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疾病焦虑的预防与处理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2期   作者:梁军
[导读] 初中阶段正处于初中生青春期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群体中出现一些焦虑情绪是比较常见的状况
        梁军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蓬街私立中学 浙江省台州市 318057
        摘要:初中阶段正处于初中生青春期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群体中出现一些焦虑情绪是比较常见的状况。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很多学生长期在家中上网课,缺乏和老师同学的面对面交流,积累了不少负面情绪,这也成为了容易导致焦虑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将围绕疫情后疾病焦虑的预防与处理展开论述。
关键词:疫情后;焦虑心理;预防;处理
前言:
        一般来讲,初中生有一些焦虑情绪是正常现象,然而如果是长期的焦虑情绪,这种状况就是不正常的。作为初中生最常见的心理障碍性情绪之一,这种情绪严重到一定程度会干扰起学生的生活秩序和正常学习。为了保护学生心理健康,避免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教师有必要在疫情结束之后针对学生的疾病性焦虑情绪进行适当的预防和处理。
         一、强调日常的规律作息,预防疾病焦虑产生
        疫情期间,由于全国的中小学生都是在家中上网课度过,很多自制力本身就比较差的学生已经完全丧失了之前规律的作息习惯。早上喜欢睡懒觉,晚上喜欢熬夜,这样的不规律作息习惯不仅会影响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而且会严重侵害学生的心理健康。长期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学生会因为大脑休息不足而产生焦虑情绪,为了避免焦虑情绪的产生,教师有必要在疫情结束之后,重点强调规律作息的问题。
        例如:组织召开班会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重新制定班规”。在班规中重点体现每天的起床和睡觉重要作息时间。尤其是在召开班会课时,教师要重点强调学生每天的到课时间应当和以前一致。保持按照学校点和班级规定,在班主任教师的要求下,按时按点到校。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自制力,在疫情期间很可能已经打乱了之前规律的校园作息。而这样混乱的作息会导致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非常容易就感到紧张不安、害怕等负面情绪。这种负面情绪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抵触心理。如果保持时间过长,很容易产生厌学等多种情绪,这一系列的情绪反应都可以被认定为学生疫情之后的焦虑。也正因如此,教师需要从日常作息开始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
        比如每天早上上课之前班主任教师都可以提前15分钟左右在班级内准备迎接学生,学生进入教室之后,教师微笑示意或者用动作的方式鼓励学生打起精神来认真学习。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和家长的鼓励还是比较重要的,在接受到教师的鼓励之后,学生的厌学情绪也能够得到适当的控制。长此以往,学生能够保持一个规律的起床作息。
        为了保障学生的夜晚睡觉时间,教师可以在家长群内和家长取得联系,发布信息请求每位学生再回归学校上课之后,都要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到点睡觉,请求家长朋友在这一过程中代替教师担任监督者的角色。在家校双方的影响和合作下,帮助学生在以前返校之后快速恢复正常作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帮助下恢复疫情前的作息。保证大脑有了充足的休息时间,初中生产生焦虑情绪的几率也就减少了许多。
         二、组织适当的锻炼活动,预防疾病焦虑传染
        初中阶段,学生对于他人情绪的感知能力已经比较成熟,这也意味着班级内部一旦有一名学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焦虑心理,很多学生也会随之受到影响。焦虑情绪在初中阶段学生之间传染速度是比较快的,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上过程当中应当格外注意预防极品焦虑的产生及传染。很多情况下,组织学生参与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比较有效地减轻学生的焦虑程度。


        例如: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可以让班主任教师牵头,组织学生每周进行至少一次的体育户外活动。具体的体育户外活动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体育活动,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体育活动。班主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自习课的时间去操场上和其他班级开展拔河比赛。比赛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准备行一根比较长的绳子,保证班级内部的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但班级内部的比赛结束之后,教师也可以和其他班级联合起来,举办一场班级之间的拔河活动。在同学合作与竞争的过程当中,初中生的情绪能够得到比较稳妥的释放。除此之外,学生在和其他学生交往和竞争的过程中,也是在学习表达个人情绪,经过正向的引导学生情绪释放,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焦虑传染。
        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因为适量的体育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人体分泌内啡肽,这种物质是内源性的吗啡类肽,这种物质在人体进行适量的运动的时候会分泌一部分以给人带来兴奋感。这种兴奋感可以保留较长的时间,从而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运动缓解焦虑的办法是有先决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虽然可以分泌促进大脑,保持兴奋状态的物质,但是如果运动过量,也会对学生的情绪造成损害。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需要控制教学活动的时长,一般情况下,30分钟左右的运动时间比较适宜。
         三、注重一对一情绪排解,辅助解决疾病焦虑
        初中阶段的学生经历过疫情期间的线上学习之后,难免都会积累一些负面的消极情绪,这也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需要针对学生的这些负面情绪进行有效的排解。疾病焦虑产生之后,很多学生都会表现出明显的情绪反应,遇到一些明明非常简单的小事也会变得狂躁不安,遇到这种情况,就说明学生的焦虑情绪已经十分严重,需要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助排解。
        例如:班级内有一名学生最近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焦虑情绪,具体表现为晚上睡眠质量差,早上总是喜欢迟到,教师在和其他学生交流过后了解到该学生最近作业没有按时完成,经常和其他学生产生口角,性格上有一些敏感多疑。此时教师基本就可以确定该学生确实存在焦虑的情绪,需要将该学生列为重点焦虑情绪观察对象。首先,教师可以将这名学生教导办公室进行一对一的情绪疏通,询问最近是否有发生令他心烦意乱的事情,学习或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任何困难?如果学生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跟进细节解决问题,并且给学生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鼓励,帮助其重新建立信心,恢复疫情前的情绪状态。
        而如果这名学生在和教师一对一交谈的过程中,依然表现出了较强的防备心理,不愿意将内心的真实想法告知给教师,教师也需要采取进一步的解决措施。比如教师可以主动和该学生的父母取得联系,并且了解该学生疫情期间的学习状况,以及在家庭中的表现,如果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表现有任何不正常的地方,教室都可以第一时间获知,有利于家校信息共享。在信息对称且平等的状态下,帮助学生解决心里障碍,缓解焦虑情绪。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保持坚持不懈的信念感,如果学生在第一次和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没有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教师应当持之以恒,继续寻求和学生单独沟通的机会。长此以往,教师可以在和学生一次次的交流中更加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并且根据这些特殊的性格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措施,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
总结:
        焦虑心理是初中阶段学生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它干扰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秩序,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应当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情绪上的自我调控,帮助学生预防焦虑情绪的产生,缓解焦虑情绪。
参考文献:
[1]王向丽.疫情期间缓解青少年焦虑的心理援助技术与实践[J].家长(上旬刊),2020,(6):52,54.
[2]唐硕,庞红卫.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的焦虑和抑郁状况[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9):15-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