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城乡接合学校家校合作拓展小学语文学习途径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期   作者:黄小兰
[导读] 小学语文学习,除了师生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积极参与
        黄小兰
        佛山市顺德区光辉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学习,除了师生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积极参与,只有做到家校共同配合,才能使语文学习更加有效。然而家长是千差万别的,作为珠三角城乡接合学校,家长的来源多元,素质参差不齐,对语文学习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家校合作拓展语文学习的途径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本人结合我校的际,从创新家校联系的新途径、利用家长资源引入课堂及构建家校“书香”教育等方式,探索城乡接合学校进行家校合作拓展展小学语文学习的途径与方法,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校和家庭的相互合作下有效提升,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城乡接合 家校合作 小学语文  学习途径

        一、珠三角城乡接合小学学生语文学习困境与背景分析
        我校处于珠三角城乡接合地带,学校家庭教育的情况参差不齐,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语言特点,不同的价值观念,在同一环境下相互碰撞,会产生很多的矛盾与不理解,需要在交流中加强包容与融合。
        在对我校609名家庭做的问卷调查中显示,越到高年级,家长的自身文学水平和教育观念会比低年级弱和淡化,有的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表现在对语文学习重要性以及学习方法的无知,让他们无法参与到孩子的语文学习活动中。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育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语文学习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长久的环境熏陶、榜样影响,而学校和家庭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最主要的场所,对语文学习效果的影响尤为重要。如何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实现家长与学校教育一致,让家校教育形成合力,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摆在城乡接合学校师生与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家校合作拓展城乡结合小学语文学习途径的探索
        作为语文老师,除了自己会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外,还要学会会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做语文教学的助手,这就要求老师主动做好家庭的指导工作。如果在教学工作中得能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一定大有裨益。
        因此,要求语文老师要善于与家长沟通,善于利用现代的沟通方式,既不让家长感觉厌烦,又可以给配合学校语文学习。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多为家长会、电话联系和家访形式。而这些家校互动方式存在诸多弊端,比如家长会一学期一次,一般都是以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而家长坐在台下听。这种教师主讲而家长主听的形式,让家长与教师处在不平等的交流位置,况且每个老师所占用的会议时间不可能很长,更不可能对每一位学生面面俱到。电话联系多数也表现为学生犯错后的投诉。这样的沟通方式如果掌握的度不够,不仅得不到家长的配合,还有可能会引起家长的反感。至于大面积走进家庭进行家访,既会耗费老师巨大的经历和时间,也会让家长因为工作的忙碌而感到难以认真参与。因此,学校必须优化家校合作的方式,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多渠道沟通方式,助力教学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各行业人与人交流的最重要的手段。网络联系平台具有快速、便捷、信息量大、不受区域限制等特点。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建立班级的QQ群、微信群、微博等交流平台,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可以将每天的语文作业发在微信群,让家长知晓,以便及时监督孩子的作业情况。每次检测的情况分析通过微信群向家长汇报,让部分有能力的家长可以及时为孩子查漏补缺。这种及时发布作业检查情况的行为,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除此之外,还可以适时在班级微博或群里发布一些具有正向引导的语文学习方法的文章,提高家长的育儿意识和和水平。


        (二)家长资源,丰富语文课堂
         要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需要更多资源的介入。在家长群体中,有部分家长愿意为孩子付出时间和精力。对于这一部分家长来说,他们的专业知识、人生经历、个人修养等,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语文教师要了解班级家长的兴趣爱好、特长,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语文元素,让家长走进课堂,讲述他们不一样的经历和感受,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语文课堂。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知识时,可以请在农村长大的家长分享有关大自然的相关知识;在教《老人与海鸥》时,可邀请海边生活的家长谈谈海的样子,海边动物的生活规律,人与动物相处的关系。这样真正实现主题统领下的从“教材”到“生活”的联系。同时,“家长课堂”能够拉近老师与家长的联系, 家长与老师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的合力, 共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三、构建家校“书香”教育,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地向前推进,对语文学科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语文教学已经不仅仅只局限于学校和老师,还需要逐渐走出学校,走进家庭,构建“书香”教育网络,成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最重要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孩子学好语文,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然而,如果学生的阅读时间仅仅只靠在课堂四十分钟时间,靠老师课堂上的讲解,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阅读的时间、地点、环境应该由校内外延到课后与家庭。
        学校首先要制定长期行之有效的书香校园建设方案,班级的常规性活动也要和学校大型活动相接合,有固定的时间、内容、和负责的专门人员。比如:规定班级每天早晨诵读经典、中午时间阅读名著,每天第一节课上课前五分钟进行课前五分钟的口语展示,每学期每位语文老师要负责与班级学生共读三本书,长期坚持让学生写读书心得等。学校层面则定期举行全校性的读书活动,通过评选“阅读之星”“书香家庭”“识字大王”“三笔字比赛”等活动,通过活动与树立榜样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学校举行书香校园活动的同时,也要引导家庭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可以向家长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种读物,低年级学生尚未养成阅读习惯的,鼓励家长和孩子们进行亲子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为孩子扫除文字障碍,对于孩子不明白的语句进行解释,看完后多交流,以提高他们的兴趣。还可以介绍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让学生在家观看。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百家讲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孩子在观的过程中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书香家庭的营造,还需要有好的环境,所以,可以通过家长规范化学校的授课,从内容到方式,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也可以让家长明白多陪孩子去书店和图书馆是对孩子一生学习产生良好的影响。
        家校合作共育是促进语文教学是一种双向活动,家长要对语文教学给予支持。学校、教师要对家庭教育做出指导。家校合作活动紧紧围绕的中心是学生,学生是家校合作活动的最终目的。让学校和家庭携手、让教师和家庭携手一起为优化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而共同努力。
        
[1]陈灿.建构家校接合式语文课堂的尝试[J].基础教育研究,2017(06):10+12.
[2]陶媛.让小学语文教学插上微信的翅膀[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05):113-114.
[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s].
[4]钱燕群.家校协同,促进小学低段语文教育[J].都市家教,2009(11).
[5]马忠户.家校互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6]徐金.语文教学中有效利用家长资源的三种途径[J].新校园:理论版,2009,(9).
[7]刘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J].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8]巩方舒.“家长课堂”活动相关探讨[J].好家长.?2017(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