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辉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大径小学363705
摘要:阅读对人具有深刻影响,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拓宽眼界和知识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语文而言有无可替代的意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持续不断地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锻炼学生语文思维,培养人文情怀。故而,教师必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究思想,为初中的语文学习奠定好坚实的基础。文章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有关阅读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目前的语文教学很大程度都受到应试教育的限制,阅读课程的占比较低,自从新课改之后,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改变,不再只是重视考试内容和基础知识,对于阅读教学也更加关注。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只能够理解语文的基本知识以应付考试,而缺失灵活性和想象力,抑制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理解能力低,不利于未来学业的发展和为人处世的素养提高。因此,必须加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教师要正确认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作用,创新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益和质量。
一、丰富阅读内容,激发学生热情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文字的接受能力不高,常常没有办法长时间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小学生的阅读心理,寻找正确的切入点,丰富阅读内容,让小学生主动积极地阅读文本,并自觉思考问题,感受文章内涵。小学生一般更加关注趣味性较强的小故事,教师就可以根据这点选择一些成语小故事和童话故事,篇幅无需过长,太长的文章往往会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寻找一些和课本内容相关的文章或者与课本内容具有对比的短文,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面和阅读量,提高阅读水平和速度,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融会贯通和对比思考。
例如,在“猴王出世”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行提前阅读,《猴王出世》故事性强,学生们阅读时困难程度低,易于理解和熟悉。除了《猴王出世》,教师可以节选几篇白话文版本《西游记》中的故事,让学生充分了解有关齐天大圣和《西游记》的人物特点和故事脉络。学生阅读后可以在心里树立出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以后全篇阅读《西游记》这一名著也会更加轻松,了解更加深刻。教师除了节选《西游记》的段落,也可以选出同样列为四大名著的《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个别故事,让学生可以超前阅读,感受不一样的故事内容,陶冶情操提高思想感悟。
二、创设阅读情景,营造良好氛围
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思想的表达,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而特定的感情都是在特定的背景下产生的。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和文章的内涵,就要创设阅读场景,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帮助学生身临其境,融入文章中,感受文章中的情、人、物、景,感受文章的一切。阅读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明白文章的主旨,只有把握中心才能够不偏差解读作者意思,提高阅读的效益,让小学生不仅是用眼睛扫过文字,更是用脑子记忆、思考,推动学生紧密联系作者和文章。教师结合文章内容创设情景,也要引导学生自己在课外阅读和考试阅读时懂得创设情景,快速进入文章的场景中,设身处地进行阅读,深度分析,贴近作者的内心想法。
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利用电脑技术合成的圆明园复原图,让学生们认识到没有被破坏的圆明园的场面何等的壮观和美丽。有了未被破坏前圆明园的对比,学生们在阅读“圆明园的毁灭”时更会感受到当圆明园被破坏、烧毁时的难过和无助,更加能体会作者的惋惜和愤怒,加深学生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永远牢记历史,增强学生们的爱国之情。学生通过图片、视频与作者产生共鸣,了解过去,扩展历史知识,从作者的角度看待问题,感作者所感。像这样创设情景的方式和小学生的能力相符合,保障阅读的质量。
三、利用趣味阅读,延伸课堂内容
小学生对于一件事的坚持和行动往往都是由兴趣和心情所决定的,阅读也是如此,要让小学生主动阅读、自主阅读。教师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延伸课堂内容,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感加倍。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小游戏,带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加入课堂参与教学;或者让学生根据课文进行角色扮演,分别以不一样的口吻朗读,并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角色及其原因。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将自己代入课文,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例如,在“猎人海力布”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选取片段,让学生分别以海力布和小白蛇、海力布和老人的对话,让学生代入角色体会海力布的心情和牺牲精神。这样深入阅读了解角色后,学生们能够感受到海力布为了大家愿意牺牲小我的集体精神,也可以明白自然灾害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每个人都应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充分了解文章真谛。
四、培养阅读习惯,保持阅读水平
要提高阅读的效益,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受益无穷。当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坚持每天、每周、每月阅读,才能够保持阅读水平,吸收知识开拓眼界。在课外,教师可以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和读书笔记大赛,这类活动学生都会积极参与,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水平,以在活动中有精彩的表现。学生不断从书本中吸纳知识,形成正确的认知以及三观。
例如,在每个月的末尾,教师可以举办读书分享会,邀请每一位同学上台分享自己在这一个月阅读中印象最深刻的书本或者文章,分析其内容和情感,再由学生评出演讲最为精彩的前三名同学。每个人的想法或许不是很显眼,但是所有人的想法合起来就是精彩的点子。学生们在分享中也可以锻炼演讲水平和说话的艺术,了解他人的思想。平时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选择相关题材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并做好笔记,间接提升写作能力和思考水平。
总之,阅读能力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支柱,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工具。阅读不是过眼云烟般一目十行扫过内容,而是沉下心来认真阅读,仔细思考,只有让脑子保持充足的活跃,才能够真正从阅读中收获感想。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探究分析如何让语文教学质效双增,让阅读富有成效,让小学语文通过阅读教学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陆春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浅析[J].智力,2020(35):99-100.
[2]徐明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技巧初探[J].考试与评价,2020(12):46.
[3]林明喜.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求知导刊,2020(47):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