富自身认知,也能培养创新意识。
三、探索能力训练——鼓励学生理性探索与思考总结
        世界充满未知,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有许多值得探索的知识领域。初中生物领域,学生会充满兴趣,也可能会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会得到发展,毕竟探索过程中可能会持续遇到各种现实问题,需要采用创新方式进行思考解决。对初中生来说,若想在生物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则需要加强探索能力训练,让他们学习理性探索,并且能够通过思考总结拓展知识新领域。
对初中生来说,探索能力训练主要有两个途径,第一个途径是实验探索,通过实验手段来探索新知识领域,如学生想要思考阳光与人造光源(灯光)对植物的影响有什么差别,就可以选用同种植物种子或植株,除了光源差别之外,土壤浇水施肥等方面尽量保持基本一致,然后看植物的生长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会学会实验设计、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现象观察等探索能力。第二个途径是文献探索,考虑到初中生能够开展实践探索的条件会受到学习任务、时间、场所、精力等方面限制,比较现实的一个途径就是通过文献方式进行探索研究,针对某个问题,学生将问题提炼出来之后,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查询相关文献资料,甚至可以找到一些实验视频与实验数据,然后对其进行研究,从而得出一定结论。不管是哪种途径,都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因为相对于初中生物教材而言,实践探索和文献探索都会给学生拓展更广的知识视野,从而会思考更多有意义的新问题。
        培养探索能力很重要,生物发展历史上,巴普洛夫经典反射实验就是探索能力发展的一个表现,巴普洛夫本身对动物研究感兴趣,然后发现了经典反思现象,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索与思考总结,最终创立了经典反射理论。通过探索,初中生也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现象,思考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最终达到创新意识培养与发展的目的。
总之,为了在初中生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师既要鼓励学生有问题意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探索能力。生物是一个充满未知的世界,当学生开始思考与探索的时候,就意味着他们会去探索新世界,学习新知识,思考新问题,从而创新意识就会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顺宏.浅谈初中生物教学的优化与创新[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11):27.
[2]夏小勤.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施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9):100-101.
[3]林媚.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开展探究性实验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0(28):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