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域下,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2期   作者:李林军
[导读] 阅读是初中语文的教学板块之一
        李林军
        泸州市力行路小学校     646000
        摘要:阅读是初中语文的教学板块之一,在视域融合的角度下,阅读教学承担着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角色,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角色,所以五育融合的视角下教师要重视对阅读教学开展有效性的研究,与学生进行更充分的交流和沟通,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本文以五育融合视域为出发点,研究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五育融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引言: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为主,理解是指学生要对阅读文章的内容具备充分的解读,根据自身的认知结合客观的认知,来完成对阅读文章的全方向认知。而阅读则是一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活动,是动态的双向的交流过程,当学生参与阅读活动中时,学生的自我理解与文本作者寻求的理解是保持一种相互认知的关系,学生与文本之间要建立多重的交流方式,以独立个体的方式对文本形成初步的阅读感知,才能逐步形成理解的张力,而教师也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达到五育融合的教学目标,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完成五育融合教学的思路。
一、搭建五育融合的阅读教学平台
        阅读文本是通过物质形式的印刷符号构建成的话语系统来实现与读者的沟通,而阅读也与生活中的信息交互类似,为学生提供一个话语平台得到深层的理解,考验着学生的阅读能力。许多文本的内容与其创作的历史背景有关,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是因为在特殊历史环境下所形成的产物,再通过文本的形式展现出来,所以文本的内容与作者的个人思想是具有一定关系的,与读者之间也或多或少的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学生在刚刚接触文本时必然是对文本存在陌生感的,但随着阅读的深入,这种陌生感会逐渐消失,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会逐渐亲近文本。教师可以结合文本的创作背景为学生搭建阅读平台,如在《藤野先生》的阅读教学中,鲁迅创作这篇文章的背景在清末,所以文章中才会出现清国的留学生,显得与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格格不入,所以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是对清政府封建思想的不满。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结合客观的创作条件,深入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可以达到求真知的层次,那么教师就完成了五育融合平台搭建的第一步[1]。
二、达成阅读共识,超越文本理解
        阅读文本是有安静的符号构成的,这种表达方式是相对沉默的,所以不同读者在阅读同一文本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而且是由读者主动去面向文本,理解的过程中也包含了读者自己的想象。

读者根据文本产生的想象与理解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根据一个点发射到面形成的理解范围,文本的含义是存在边界的,所以读者的理解是具有范围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也是根据文本的内容感知作者写作的心态,使文本之间的对话更加通畅,而不是漫无边际的遐想。如在《春》的阅读教学中,散文阅读对学生的理解会造成一些困难,因为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要想捕捉散文作品中的思想情感,需要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分析文本的内容。在《春》这篇文章中,朱自清先生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描绘了目光所及之处的春景,其中包含了对自然的眷恋和热爱,但文字中这些情感却如涓涓细流,没有直接的表达出来,而是用曼妙的文字工笔雕刻,也呈现出别有的风韵[2]。
三、增强互动交流,精心设计教学
        阅读是一种交流的形式,读者与文本之间建立联系,而文本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也是读者品读文本思想感情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吸收文化知识的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修养和品味,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不断汲取文化营养,丰富自身的思想感情。教师的“教”如同作者的“创作”,学生的“学”则是在现有文本的基础上再次“创作”,就像“书越读越厚”,从简到繁的历程,而教师需要与学生增进互动和交流的情感,精心设计教学的过程,使教学的过程更加丰富多彩。如在《我爱这土地》的教学中,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刻画了一只在狂风暴雨中冒险的鸟儿,无论是嘶吼还是怒号,都显现出鸟儿对暴风雨的抗争,这暴风雨正如同祖国大地经受的战乱之苦,而作者所表现的也正是对祖国深沉的爱。在阅读理解本篇诗歌以后,炽热的语言和感情会冲击着读者的内心,那么诗中的一些语句也可以为学生创作时使用,而学生在阅读时就可以将这些字句摘录下来,逐步沉淀自身的文化素养。
四、延展阅读活动,激扬阅读思维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活动是基础的活动,阅读文本是要让学生在文本中探索思想情感,本质上也是对文本的“二次创造”,所以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加以延展,用于强化学生的阅读思维。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内容,适当的伸展阅读活动,如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段角色扮演,由学生分别扮演主人公、父母、姐姐、叔叔的角色,按照书中的内容来分配台词,配合相应的动作。学生在角色的扮演活动中会对文字形成特殊的感受,延展阅读活动的方法能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在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询问角色扮演的感受,让学生记录心得体会。
结束语:在五育融合的视角下,教师要从阅读的文本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文本的结构,解放学生的阅读视野,让阅读教学的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的过程,以“教”和“学”完成双向的学习历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和文本思想,那么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才会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昝胜利.以特色实践活动落实五育并举[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02):50-51.
[2]吴璀.五育融通视角下的生活阅读课程育人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35(01):114-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