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美
四川省凉山民族师范学校,四川 凉山 615000
摘要:高职院校以培养国家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办学目标,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改革,社会职业岗位也跟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从这一层面来讲,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方式不应该一成不变,而是应该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基准,实时更新。因此,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笔者展开以下探讨,分析当前高职语文的教学现状,并给出具体改革策略。
关键字:高职;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教学现状;改革策略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殊性就要求高职老师应该重视学科专业和社会实践之间的融合,深入挖掘语文科目中的社会岗位元素,在学生受教育期间就培养其职业素养,缩小教学与社会实践之间的鸿沟,提高学生适应能力。但是当前很多高职语文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仍然不能转变教学方式和理念,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加快教学改革进程,加大职业能力培养力度。
一、当前高职语文教学现状
当前,多数职业院校对于语文课并不重视,逐渐产生“重理轻文”、“重技轻学”的现象,语文科目在教学课堂中逐渐被边缘化。高职院校在技能教学、实验操作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但是在人文教学、心理教学、艺术培养、美学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并不多,课堂特色不明显,课堂教学应付了事,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逐渐下降,将语文课堂当成休息的场所[1]。其次,高职院校缺少必要的文化氛围,受到语文科目被边缘化的影响,学校内部文化建设活动、社团活动、团队活动过少,文化氛围淡薄,学生业余生活都被网络娱乐占据,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缺少沟通,人际关系网络不能得到良好的建立,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参与感不强,直接导致学生在未来步入工作岗位时不能及时调整和适应,生活迷茫,精神空虚,综合素养较差。最后,很多语文老师在授课中不能将语文知识、课本知识、教学重点与生活实际相联结,仍然延续传统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了无生趣,师生之间互动少,教师难以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因此很多学生会产生“语文科目用处不大”的错误思想,创新创造能力缺失,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高职语文教学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划分学生类别
语文属于基础性学科,因此具有通用性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通过语文科目的学习获得职业能力,提升自己与岗位的匹配度,高职教师就应该将学生分类,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制定多样化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比如对于理工科的学生,在未来就业中专注于某项研究和制造情况较多,经常作总结报告,因此教师在授课中应该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文科类和艺术管理类专业,对学生的人文素养、阅读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知识面覆盖率、知识深度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师在授课中应该为学生推荐经典文学作品,比如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和旅游专业的学生,在日常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学材料,拓展学生阅读量,灵活选择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们感悟语文魅力。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要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语文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投入到实际操作中,在丰富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夯实应用能力。比如以文秘专业为例,教师可以创建教学情境,通过真实的案例,结合课堂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们进入教学情境,让学生们根据老师给定的主题来写作,可以是会议摘要,也可以是产品指南,还可以是具体的项目策划书,学生通过资料调查、信息整合、分析整理、总结归纳,最后建立行文格式,融入逻辑结构,生成主题公文,教师再对学生作品进行评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实践操作中明确找出自己的问题,对薄弱的理论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在独立作业和小组合作中提升写作能力,完善写作技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增强口语表达技能[2]。
(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作为“上班族”,需要具备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因此,高职教师要想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就必须锻炼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教师应该积极开展课外实践,组织策划各种教学活动,比如鼓励学生对话剧《雷雨》进行分角色朗读或者改编,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加入自己对剧中人物、事件的理解,并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将学生分为两组,由小组长自行分配组内角色,如果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可以让其对剧本进行创作和改编,掌握剧情走向,如果学生的表达能力、情感构建能力、语言思维较强,可以分配其演员的角色,将人物的情感、性格、内心活动表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思维发散和思维构造能力,也能将自己的潜能激发出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能够得心应手[3]。
(四)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活动
除了必要的教学实践,教师应该积极举办并鼓励学生参加多样化的校园活动。比如作品研讨会、文学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诗歌座谈会、朗读比赛等,让学生在比赛中找到自信,同时也能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通过学习和借鉴来弥补自身不足,开阔视野,更加牢固地掌握文学知识,也能在活动中建立独立思考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这些品质都是在未来工作岗位中必不可少的,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终生学习”的习惯,提高高职语文教学效率,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
结束语:综上所述,当前很多高职语文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仍然不能转变教学方式和理念,语文科目在教学课堂中逐渐被边缘化,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学与社会实践逐渐脱节。因此笔者认为,语文老师应该划分学生类别,制定多样化的教学目标,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活动。
参考文献:
[1] 邬昕. 浅析如何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语文教学职业化的改革[J]. 读书文摘(中), 2019, 000(011):P.1-1.
[2] 高薇薇. 职业素养培养视域下的高职语文嵌入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探析[J].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0(1):26-27.
[3] 曾君. 基于创新创业视角下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问题分析[J]. 教育研究(2630-4686), 2019, 002(002):P.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