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玩美”创意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2期   作者:夏梅兰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也开始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夏梅兰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皋埠街道中心幼儿园 312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也开始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现如今在学前教育阶段,广泛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工作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本文将围绕信息技术在“玩美”创意活动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玩”美;创意活动
前言: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本身就具有好玩的特点,随着社会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幼儿教育学者也开始呼吁要让学生在玩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创造力。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下,用玩和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开展创意美术活动,将游戏精神贯穿于幼儿美术教学的过程当中,也不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利用趣味图片,优化“玩美”创意活动
        所谓的“玩美”创意活动就是指在学前教育中用游戏和玩乐为切入点来设计教学活动。学前教育工作中引导幼儿参与创意活动是日常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创意活动中,幼儿可以天马行空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进行创作。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也能够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然而,在传统的创意活动开展过程当中,很多一线教师也注意到,由于很多创意活动的开展过程比较复杂,这也给一部分幼儿带来了一定的学习压力。以至于很多幼儿在参与创意活动时,并没有表现出十分强烈的参与兴趣反而开始产生了抵触心理。为了转变这种状况,教师在引导幼儿参与创意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办“玩美”创意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以“泥塑创意”为主题的创意活动,但是在开展活动之前,需要注意的是要优先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给活动设置比较宽松的时间限制,不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只需要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尽情享受。现如今在学前教育阶段,很多教师会用到平板电脑作为一对一的教学教具。比如在创意活动开展之前,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些优秀的泥塑创意作品,在为学生做作品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重点指导一些泥塑技巧,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注意这些关键细节问题。然而,教师也需要注意,课前利用精美图片为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只是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当这一步骤结束之后,每位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来设计作品。这个时候教师提前准备好的内容就不再适用于所有学生,这也要求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法。利用平板电脑为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作品演示,就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激发出学生的创作力。比如一位学生在自己动手制作泥塑的时候,选择了一个创意型的泥塑小鸭子,教师这个时候再自己提前备课的素材中,找不到同类型的泥塑教程。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平板电脑现场为学生进行网络搜索,并且将平板电脑放在学生桌前,让该学生经过仔细观看之后,从中寻找一些灵感。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创意激情会被更好地激发出来。
        二、利用视频影像,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玩美”创意活动中更加强调的是学生自己的创作兴趣,教师在设计创意活动之前,可以根据学生的好玩心理来设计比较具有特色的创意活动。当确定好一个活动主题之后,可以利用现代视频影像技术来激发出学生的创作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在传统美术活动基础之上的创意性美术活动,以“寻找春天”为主题开展异常创意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行决定采用哪一种表现形式进行创意表达。比如有的学生比较喜欢折纸,可以通过折纸来表达春天的一种意象;再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画画,可以通过画画的方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应当拘泥于固定的美术形式,而是应当以学生的创造力为主,用更加多元的教学理念来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除此之外,在激发学生创作兴趣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视频影像来为创意活动增添色彩。

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上播放一小段春天的优美风景,让学生首先沉浸在春天来了这样一个氛围之内。
        接下来教师在进行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将多元化的美术创意作品用快闪剪辑的方式制作成一个视频影集,快速为学生播放。在简单观看的过程中,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看到了其他人的优秀作品,学生自己内心也会开始萌生动手创作的想法。除此之外,教师在为学生播放视频影像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互动式的提问,比如在视频中出现了一只喜鹊,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喜鹊可不可以作为代表春天的符号呢?通过这样的综合性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认知水平。
        三、利用声音广播,烘托幼儿创作情绪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保护学生的视力也是幼儿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越来越多的家长都开始强调在学校里不要给小朋友看太多的动画片,而在此背景下,教师在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中时,可以巧妙地将声音广播融入进来,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学生的视力,而且有助于烘托幼儿创作时的情绪。
        例如:同样以“春天来了”这一个创意活动为主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创作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于春天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音乐的类型可以是和季节有关的古典音乐,也可以是现代儿童儿歌。
        以《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为例,学生在制作创意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这首音乐,如果一名学生想要通过画画来体现春天的环境,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仔细聆听在这首歌的歌词中都出现了哪些比较能够代表春天的意象?仔细聆听歌词之后,学生的灵感就能够更好地被激发出来,将小黄鹂等内容呈现到纸上。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有助于烘托整体的创意氛围,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能够想象自己沉浸在春天的鸟语花香里,在这种环境下进行的创意往往更能够彰显幼儿的创造力。
        四、利用线上教学,渗透幼儿创作理念
        现代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仅仅利用课上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型学习,显然是不足以完成教学任务的。这是因为幼儿阶段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比较差,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很难完成相应的任务。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贯彻“玩美”的理念,教师也可以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利用课余时间渗透幼儿创作的教学理念。
        例如:在开展“我是小小剪刀手”“玩美”创意活动时,由于在开展本次活动之前,幼儿大多都没有接触过剪纸,这个项目很多剪纸的小技巧都需要教师手把手的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浪费掉很多有效的教学时间。而留给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创意的时间就会相应减少,经过教学之后教师也会发现很多学生在活动允许的有限时间内没有完成创意任务。在此背景下,教师就可以利用线上教学的技术,为学生提前录制好教学视频,让其在家中进行观看到课堂活动时间之后,教师只需要经过简单的讲解就能够完成剪纸方面的教学,这样更有利于留出大量时间给学生创作。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幼儿也能够更加便捷的感知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培养创造力。
总结:
        以“玩美”为切入点进行创意美术活动,把游戏精神贯穿于幼儿的美术教学活动中,让美术活动成为一种具有创意的游戏,让孩子在“玩美”游戏中初步感知、自主创作、体验成功的快乐。游戏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不再有压力,而“玩美”则让幼儿的美术活动变得更有趣,更轻松,幼儿的创作也会更无拘无束。
参考文献:
[1]施玉美.对幼儿园"玩美"活动的实践与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9,(10):93-94.
[2]陆敏.以“玩美”活动促幼儿心智成长[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8,000 (004):P.78-78.
[3]梁敏王.玩出精彩,玩出创意——让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在玩中绽放[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