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春月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 530000
摘要:高中生物总复习既是系统复习和巩固已学过的生物学基本知识,又是深化理解和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过程,若要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能够稳步提升生物学素养及解题能力,教师不仅要备好每一节课,出好每一份卷,更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复习策略,以便学生更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检验复习情况。笔者发现,判断对错的形式进行生物学复习是一种新的形式,它能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将零散知识进行归纳、联结。
关键词:判断题 命题 联结
判断题是给出一个命题,或是正确或是错误,要求经过分析、推理、计算等去作出正确与否的判断,要做好判断题,必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判断题的常用思考方法。
高考生物并没有判断题类型,所以平时学生接触的试卷也只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两大类,市面上的很多教辅基本上也没有设置判断题。而选择题因选项间的相互暗示,导致对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填空题因为填写枯燥乏味,特别是当问答部分较综合时,在一轮复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在知识欠缺,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往往会选择放弃或缺乏深入思考而随意作答,效果均不理想。总所周知,复习不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的、机械的重复。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归纳分类、使抽象系统化,全面提高综合应用的能力。但很多学生看书是比较盲目,肤浅的,对于已学的课本重新重头、细致认真的看一遍,实质上,很多学生根本达不到预期效果。综合以上情况,结合练习来实施考核检测,效果更佳,而生物判断题简短,阅读量小,非常适合学生快速做题,判断题没有选项间的相互干扰,相互按时,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学生知识联结的能力,所以,在高考题型训练的基础上,适当使用判断题,对学生复习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1.1 判断题的命题方向及来源
一轮复习一般要求学生通读、熟读课本,熟悉课本内容、基本概念,结合教师课堂精讲,学生课后训练进行知识“扫盲”,达到对所学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情,选取课本原文内容、黑体字或者概念进行考核,学生可以直接检测自我复习情况,以及对课本熟悉程度。也可以从学生平时训练过程中常出现的错误进行命题,例如试题错题,作业错题等,还可以参考往年高考真题进行改编,或直接抽取选项命题。
1.2 取自课本文本内容或改编(节选部分):
(1)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人教版必修二P4)
(2)精原细胞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精原细胞中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人教版必修二P16)
(3)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有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人教版必修二P25)
(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有性生殖生物前后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人教版必修二P25)
(5)免疫系统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的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人教版必修三P8)
(6)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人教版必修三P67)
1.3 学生考试、周测等错题收集改编(节选部分)
(1)人体的生物膜系统包括了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肠系膜等多种膜结构。( )(周测)
(2)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高等植物只有叶肉细胞中才含有叶绿体。( )(期考)
(3)水既是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也可以是反应产物,如在蛋白质的脱水缩合,葡萄糖的无氧呼吸,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等过程都有水产生。( )(周测)
(4)水绵、蓝藻、黑藻都属于自养型生物,其中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水绵和黑藻属于真核植物。( )(联考)
(5)同一基因转录而成的mRNA翻译时能得到多条不同的多肽链,一个核糖体上可以有多个mRNA同时工作提高翻译效率( )(段考)
(6)人体内的酶活性不随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说明酶失活( )(段考)
1.4 高考试题改编(节选部分):
(1)在蓝藻细胞中的具膜细胞器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产生能量。
( )(2016课标全国卷Ⅰ)
(2)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分化的细胞,具有分裂、分化能力。( )(2016课标全国卷Ⅱ)
(3)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2016课标全国卷Ⅲ)
(4)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2017课标全国卷Ⅰ)
(5)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2017课标全国卷Ⅱ)
(6)tRNA 、rRNA和 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2017课标全国卷Ⅲ)
2.判断题的使用:
由于判断题阅读量较小,相对简洁,学生用时不多就可以完成,教师可以在上课前5分钟,给学生进行即时判断,题量在5-10题左右。或者安排阅读任务后,给学生进行判断。例如,安排学生认真通读一遍必修一后,可用判断题快速检测通读情况,学生也能迅速了解到自己不足之处。对于学生经常出现的错题,教师可以改编成判断题,可在第二次课进行考核,了解学生自行消化情况,达到强化理解的目的。对于临界生,教师可以降低难度,改编更为适合其情况的判断题,在达到基本目的的同时,增强学生自信心。笔者,在对临界生面批时,通常提前准备好一份,为他量身定制的判断题,在面批的过程,学生讲出对每道题的判断及判断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能够快速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需要改善之处。
教学案例记录:
例题:任何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因此,任何生物都含有DNA (错误)
首先让学生做出初步的判断;
学生:正确/错误
然后让学生讲出判断的理由;
教师:为什么?哪一句错误/如何解释,考察内容是什么?
学生:任何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是错误的,因为有些病毒没有DNA。
教师:那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吗?
学生:没有,那就是最后一句是错的。
教师:那应该怎么修改才是正确的?
学生:任何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但是有些生物体内不含DNA,如RNA病毒。
如果学生没有对知识进行过归纳和总结,不一定能判断正确,因为高中阶段从遗传物质类别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即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部分病毒;另一类则是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生物,而只有病毒才可能以RNA作为遗传物质,也就是RNA病毒。所以当学生去思考这道题,完成这道题的时候,无形中已经对零散的知识进行一个初步的联结和归纳。
3.效果与反思:
在为期一段时间的尝试后,笔者从学生反馈情况中了解到,学生对生物判断题的喜好程度大于其他题型,且做题动力也比较足。优秀生在使用判断题的过程中,能很好的进行查缺补漏,强化知识联结,增强知识网络化。临界生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判断题题量不算大,相对减轻了部分做题压力,也提高了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而判断题,每道题是独立的,所以学生能自主的将零散知识联结起来。总体来讲,在生物复习过程中正确使用判断题,能够比较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学生基础,增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结。
但是,在实践过程也要特别注意,不可喧宾夺主!教师不能过多使用判断题,或者以判断题训练为主,生物判断题只能作为一种补充,一种辅助工具,高考题型仍然是学生训练的重点题型。
【参考文献】
[1]分子与细胞[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