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智光
浙江省义乌市夏演小学322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小学科学教师开展科学课程的教学,除了让学生了解一些和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科学知识,还有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探究式学习的技巧。现如今,社会各界越来越看重学生自学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想真正得到保证,首先就要学会自己探究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围绕如何在教学小学科学时开展探究式的教学提出策略解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探究式教学;教学策略
前言: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教学科学这门学科的时候,教师首先需要明确科学,并不是让学生通过机械的记忆和背诵来掌握知识,而应该是让学生在参与实践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内容,从教学上来看,要开展有效的探究性教学,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初步开展探究式学习
在科学学科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很多一线教师会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的难度存在一定的关联,真实的难度越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随之下降,难度和兴趣很难达到平衡的状态。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学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考虑生活化案例的过程中思考科学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加快溶解》这一节内容时,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就需要从生活化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效的生活情景。比如教师在讲解完溶解的概念之后,让学生思考如何冲泡奶粉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创设一个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小婴儿呢?有没有同学能够告诉老师小婴儿吃的东西是什么呢?”此时班级内部的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小婴儿吃的是奶粉。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将生活化的情境问题引入到教学中:“既然小婴儿喝的是奶粉,那冲泡奶粉有没有什么样的技巧呢?大家快来帮老师想一想,在冲泡奶粉的时候,如何冲泡才能让奶粉更快的溶解呢?”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答案,比如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可以提出用热水冲泡,这样溶解会更加快速,也有学生可能会提出更具有生活意识的答案,比如用热水冲泡奶粉,有可能会破坏奶粉的营养结构等等。当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得出的答案进行总结,将学生提出的融解方案全都写到黑板上,让学生挨个进行实验,尝试自主探究到底哪一种溶解方法是更加快速的。
当然,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快速探究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教师也要对学生提出的方案进行整体上的判断,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很多同学提出溶解方面的策略,都只是从想当然的思路出发,现实生活中真正冲泡过奶粉,且有经验的学生少之又少。因此,教师需要筛选一部分不够成熟的方案,让学生只对几个有效方案进行探究对比即可。
如果教师发现学生并没有提出和标准答案一样的方案,教师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将正确答案告诉给学生,比如:“老师刚刚听到同学们都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解决方案,但是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溶解方案想要跟大家分享,同学们想不想听一听呢?”当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教师就可以将自己的方案写到黑板上,让学生一起进行探究,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逐个试错,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意识。
二、鼓励学生大胆假设,深化探究性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科学课程的很多知识都需要学生动手去发现和获得,而实验作为小学科学教学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让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能力能得到均衡发展。在小学阶段教学科学课程有一个比较难以跨越的教学难点,即小学生的学习水平有限在接受或研究很多科学知识时,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教学始终停留在浅层,无法开展深化教学,这样虽然可以让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但是很难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时候,也只能在浅层进行探究,这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影响探究性教学的开展,因此为了转变这种教学状况,教师可以尝试鼓励学生大胆假设,深化探究性学习。
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100毫升水能够溶解多少克盐”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当初步探究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深化这个实验,引导学生大胆假设。在第一次实验的时候,教师使用的是20度左右的恒温水,学生没有从水温方面进行探究。第一轮实验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刚刚我们已经大概了解了一杯常温水可以溶解多少克的盐,但是老师有一个问题,大家觉得如果我们把温度提高一点,水溶解盐的克数会不会变多呢?大家来假设一下吧!”。
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化探究,在经过教师的鼓励之后,就有同学可以提出比较具有建设性的猜想,比如温度越高溶解盐的克数也就越多,温度越低溶解盐的克数也就越少,为了验证这种猜想,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比较容易操作的实验,让学生分别用70度的水和0度的水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是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实验方法或思路操作各个步骤。需要注意的是,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在同等水量的前提下,不同温度对溶解盐的克数是否有影响,为了保证深度探究教学的安全教师在选择不同水温的时候需要注意,过高的水温有可能会造成危险,小学阶段的学生动手能力普遍比较弱,在实验中,一旦出现失误,就有可能造成比较严重的烫伤,因此采用“稍高温度”的热水就能够完成教学。
总结: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予以重视。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对探究性的课堂进行构建,让学生学习方面的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这种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教学理念大有不同,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一味地讲授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创客式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茜.浅析小学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20,(2):161.
[2]徐康平.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J].文渊(高中版),2020,(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