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三”教与学的实践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2期   作者:肖刚
[导读] 新课程改革以追求人性化与创造性为目的,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对话式”教学和深度学习逐渐深入人心。
        肖刚
        北京师范大学石家庄附属学校  河北省石家庄 050000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追求人性化与创造性为目的,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对话式”教学和深度学习逐渐深入人心。自然辩证法的教学可以在师生之间构建以问题为契机,聚焦人的现实境遇,并在思辨与研判中共同寻求答案的平等对话。本文以物理教学为本,通过“三阶段”,“三次深度思考”和“三次深度学习”,论述了学科素养下的问题为中心的互动对话式课堂的教学设计理念与实施,通过“深度思考”与“深度学习”达到物理学科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对话、深度思考、学科素养、深度学习、核心问题、三阶段。
“三阶段混合学习模式”包括:第一阶段课前信息传递,第二阶段课上互动内化,第三阶段课后习练外化。每个阶段通过针对过程和结果适时开展导学评价,培养学生学习力。
一、第一阶段:信息输入,学而思,即构思
        课前信息传递是学生自主学习阶段,主要目标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创新探索、解决问题、信息收集、归纳总结质疑的能力。其主要特点是自主。“信息传递”的过程主要通过微课程学习完成。微课程是教师通过资源筛选剪辑、名家指点、集体备课、个性创造制作的和教材内容同步的微视频及相关的测试题和导学任务单。学生观看了微课程之后,视频后面紧跟着出现凸显双基的自测练习,帮助学生及时对自己的自学情况作出诊断,遇到问题,学生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一遍视频,思考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学生自测情况通过云平台及时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情,便于主导下一阶段的学习。
        这一阶段教师及学生活动如下图所示:


        这一阶段的深入思考和深度学习,以自主学习与问题提出为主要特点,那么什么才是深度思考下的深度自主学习呢?笔者以人教版电磁学一轮复习第一讲为例加以论述。
        “?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或一定任务下,同学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
        对于课本一轮复习《电与磁》第一讲磁现象 电流的磁场一课深度自主学习范例:
第一层次:信息输入,框图与课本结合,主要解决知道有哪些知识;
第二层次:自我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比如,建立思维导图,主要解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群,感受知识内在逻辑关系的美,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
第三层次:自我互动内化,完成135页题型练习,体验知识的运用的成功与失败,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进行错题反思,整理成“律”;
第四层次:交流互动内化,在第三层次基础上,带着疑问或者反思成的“律”,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或者寻求老师的帮助,进一步内化知识;
第五层次:思维内化,在知识建构和题型的引领下,创造性把知识变成思考题或者习题,再与小组分享,以此达到思维的提升与学科素养的养成,掌握学科思维,例如:
1.如何辨别磁体的两个磁极?
2.两种磁化的方法实质一样吗?
3.两个磁体或者一个磁体与一个磁性物质,通过什么发生相互作用?
4.磁感线有什么特点与作用?
........
第六层次:习练外化,完成对应的模拟练习,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漏洞,建立自己“库存”,变成自己的老师,学会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思维,成为学会学习的强者。
第七层次:专家型自主学习者,录制短视频,对某一考点或者题型进行有思路的班级群分享,提出独特见解,努力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
二、第二阶段:互动内化,思而问,即思辨
        课中互动内化是突破重难点的阶段,主要目标是通过互动引导学生对知识解构,培养自信、自主、合作、探究、思辨、表达等能力。其主要特点是互动。教师通过“课前信息传递”提前了解了学情,这一阶段通过设计、组织小组协作、集中授课、分组项目、个别辅导、适时练习等导学形式给予对症有效的辅导,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加工。学生借助网络交互工具通过听、说、读、写、填图、计算、实验、展示、研讨、互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内化。互动内化过程中所生成的知识、情感是信息传递阶段无法完成的,不仅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帮他们养成从多角度、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学生之间的跨时空交流和资源共享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虑到学生视听健康,课中“教”与“学”的时间分配为:每节课教师讲授时间总量控制在15分钟以内,剩余时间留给学生互动、展示、合作、探究。
        课上互动内化流程见下图:

        这一阶段的深入思考和深入学习,以问题引领下的思考与展示互动以及知识构建为主要特点,以引导学生参与”挑战性主题”的核心活动为主题教学形式,确保学生的思维深度,通过”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情感深度。这个阶段教师要把准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复杂问题,给学生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和核心素养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的持续性发展,在此,对物理规律形成基本思路和模型,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清晰脉络。榆次同时,在这一阶段,要建立学习共同体,通过挑战性的任务,师生从感觉、知觉、思维、情感、意志等方面全身心投入、高度参与、沟通与交流、反思与修正,达到核心观念的构建,并能够应用物理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第三阶段:习练外化,践而思,即反思
        课后习练外化是促进学生运用知识的阶段。主要目标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拓展延伸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和迁移,培养学生分工协作、实践创新能力。其主要特点是活动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学科拓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学生社团、项目学习等方式外化知识与技能。这个过程教师的导学行为由课中扩展到课下,学生在小组协同实践中研究、探索、创新。线下习练重在体现知识的生长性,线上提交分享、展示交流。习练外化阶段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成果发布会等动静组合形式进行。
        习练外化流程如图所示:




        这一阶段的深入思考和深度学习,以外显的实践活动和反思提升为主要特点,此阶段的实施,要在“迁移与应用”上下功夫,“迁移”是知识的拓展与提升,“应用”是将内化的知识外显化、操作化的过程,是知识活话的标志,也是学习成果的体现,当然,受到知识面的众多因素的限制,迁移和应用后的反思、评价也非常重要,这是思维再次升华的关键,学生能否建立自我“思维导图板书”是一个外显的指标。
        结语:
        “三阶段混合学习模式”实践带来的是一场学习的革命,需要任课教师结合课程特点科学合理的组织设计,“因课施教” 最考验教师群体协作的智慧。但这场革命必然会给学生带来更多利好。
        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研究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方法,探究先进科学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课堂结构,把课堂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过程(更重要的是思维过程)还给学生,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价值和作用,构建自主高效优质课堂教学,建设科学、先进的课堂文化,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深度思维下的深度学习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深度学习真正落实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发展,从而促进课程改革在实践层面的有效实施,深度,首先“深”在人的精神境界,“深”在人的心灵里,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的思考与讨论,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不只是被动的问题的回答者。
        我想,“三阶段”下的课堂,通过“三次深度思考”和“三次深度学习”,必将给课堂教学带来众多益处,当然“三”已经失去了次数的限制,它是环节下的“脑行为”的一种体现。
参考文献:
1.王珏辉,张向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析[J].河南教育(职成教),2019(10):39-40.
2.魏雪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中的应用[J].传播力研究,2019,3(34):2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