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启任
广西宾阳县新圩镇中心学校
目前,广大教育工作者们普片意识到:数学学习障碍是义务教育当中普遍存在的的现象,数学学习障碍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的小学,由于基础教育差、办学条件差、学生素质起点低等原因,使得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但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途径,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思想、发展情感与态度的场所。所以要把好课堂教学关,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学会知识,发展能力,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我认为关键是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上要注重“新、活、实”的落实过程,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为导向,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想学数学,学到数学知识。
一、注重立“新”,不断激发引导学生
由于数学知识逻辑性强,严密性高,使得教师在讲解时不能更多的窜改教学语言,不能让学生听起课来觉得生动有趣,所以数学课堂要注意立新,不断激发引导学生学习,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1.课堂导入要有新意。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教师课堂教学依然仅仅依赖于数学课本,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能根据教材提供的例题进行讲解。以往数学课堂上会经常出现:“拿出数学课本――请翻到某页――请看某例题”这种形式枯燥乏味的导入形式,那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践证明,有创意的课堂导入,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例如,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天真活泼、思维活跃、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等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新课内容,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选择不同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为新课教学开好头。故此,小学课堂教学导入可以采用讲述故事、谈话设疑、出示图样、猜谜语以及动画模拟等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热情。如在教学《小时、分、秒》一课时,老师先给学生出了一个谜语:“兄弟二人同步走,摆一摆来走一走,一年到头走不停,没有走出玻璃铺。谜语一出,可以使学生很快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并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中,这样无形中就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教学思路要有创新。长期以来,教师们习惯采用的“复习导入――讲授新课――练习巩固――课堂总结――布置作业”五环节教学思路安排教学过程,已经不适应当前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存在着教学程序呆板,教学形式枯燥,教学信息传输渠道单一,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今,一堂有实效的课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思路结构是否新颖,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比如在教学“周长和面积”这一课时,是对整个小学阶段学过的所有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认识及其计算公式的归纳总结。若按常规教法,照本宣科,往往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不仅达不到复习目的,更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在教学时,针对学生对周长和面积概念模糊这一不足,将课型设计成实验操作的形式。在教学展示时,我先用同样长的细绳在钉子板上依次围成得到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观察比较找出图形间“变”与“不变”的元素(如形状、周长、面积等),很容易得出“形状变了,周长不变,面积变了”的结论。再用同样大的方块八个,组拼成几种不同的图形,也会轻易地得出“形状变了,周长变了,面积不变”的结论。这种实验展示,无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在认识过程中,学生不仅复习了以前学过的知识,对周长和面积概念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见,打破以往的单一呆板,大胆创新,使教学结构不囿于一个死框框,在求“新”的路上,身后必是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二、课堂教学要“活”,使学生乐学
我们在教学时就应该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深刻领会教材编排意图,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处理教材,着眼一个“活”字,提高课堂实效。
1.教材要活用。课程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基础,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教学资源,但这教学资源并不是唯一的。教学中,教师应把传统的“教数学”观念转变为“用数学去教”的新观念,把课本知识、老师本人具有的知识和师生互动所产生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课堂教学内容,把“教本”转换成“学本”,把教材作为学习的研究材料,教学过程要将教材活用,不要教“死书”。 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教学内容,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有机地把学习内容重新整合,让学生便于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只有灵活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道德修养的渗透,才能有效地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情感与态度得到充分地发展。
2.课堂气氛要盘活。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宽松、和谐、自由交流的课堂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生一般年纪都很小,而小学数学知识又比较枯草乏味,小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往往都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的讲课。只有数学老师课堂教学方法正确,才能吸引小学生认真听讲,主动参与;如果老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是在照本宣科,既调动不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又会让整个课堂教学进入僵局。有些数学老师怪小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调皮捣蛋,其实问题不是出在学生身上,而责任在于教师自身的课堂氛围呆板停滞。所以,营造宽松和谐、平等的气氛是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学课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平等、宽松学习氛围,老师要充分尊重、信赖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容易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小学生的轻松愉快、活泼热情、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发挥出来,进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让数学课堂散发出独有的活力,为学生学好数学提供保障。
三、以“实”为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鉴于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困境,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讲究实在性和实用性,即是以学生实际掌握知识出发选用实在的教学方法以及注重数学知识的实践性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教法学法要实在。数学课堂教学上要从学生以掌握知识点出发,选用切合实际的教法手段指导学生学习,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成功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数学现实背景出发,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数学过程,把原有的知识结构扩充,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学会学习。如《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我们在安排知识迁移习题时,可以安排不同位数进位的加法运算,再让学生通过比对、融合总结学习新知识,这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56+78前,我们先安排学生计算56+18、56+71。这样通过实实在在的演算,学生自然而然的接受了新知识的内容,又巩固了旧知识。
2.选取例题要实用。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即数学知识用之于生活实践。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我们要结合农村学生的已有经验,尽量结合学生身边事例为题材进行示例教学,不一定照本宣科。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现实经验进行教学,让学生时刻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从而大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我让学生动手研究不同的三角形,通过剪、拆、拼等方法将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然后再借助已知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来。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总结出多种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不仅深刻理解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也理解了“转化”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