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莉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第二实验小学 365001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更上一层楼,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和全新的教学方法融合起来,综合实践活动对于绝大多数数一线教师而言,都是一门比较陌生的课程。这一课程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而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如何将这一堂课上好,也成为了很多一线教师深入探究的问题。为了更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本文也将提出一些行政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放式课堂,教学策略
前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智识快速成长的阶段,孩子正处于天生好动的时候,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特点之后,也可以利用其好玩的性格来推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
一、教师转变教学态度,重视课程
对于当下的小学教育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通常是处于一带而过的状态,甚至有些教师还将这一课程称为学生自学的简单内容,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这是不利于学生综合发展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转变个人的教学态度,重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
例如:在日常备课阶段,教师要将综合实践课程的活动课设置得更加完善,要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每一次社会实践都是学生宝贵的学习机会。综合实践活动课对于学生而言,也更有利于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现实问题,保证其他科目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之前,教师要做到足够重视,在活动课开始过程中,教师要持续引导学生向社会体验靠近,保证学生的安全性,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也要针对这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表现情况进行及时的总结,帮助学生获得更加有效的学习体验。
二、主题或场景选择要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课程,主要是为了拉近小学生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学习课堂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有机会用现实生活的经验指导知识学习,同时用知识指导日常生活的实践。因此,在选择课题的时候,教师需要明确,根据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实践能力来选择主题,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让系统的知识与生活实践技能相结合。
例如:教师可以以“秋天树叶为什么会发黄?”为主要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开办一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式课堂。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选好地址为学生选择和日常生活比较贴近的地点,比如校外公园等地区。在探究树叶为什么到了秋天就会发黄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明确这个课题的提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虽然是比较简单的,但是由于这个问题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小学生的年龄和阅历,刚好可以解决这样难度的问题。因此,设置这样的活动主题首先需要考虑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活性”。除此之外,之所以选择公园为探究地点,是因为在当代城市中路边的行道树已经比较少见落叶林木,将活动课地点选择在校外公园,相当于把课堂转移到了户外,同时增加了课堂的自主性和开放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观赏到更多种类的落叶林木,有助于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障这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走出教室的同时,感受秋天的美景。除了探究在课堂开始之前提出的问题之外,教师也可以丰富课堂形式,让学生在体验秋天美景的同时,主动抒发一些生活体验在书写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发现问题,并且分析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组织新颖的课程形式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指导之下,很多教师会采取一些相对封闭的教学模式,但是在综合实践课程开展过程当中,开放性是比较被重视的一点问题。开放性的课程意味着教师的教学不一定非得在教室之内开展,教师可以教上课的地点,转移到校园之内的各个角落,甚至是放眼校园之外,在校园周边的一些公共场所开展教学。因此,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把课程的教学形式变得更加新颖有趣一些。这样设计出来的课程才是有趣,并且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开展“重阳节献爱心”活动时,教师就可以综合考虑重阳节的节日特点在传统节日得到重视的当下,引导学生重视重阳节这一类没有假期,但是同样很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有必要的。在重阳节这一天,教师可以开展一个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来到学校周边的敬老院或者学校所在地,本地的一些老年组织献爱心。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解一些照顾老人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在敬老院内部,不可以大声喧哗,乱跑乱跳,打扰老人休息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当学生来到敬老院照顾老人时,教师也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一些性格比较活泼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其去和老人聊天,而一些不擅长说话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鼓励其去给老人擦擦桌子,捏捏肩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劳动,从劳动中感受给他人带去关爱的快乐。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慰问老人的过程中,也属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培养学生慈善助老的思想意识,同时这也是小学阶段学生自己的一个人生体验。当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反思活动过程中自己的表现,并且将这一场实践活动写成日记,用记录的方式来将综合实践课程的收获呈现出来。当教学结束之后,教师也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些简单的课外作业,比如在敬老院里照顾了老人之后,学生都学习到了一些照顾老人的经验,教师也可以在此背景下鼓励学生回家帮自己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并且将这件事情同样记录成日记,重点记录个人心态。在这其中的变化,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德育教学。
总结:
现阶段我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指导之下,很多课程的教学重心都已经变成了德育和知识教育相结合。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实践活动开展过程当中能够学到一些知识,学有所得,教师也要转变教学方法,建立更加开放,更加包容多元的活动形式。
参考文献:
[1]李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放式课堂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20,(10):7-8.
[2]陈秋丽.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的认识与探索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1):50.
[3]邬东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热下的冷思考[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4):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