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内外结合浅谈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期   作者:陈玫
[导读] 语文阅读,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
        陈玫
        平潭县城东小学
        摘要:语文阅读,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本文通过立足课堂激趣、享受课外阅读乐趣,有计划、有任务、有方法、有收获的开展群文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关键词:  群文阅读   立足课堂   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我国著名学者吕淑湘老师谈起阅读时曾说过,语文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事实证明,一个广泛阅读的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会变得开阔,知识见识也更加丰富,而且具有远大的理想,本身素养也超群。群文阅读正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产物,怎样更好地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呢?
        一、立足课堂,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传统阅读教学,通常在课堂上都花费大量时间指导学生对课文精彩段落进行富有感情的朗读,并且注重朗读与感悟齐头并进。这样,常常把一篇文章七零八落地拆卸理解,造成学生难以形成系统性地阅读感观,也削弱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而群文阅读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加了学生阅读量,最可贵的是把不同体裁、不同内容、不同作家的文章放在一起,为学生提供归纳比较、综合分析、深入思考的机会和条件,充分运用快读、精读、默读与略读的方法,使学生阅读方式多样化,奠定了终身阅读的发展基础。
        如在教学《猴王出世》一课,教师先出示一则谜语“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当。一对怪眼如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学生一猜就着,接着让学生说说孙悟空还有哪些别名,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并津津有味地讲述别名的来历。美猴王的别名来历也在讲述当中,课文的重点与难点就迎刃而解了。接着欣赏名著语言的风采,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如“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这里作者采用排比的修辞,动宾结构的短语,把石猴的活泼、机灵、好动、聪明的特点展现在读者眼前,不禁让人忍俊不禁。学习时采用表演、跳跃式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白话文独特的语言美,从而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进而对名著产生敬佩之情。最后邀约学生共同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并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一篇课文到捧起一本书,从一本书走向多本书,只因得法于课内,从而得益于课外。这样的课堂学习,立足了课堂,达到了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重在课外,享受阅读的乐趣
(一)建立目标管理性的阅读
        课外阅读是需要建立目标管理的,而不是杂乱无章,放任自流。如果学生盲目性、随意性的阅读,必然导致事倍功半。因此在课堂上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之后,还要指导学生“会读”。有计划地读,有任务地读,有方法地读,有收获地读,这样的阅读才有果效。
1、梳理课外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方法多样,常用的有精读、略读、跳读、猜读、浏览、交流等多种学习方法,还可以采用预测、联结、统整、视觉化、比较等迁移阅读策略。如在阅读《西游记》时,可以借助回目,进行很好地猜读故事内容和情节。看到回录中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就猜到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读到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就猜出是力战牛魔王的精彩故事。除此之外,阅读时,还可以指导学生结合看过的影视剧理解内容。进行适当跳读,把握文章大意。遇到不懂的词句,猜猜大致意思,然后继续往下读。
2、布置课外阅读任务。
(1)读书手抄报展览:为乐趣而读书——《西游记》。展示学生在阅读中的领悟,或自由,或拼搏,或嫉恶如仇,或为正义而战等不同的主题,以评比的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每天阅读排行榜--注明学生每天所看的阅读页数。阅读兴趣是需要不断地跟踪与扶助的,每天阅读排行榜根据孩子争强好胜的特点,可以很好地督促孩子互相学习。
(3)每周一问--学生根据所看的内容,各出一道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并提示答案的出处。可以拿半节课的时间进行抢答比赛,以奖励的形式,让阅读者享受阅读的快乐,也点燃其他同伴阅读的热情。
3.制订个人与小组合作共读计划。引导学生从个人自主阅读和小组合作学习两方面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养成坚持不懈的读书习惯。考虑到有些学生阅读的耐力不是很长,坐不住冷板凳,静不下心,容易开小差,没有耐心。若能借助同伴的力量互相监督,帮助自己,通过彼此约定来约束自己,就像找驴友一起旅行,旅程就变得有趣,不那么遥远了!因此建立小组合作学习,互相提醒鼓励阅读,这在课外阅读中是非常重要的。
                                  《西游记》阅读计划表

(二)语言欣赏并摘抄
        阅读一本好书,如果仅停留在读上是远远不够的。阅读过程中总能发现一些有哲理性的、美好的句子或段落,那种感觉就像挖矿的人挖了一整天,突然挖到了一块金子一样,满心愉悦,摘抄下来,细细品味,好像就是自己的东西了。摘抄还是培养阅读专注力的好药方,在写读书笔记时,学生会变得更专注,更容易沉浸到书本之中,不知不觉就看完了一本书。摘抄更有助于写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所提倡的。所以要让孩子们养成一个习惯,就是阅读的时候,随手放一本摘抄本,见到好的句子就忍不住想摘抄下来,这样的阅读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如阅读《三国演义》可以积累一些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厢情愿;草船借箭——满载而归;孔明弹琴退仲达——好沉着;……也可以积累成语,如伯仲之间,吴下阿蒙,危急存亡之秋,文思泉涌,旦夕之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可以积累经典语段,如“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既生瑜,何生亮!”“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古者择贤者而让之。”……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会
    当学生渐渐爱上课外阅读,并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时候,就当有计划地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形式多样的读书会,适当采取奖励的机制,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享受阅读所带来的成功与喜悦,如“优美文段朗诵比赛”、“故事大王演讲赛”“名人名言交流会”、“好书推荐”、“摘抄本展览”“聊聊读后感” “小博士知识竞赛”“跳蚤市场”等活动。开展读书活动好处多多,能知晓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能树立读书的榜样作用,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更容易找到相同爱好的朋友,还可以弥补自己的短板……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既要立足课内,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地相结合,在课外阅读中有的放矢地点燃阅读的热情,激发学生自己在课外阅读中扎根,发芽,开花,结果。让学生迈进书的殿堂,遨游知识的海洋,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望,最终形成良好的终生阅读习惯。让我们都来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吧!

参考文献:
[1]邱雯.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新教师,2019年(93期)
[2]廖椿彪.“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浅谈.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年(92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