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美1 李玉1 赵晓静 1 唐卯2 任筱2
1.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262500
2. 昌乐齐都实验学校 262400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我国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各种主观的、客观的原因,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没有能够很好地去解决大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改变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其中,从而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量巨大且复杂多变,多元压力时刻挑战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巨大压力形成反差的是当代大学生敏感脆弱的心理状态。耐挫折能力较低、自我认知不准确、适应能力有待提高成了贴在大学生身上的新标签。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迫切要求高校展开路径探索、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创新教育教学内容、拓宽教育教学途径,帮助大学生提升心理素质、提高抗压能力,真正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1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现状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学生转变为社会人的过渡时期,一方面他们接受新技术、新思想,是进步的前沿主力;另一方面,他们也因为缺少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心理仍旧处在半成熟阶段,情绪容易产生波动、不够稳定。在学习上,因为大学的学习需要较强的自觉性,对学生的自觉性要求非常高,而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可能还不能适应,从而产生焦虑感;在生活上,离开家人,需要尽快融入新的集体生活,在群体生活中往往容易产生摩擦,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容易和同学产生隔阂和距离感,发生性格上的变化,更有甚者产生极端心理;在面对就业上,社会的高速发展,也使得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容易产生强大的危机感和压力,求职的不顺,导致自信心受挫,从而否认自己,产生自卑心理。正是由于这种环境的特殊性造成大学生心理的特殊性,大学生群体是非常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一类群体,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不容忽视。
2基于积极心理品质调查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教育目标不够科学合理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教育目标不够科学合理,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这样的教育目标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去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这样的教育目标很容易导致教育者与大学生处于一个对立位置,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会不自觉地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2.2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大多还是以课堂讲授和课后讲座的形式开展。单一的、缺乏新鲜感的教育形式使学生融入感和体验感较低,未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很多高校也意识到了大规模教学场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无力感,尝试通过开展心理咨询、趣味活动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愉悦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心态。但是由于教师队伍专业能力有限、学生心理活动缺乏专业指导、宣传方式单一等方面的原因,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2.3教育方式方法不够有效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上沦落为道德层面的说教,很多大学生的心理疾病问题被简单归类为思想观念问题,在教育方面以理论的道德说教为主或者以宽慰学生为主,实践证明,这种教育方式方法效果很差,很难做到真正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增进其心理健康水平。目前一些大学缺少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加上投入资源也比较有限,结果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合并,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够有效。
3基于积极心理品质调查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3.1科学制定教育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需要与时俱进地调整,传统的基于消极心理学制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需要进行调整,即教育目标不能仅仅是解决大学生心理疾病,同时还要将丰富大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增强大学生心理免疫力以及抵抗力等作为教育目标,在这些目标的指引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全面优化,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更上一个层次。
3.2创新教育方式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创新方面,需要改变说教式、灌输式的方式方法,采用更加生动有效、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大学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需要加深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的了解,且不可将其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要在教育工作中多多采用正面引导、春风化雨、平等信任的方式,尤其是要想方设法解决好大学生心理抵触的问题,让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认同度得到有效提升。举例来说,可以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观影活动、可以尝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讲座等等,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大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
3.3开拓体验课程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品质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体验是形成积极品质的优先路径。从而需要大学生具备合理期望与合理需求,形成良好心理环境。但是良好的心理环境是需要积极情感、情绪为基础的,从而需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摆正心态,形成合理心理期望,引导大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积极情绪,形成积极情绪基础,能够从容看待现状、积极看待未来与过去,形成良好的情感心理环境。同时,每一名大学生都具备独特优势与特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帮助学生形成乐观情绪,即激发身心积极力量,形成幸福体验感能力,发展稳定、健康、积极的心理情绪。此外,成功体验感对大学生主观感受十分重要,从而需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整合一切有效力量,促使大学生可以在成长、生活与学习过程中收获成功、进步体验感,帮助大学生累积心理正性能量,进而强化自身主观体验感,形成追求卓越内驱力、自信心、高品质的优秀大学生。
3.4丰富心理健康互动平台提升调查的深度
提供多种心理交流平台,QQ、微信公众号、微博、心理咨询热线等,线上咨询时,学生可以不用近距离和心理咨询人员接触,会更全面地或毫无保留说出自己的感受、想法、问题,提升与咨询人员之间的交流深度,以便学校更客观、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工作流程和内容。而且线上咨询和干预,还能很好地保护学生隐私,留有一定私密心理空间,维护校内正常交流、学习、生活渠道,特别是对毕业学生走向社会尤为重要。因为大学生都面临着毕业找工作,若是因此影响了学生的前途,那么今后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打击。因此,线上咨询会给学生带来更多安全感。
结束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积极心理品质则是对人类美德、潜力的研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可利用积极心理品质教学来获取理论源泉,促使大学生形成积极心理环境。但是未来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葛宁.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高教学刊,2019(22).
[2]何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J].福建茶叶,2020,42(4):24.
[3]张巍.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以“自我意识”为例[J].品位经典,2019(11):58-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