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教育要实行“家校联合”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2期   作者:侍斌婷
[导读]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人们不仅仅关注身体的健康,同时也关注着心理的健康
        侍斌婷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云南省丽江市,674100)
        摘要: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人们不仅仅关注身体的健康,同时也关注着心理的健康,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活跃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社会和各大高校需要关注的问题。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关键词:心理健康;家长;人际关系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是一种积极地、乐观的心理状态,并且在这种状态之下,能够有活力的在社会环境下进行行为施展,发挥其身心的潜能,达到最佳效果。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并且活跃的群体,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上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关系着全民素质的提高和当代社会人才的培养。在社会上众多企业招聘的过程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面试者的心理素质,有的面试者有学识但是极其自卑,有的面试者缺乏自信心的同时还过度依赖他人,没有一点的自主能力。在大学的校园里面,当代大学生有的过度自卑,因而自我否定,拒人于千里之外从而失去了一切从事活动和行为的愿望和动力;在大学里校园里面有的同学因为考试失败而想不开,整天在自己的世界里面与自己较劲;有的同学因为恋爱的不顺而产生轻生的念头;有的同学因为人际关系的不和而自我封闭;有的同学因为班级或者学生会的工作不顺而与周围同学大打出手;有的同学因为家庭的原因而抑郁寡欢,最终导致抑郁症的产生;有的刚入学大学生因为无法适应大学的环境而最后导致退学。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作为一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小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
(一)家长的重要性
首先家庭关系的和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如果生活在相对轻松快乐的家庭里面,那么孩子的性格也会受其家庭氛围的影响而积极乐观向上,反之,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得相对古怪。很多离异家庭的孩子都是很封闭自我的,在他们的世界里面家庭的不完整会让他们感觉自己与其他的同学不一样,从而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挣扎。在大学生的群体里面,有一部分学生受家庭的影响变得不可理喻,他认为自己稍有点不适或者是心情不愉快就要请假在宿舍休息,在经过与家长的沟通后,家长会告诉你孩子不开心你作为老师就应该让他在宿舍里面休息,而不是去开导他,帮助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虽然身体不适或者是心情不愉快,但是解决的办法应该是去看病或者是找人聊聊天,让别人开导一下自己。家长却选择了任由孩子在宿舍休息,越来越懒,甚至最后会变的性格古怪,没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家长与学校的相互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在我经历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我所带的学生的家长中,会主动跟老师联系询问学生在校表现的家长只有十几个,而其他的家长是从来不会主动与老师进行联系,只有在每次辅导员与家长主动沟通时,家长的几句询问过后便没有后文。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同时还需要家长与学校的通力合作,早发现早开导,使大学生能够更有活力的在社会环境下进行行为施展,发挥其身心的潜能,达到最佳效果。


(二)正确地认识自我
   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在他们入学的时候就要正确地认识自己,进入大学以来,最先感受不同的就是高中与大学环境的不同,由于中学时代的同学都是同一个县城的,在语言和生活习惯上有所相似,大家相处起来也就会想对融洽。来到大学之后,周围的同学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不管是在语言上、生活习惯上、穿衣打扮上都是有所差异的,这样的大环境下,难免会让有的同学不适应。
作为高校来说,入学教育对于刚刚踏进校园的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脱离了父母的照顾,独自一人来带陌生的城市上学,需要他们能够融入到大学宿舍生活中,宿舍成为了他们主要的生活区,班集体成为了他们主要的生活环境,对于有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难题,这样的生活环境的变化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精神压力。还有的学生由于从中学相对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的大学校园,之前中学里面熟悉的面孔变为了一张张陌生的脸庞,有的想法也说不出口,久而久之,在大学里就会有一种孤独感,对于年仅十七八岁的大学生来说是很不习惯的,就会出现想父母,想回家的想法。在学生进入大学之后,要求他们拥有自我管理的意识,除了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生活,还要管理好学生会、社团的工作,承担着一些类似社会工作的工作,一部分新生往往适应不了这样的工作压力,会导致他们缺乏工作的主动性,不知所措。
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未来几年的主力军,他们在面临各种压力的时候需要学校老师与家长的开导,同时更加重要的是大学生要学会正确的是认识自我,培养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地完善自我,让自己的有更加强大的承受能力,接受挫折,面对挫折,迎接更加强大的自己。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社会主要人才的培养和输出环节,高校有主要的社会责任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各大高校而言,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于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普测与调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用调查问卷分析出来的数据约谈新生,及时的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但是,仅仅依靠心理普测得来的数据来判断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远远不够的,要需要学校老师的了解和关注,家长的反馈及配合,大家共同努力来帮助大学生更加完善自我。
高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并且积极高度的重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教学教学质量,配备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设备,增加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兴趣,让学生不抵触,不躲避,能正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同时高校还应当承担起承办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的责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广大的师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正去看待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为社会输送更多有想法的有位青年,也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作为家长也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要一味地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来了,家长就成为了甩手掌柜,不在管理孩子。或者是每一个月给孩子足够的生活费就可以一劳永逸,家长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多跟孩子交流沟通,帮助孩子开导孩子,或许孩子在学习中受到了挫折,又或者孩子在第一次恋爱中受到了伤害不知所措,这个时候家长的开导和关心就是一场及时雨。家长还要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去关注大学生。让我们大家共同携手帮助大学生走出困境,悦纳自我,认识自我,突破自我,走向更加绚烂的人生,让我们的大学校园更加的青春耀眼。
参考文献:
[1]陈广举.初中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素质教育论坛,2007(4)
[2]大学生心理与辅导[J].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
[3]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学出版社,2011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J].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
作者简介:侍斌婷(1992.06.12~),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云南省曲靖市),单位(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职称:助教,学历(2012级学士),研究方向:大学生诚信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