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冬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孙端中学 312000
摘要:名著是艺海明珠,具有深刻的认识作用、巨大的教育作用和高度的审美作用。当前,随着众多媒体的不良引导,各种社会思潮的泛滥,名著逐渐被动漫、游戏和网络小说所取代,倍受冷落。如何引导中学生阅读名著?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引导中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进行探析。
关键词:中学生;名著阅读;方法
名著是文学史上有定评的重要作品,是经过读者反复筛选和严格检验的艺海明珠。它具有深刻的认识作用、巨大的教育作用和高度的审美作用。阅读名著既是提高中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极为重要的一环。当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众多媒体的不良引导,各种社会思潮的泛滥,名著逐渐被动漫、游戏和网络小说所取代,倍受冷落。如何引导中学生阅读名便成为了广大教师的一个难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引导中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进行探析。
一、上行下效,教师阅读先行。
教师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文学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金波指出,很多教师自己都没有很多时间来读名著了,哪谈得上引导学生?孔子曰:“为人君者,犹盂也;民,犹水也。盂方水方,盂圆水圆。”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上行下效”的道理。显然,作为教师应作好读书的表率,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把学生带进书籍的世界里。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的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所以,教师应尽量多阅读,博览群书。这样,当教师教导学生时,时时旁征博引,书籍的魅力就会表露无遗,学生也会因其魅力而爱上阅读。
二、精选版本,投其所好“导”读名著。
一学生说他自己不爱看名著的原因是名著篇幅太长,而且每页都写着密密麻麻的字,连一张图片都没有。为此我们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选择适合其年龄特点的书目。插图本的名著可以消解学生一看名著就想起“密密麻麻的字”而害怕的心理;同时,这种名著也符合现代中学生比较喜欢卡通漫画的特点,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在边看图画边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名著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比如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刚从小学阶段升上来,这时推荐的书目就要符合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兴趣,既要经典又要浅近易懂,文字配以恰当的插图。如:选择有适当配图的版本的《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等,这类名著特别适合9~13岁的孩子,书中字里行间洋溢的爱,风趣幽默的人生智慧,生动形象的插图,就能使学生个个爱不释手了。
三、品片段,读简本,“诱”读原著。
调查中还有部分学生反映平时时间太少,因学习压力使原有的阅读兴趣也一扫而去。这时,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名著精彩片段来诱读,如七年级下册课内选了《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一节《荒岛余生》,选了《安徒生童话》中的一节《丑小鸭》,这些精彩片段以丰富的想像,生动的描写,以及不懈抗争的精神深深地吸引了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另外名著简写本由于语言简洁,线索明晰,也易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能促使学生在读后自觉地利用周末、寒暑假等时间内去欣赏原著。
四、提问题,设悬念,“问”读名著。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应先看看学生要读的书,根据名著内容提一些问题写在纸上,引导在学生读书过程中,带着疑问去读名著,激发阅读欲望,如读童话《皇帝的新装》时就列以下问题:皇帝还未评价骗子织的布,那“两位诚实的官员”为什么要抢先介绍?文字中的皇帝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皇帝怎样的心情? “这可骇人听闻了。”此句中的“这”字指代什么?皇帝说“我十分满意”的原因是什么? “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的原因是什么?文中对皇帝的描写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可看出皇帝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等等。随着这一系列问题的不断提出,学生在寻答案的过程中不断激起了阅读兴趣。当然在设疑、释疑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也可互问互答,这样既能保持恒定的阅读兴趣,又能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还避免了囫囵吞栆。
五、看评伦,提认识高度,“促”读名著。
在学生有了一定量的名著阅读后,可以引导学生看一些关于名著评论的文章,看看别人对名著的评价是什么,其中那些或是对作者文学见解的表述,或是对作者创作目的的剖析,或是对作者文学风格的品赏,或是作品内容的阐述,往往能让学生对名著有一个“理论上”、“宏观上”的把握,还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分析能力和阅读兴趣。这样通过读与思,学生就会从阅读中慢慢受益而真正爱上名著了。
冰心说过,读书永远是她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因为她从名著中得到了许多从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与做人的大道理。林语堂也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博学问、广见识、养性灵”。总而言之,让每一个学生经受名著的熏陶,领略文字世界的精湛,充实精神,滋润心灵就成了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2]《中学语文教学》2014.10
[3]明文彬《让初中语文教学因生活而精彩》 [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