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思维在课堂学习中的跃迁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2期   作者:鲁宜春
[导读] 随着当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5G智能化时代的到来,高阶思维能力已越来越成为未来人才必备的核心能力
        鲁宜春
        威海市福泰小学  山东威海  264200
        随着当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5G智能化时代的到来,高阶思维能力已越来越成为未来人才必备的核心能力。无论从理论视角还是从实践视角,对人类思维进行解释,其内涵都离不开“认知”。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的分类法,高阶思维,一般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小学综合实践学科学习中的“高阶思维”,是指学生对新知识的构建、迁移,新项目的设计、优化,新问题的实践和解决等认知过程及能力。当然,思维的发展需要一个从低阶向高阶的飞跃过程。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中,怎么样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生“飞跃”呢?
一、创设情境,让思维愉“跃”
        情境是发展高阶思维的土壤,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中,高阶的学习情境创设,是将教学中抽象、间接的概念及原理,还原到真实的情境中,呈现知识的真实面目,给学生提供认知的起始点,同时能让学生发挥信息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这些就是高阶思维能力的体现和展示。
        新课改下,教师要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转变课堂教学理念,想方设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中。学习情境创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部分,只有在有价值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会启用“分析、评论、判断、创造”等高阶思维,在认知活动中实现“假设、规划、设计、创作”的目标,进行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的个性化生成与建构。高阶的学习情境要遵循紧扣学习内容、具有真实性、能有效引发思考的特点,让学生引发共鸣、激活思维,在高阶的学习情境中使思维愉“跃”纵深。
        教师需要创设自主学习情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执教劳动课程《奇思妙想--我的毛巾》一课,教师积极创设自主学习情境,从学生每天用到的毛巾引入研究课题,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手缝针法,增强了生活自理能力,并在对毛巾的改造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与创造力,根据自己毛巾的大小、形状、新旧程度和自己所需要的用途,制作出了形态各异、用途不同、奇思妙想的实用毛巾小作品。如毛巾收纳袋、折叠成毛巾玩偶等。
        在活动中,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发挥,通过思考、讨论、设计、更正、制作、互相帮助,把一条条或新或旧的毛巾变成自己或家人更为需要的实用物品,使学生感受创作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自主学习情境,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提高了创新能力。
二、任务挑战,让思维飞“跃”
        学生的高阶思维,只有当学生积极主动深入学习活动中才有可能发生。创设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是把学生思维引向高阶的前提。教师创设有意义的、开放的、充满挑战性的项目式学习,学生通过不断实践、质疑、反思,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分析、推理、归纳、阐述、创造,让思维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飞“跃”。如何更好的完成“挑战任务”,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挑战。
        1.设计精巧的任务挑战,引导学生聚焦问题
        执教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叶子的学问》一课,教师从校园内秋天的落叶引入课题,展开研究。学生在捡拾落叶的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教师及时的创设任务挑战--“落叶可以做什么”,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聚焦问题。
        在任务挑战--“落叶可以做什么”引领下,学生在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我们将《叶子的学问》课程与语文、德育、美术等深度融合,开展了三个主题的叶子粘贴画活动:“诗意盎然”、“家国情怀”、“精彩故事”,一片片落叶在孩子们的手中充满生机和活力。
        2.设计精细的挑战层次,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有层次的任务挑战,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

在前阶段学生完成“叶子粘贴画”创作之后,教师及时的设计有层次的挑战活动:
        挑战(1)--与数学课程整合,怎么求出“叶子的面积”,教师智慧地呈现了课堂中生成的作品,引领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学生提到可以分割成更小的方格以便更精确地求叶子的面积时,教师借助课件进行演示,引发学生进一步讨论方格法的优点。
        挑战(2)--与书法课程整合,“当书法遇上叶子”,在叶子上秀出学生的书法作品,学生们积极大胆的创新和尝试,把在学校学习的“甲骨文”知识“放”在小小叶子上,当书法遇上叶子,孩子们的书法作品更加绚丽多彩、吸人眼球。
三、高阶问题,让思维跨“跃”
        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思维一定是由“难题和疑问”或“一些困惑混淆或怀疑”引发的。简单的问题,更多关注的是知识的学习,而轻视思维动态的提升,学生只需要通过观察、简单猜想就能得到答案,达不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目的。在探究过程中,“问题”的思维含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认知思维跨“跃”的程度。高阶问题是基于深度思维发展的质疑问难,质疑问难的关键点在于疑在哪里,难在哪里,要让“疑难”真正的成为学生的思维点,而不是为问而问。
        首先,教师要明白高阶问题设计的根本目的,那就是必须促进思维点的整合与思维能力的提升。结合研究的内容,我们可以设计无数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具有思维价值,更算不上高阶问题。深度思维发展主要由逆向思维和纵向思维决定,高阶问题往往具有开放性和限定性相结合的特点。
        其次,要明确高阶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那就是必须适合学生。高阶问题的设计必须从学情出发,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高阶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催生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学生萌发深层次探究知识的强烈欲望。
        在执教课程《叶子的学问》时,开展“叶子的前世今生”主题研究,由一片叶子,联想到叶子的萌芽、生长、繁茂、飘落等一系列过程,飘落的叶子与美术课程有效结合,设计出一幅幅精美的美术作品。在高阶问题的引领下,一步步实现学生思维的跨“跃”。一粒种子可以有无限希望,一片叶子可以产生无限梦想,梦想承载着希望和未来。
四、过程递进,让思维超“跃”
        1.引导学生实践,在深度做与思中联结思维
        通过具体化操作、实验,促进学生手脑协调活动,交融并进。要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实践,在深度实践中交流、研讨,合作、分享,互学、共辩。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始,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动脑思考、亲身尝试等活动,联结已知与未知,亲历学习与探究过程,学生通过操作、思考、感悟,得出知识。
        2.鼓励学生质疑,在提问交流中盘活思维
        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高阶思维的重要前提。针对教学中的疑虑和困难,有意识地设定争议情境,每个人都参与辩论。通过这种方式,既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又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3.激发学生表达,在语言表达中提高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人的思维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充分展示创新意识形成的心理活动过程,在交流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在执教综合实践课程《虫之旅》时,由“虫”字的发展演变开始研究,学生亲历实践、质疑、表达的过程,学习的内容也一步步递进到“人文之虫”、“数理之虫”、“美育之虫”,在三个递进式的学习任务中,使学生的高阶思维超“跃”。
        教师要有意识地将高阶思维的发展,融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创设情境、巧设任务、优化问题、递进过程,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