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广东 广州510630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流动,教育的改革,招生政策的改变,每间学校都有一些特殊学生存在。这些在生理上、精神上、经济上、生活经历……等各种方面呈现特殊性的学生,其身心发展过程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的教育在不断进步,教育改革也在有步骤的进行,教育部门不断地组织各层次教师针对各类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进行定期的学习,这对于特殊学生的成长来说都是很有利的。对于特殊学生产生的特殊人群,我们各级教育部门建立了管理机制,制订了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计划,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对特殊群体密切关注。当特殊学生的成长问题落实到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是否尊重与和谐,同学之间关系是否融洽,友情是否能弥补亲情的缺失,在我们关心关注特殊学生的同时,如何做到不忽视对其他学生的关注……都十分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 特殊学生 心理健康
一、特殊学生问题的形成:
1、特殊学生的特殊体现在方方面面:行为习惯不好,没有公共意识,缺少爱心;语言冷漠,不是少言寡语就是冷言冷语或者不管别人喜不喜欢听都喋喋不休甚至污言秽语;在性格上倔强、冷淡,对任何事情都采用边缘化态度,对弱者缺少同情心,逆反心理强;有强烈的孤独情绪; 主要心理特征:自卑,孤僻,恐惧,桀骜不驯。
2、特殊学生问题的成因:
(1)家庭因素。家庭成员之间无休止争吵或者冷战,父母把孩子寄养,家庭教育矛盾……各种原因促成了学生特殊心理状态的形成。还有一种是落后的重男轻女的观念,使一些女孩成为了“变相弃婴”,更没有保守好秘密,孩子在从小就知道了这个信息,没有安全感。
(2)父母长时间疏于对孩子的管理,不限制上网,不限制结交朋友,不在意生活的周边的人文环境,孩子与其他成年人学了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讲粗口,随便拿别人东西,偷大人钱买零食。
(3)因自身问题与同学之间产生矛盾,矛盾未以良好的方式解决,导致矛盾冲突激化。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形成了严重的后果。
二、特殊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1、特殊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一般流程:
(1)、详细了解特殊问题产生的原因。学生一旦产生与周围格格不入的状态,持续时间越长、程度越深,我们在解决心理问题需要的时间就越长。需要足够的耐心,也需要寻找合适的时机,从多种角度进行了解、记录、分析。
(2)、与专业心理教师沟通,进行有理论支撑的对症沟通。任何心理咨询与有效沟通都需要有足够的理论支撑,也需要与专业心理教师的指引,否则很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3)、排除万难,建立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密切联系,与监护人达成一致,得到多方支持。小学生是未成年人,对家庭、社会的理解还比较片面,有时候事情未必只如孩子单方面描述那样,要寻求监护人的帮助。同时,也要留意监护人的思想问题,毕竟幼小孩子的心理问题最初成因多数来自于原生家庭。与问题学生背后的家长沟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4)、教育好周边人群。一个学生的问题不能孤立存在,班集体绝不是可以忽视的元素。心理健康教育是群策群力的过程。周围人不冷漠,不轻视,不排斥,才会给心理健康干预提供良好的实施环境。
(5)、教师本身要提高水平,提升认识。相关的教师要有责任感,同时,也要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素养。社会发展变化很快,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的改变,造成每个人有可能在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是必然。教师要随时学习,以解决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2、特殊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关键做法:
(1)、对于极特殊的情况,需要建立学生档案。要严格保护好学生的隐私,建立档案时,凡涉及照片、姓名都可用代称,为学校后续此类工作留下有可借鉴的材料。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正面管教班会课,正面宣传,所有人都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这并不是“病人”的特权。
不能只专注于特殊学生的心理问题的研究,而忽略了其他学生,集体教育要集体推进,我们目标是共同提升。
(3)、建立多元的家校联系方式,QQ,微信,电话,邮件……家长因为工作关系有很多不可抗拒因素不能及时取得联系,多元联系方式的建立,使家校能始终保持联系。家长的支持,是孩子心灵得以有效修护的最坚强后盾。
(4)、开放心理咨询室,班级设计悄悄话信箱,如果言谈容易造成压力,那么就用“笔友”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允许学生匿名,毕竟有一些小的心理问题,我们并不需要知道“它是谁”,我们解决的是“问题”,而不是解决一个人。
(5)、心理健康教育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施教者的态度,更取决于受教者的态度。双方要互相信任、达成方法共识、要对每一个环节的目标提前知情。未成年人的心灵更需要保护和尊重,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互动干预,容易造成安全感的缺失,安全感一旦减少,不信任的心态就会产生。而信任,才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
(6)、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个人,做好随时接受变化的心理准备。稳定情绪,以不变应万变,做一个心灵强大的人; 以万变应不变,做一个有趣又有方法的人。
(7)、言语忍,忿自泯,如果没想清楚说什么,那么选择不说话可能是好的方式。切忌事事向学生家长告状,把学生的任何问题都甩给家长,就是一种变相的“抛弃”。一旦学生认为自己是“包袱”,那么就会导致破管子破摔的自我放逐的心理。
(8)、人无完人,再差的人也有闪光点,垃圾都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不虚夸,不忽视,给予学生具体的鼓励性评价,会使学生对生活充满希望。人所以能进步,是因为有目标,对未来有信心,一旦产生了希望,生活也就有了动力。
(9)、何时何地,保护好学生的隐私。公开场所不涉及敏感话题,给学生创造生长点,提供成长机会。
(10)、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能力应对特殊情况,请一定向或更高层次的老师或学校寻求帮助,请求帮助不是无能。我们的目标不是彰显谁的功劳,而是学会利用资源解决问题。
3、心理健康疏导就是爱的教育
(1)、不定位,不定义。人和人之间都是千差万别的,只有多数与少数的区别,我们所以转变“特殊”,是希望他们能以更好的方式融入社会,能够快乐生活。真诚地跟孩子交流。
(2)、细心观察,有时候进步很缓慢,缓慢到不易察觉,只要愿意与人交流,就是准备好了正面解决问题。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来说,没有什么比主动接受改变更大的勇气了。这是一个自我突破的过程,任何时候都值得被尊重和保护。
(3)、不能用成年人(过来人)的眼光,居高临下看待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退回到同样的年龄,也许我们还做不到他们那样勇敢和坚强。
(4)、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时间。肌肉有记忆,无论坏的好的,都需要一段时间去改变,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需要的时间更长。养成一个习惯需要自律,也需要环境的提醒。习惯的养成需要自律和他律,习惯的养成也需要周围人的宽容与持续信任。
结语:陪伴和关爱特殊学生如同在教育生命线上打了一个美丽的蝴蝶结,这是
一段最美好的经历。对双方而言,都是心灵成长的过程。只有人类文明发展到
了一定的高度,才会产生教师和学生这两种角色,又几经转变,这两种角色才
演变成现在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教育的本质就是爱,用爱推进文明,用爱支持
和维系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有了真诚的关心,教师是快乐的,学生也快乐。
关爱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过程,就像是走进了一个未知的领域,在那个全新
的世界里,教师也有机会找到一个全新的自己。用心陪伴另一颗心,用生命陪
伴另一个生命,没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了。
参考文献:
[1]陈云英.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研究[M].华夏出版社,1999
[2]林永馨.特殊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