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2期   作者:邓凡宏
[导读] 地下室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受到了许多工作者的重视。
        邓凡宏
        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济南 250011
        摘要:地下室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受到了许多工作者的重视。其中,地下室防水效果对整个建筑工程功能的发挥具有直接影响,需要不断提高地下室防水施工质量,避免出现地下室漏水问题。基于此,文章主要结合实例,探讨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并提出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
引言
        当前,我国很多建筑工程中都会设计地下室以完善自身建筑功能。地下室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水渗漏的情况,不仅影响了地下室的使用体验,同时还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整体品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各建筑工程都开始重视地下室防水工程,同时也逐步形成了完善的防水工程施工技术体系。但由于地下室防水施工活动是比较复杂的,相关施工技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也遇到了较多阻碍。为此,文章对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充分发挥这些技术的应用成效。
1.工程简介
        某建筑项目为一座地上19层、地下2层,造型新颖,内部功能齐全,人文环境领先的高层建筑,其地下室的基础持力层为微风化基岩,自身基础为筏板基础。结合此次建筑工程的水文地质勘察结果来看,工程区域内的地下室主要分为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同时区域内地下室资源也非常丰富。大部分地下室资源都储存在杂填土层中,并不会对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结构产生腐蚀作用,但由于建筑工程的外墙体厚度比较大,很容易受到回填土中裂隙水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充分重视此工程项目中地下室防水施工模块,同时还要灵活使用施工技术,并设计科学合理的施工流程方案。
2 地下室渗漏水主要原因
2.1材料方面
①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不佳。由于防水材料生产厂家门槛不高,在防水材料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很多防水材料的使用性能往往达不到施工规范要求,材料不合格或采用的材料不合理,都会影响防水效果。②配合比使用不合理。目前,一些工程无法准确采用计量工具严格按照设计规定的配合比进行各类原材料用量的配置,有时会出现砂石用量多、或水泥用量少等情况,这种情况下,很难保证混凝土强度满足施工要求。③混凝土坍落度偏大。在大量工程实践中发现,混凝土坍落度偏大现象极为普遍,主要原因在于粉煤灰用量过多,运输距离太长导致混凝土含水量下降,混凝土离析等情况发生。
2.2管理方面:
        ①养护不及时。振捣施工后,未及时进行洒水养护,导致混凝土收缩,出现干缩裂缝。或者没有按照施工缝的作业要求进行新旧混凝土接茬部位养护施工。②养护不合理。地下室多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水泥水化热作用下,混凝土温度变化加剧,很容易产生混凝土裂缝。
2.3施工方面:
        ①混凝土结构不严密。在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振捣不充分,很容易出现麻面等问题,甚至会产生漏水通道,进而影响整体防渗效果。②墙体配筋多。高层建筑地下室项目中往往存在大量墙体配筋现象,这种情况下,同样会形成渗水通道,产生渗漏水问题。
3. 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概述
3.1 平面空铺法
        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先进行弹线并准确定位,然后采用平面空铺法对第 1 幅卷材进行铺设,科学、合理地设置反应黏结层,再对其位置进行仔细的核对,核对无误后开始空铺第 2 幅卷材。反应黏结层面隔离膜需要在搭接前撕去,搭接时采用干黏搭接的方式,利用压辊挤出搭接边的气泡,并将卷材搭接边压实黏牢,严格控制搭接的宽度,通常情况下,要求保持在60~80mm。
3.2防水卷材施工技术
        此次工程项目中防水卷材的施工主要分为三个流程:①卷材铺贴。施工人员先进行铺设表面的清理工作,保证施工区域内所有杂物都已经清理干净,接着还要进行基层含水量的控制,保证含水量在 9% 以下。

在此之后,还要进行基层处理剂和基层粘胶剂的涂抹。其中,基层处理剂需要按照既定比例混合,同时还要充分搅拌,涂抹以后需要先经过 4h 的干燥;而基层粘胶剂则选择使用 BX-14 胶,同时在干燥时可以用手触摸,如果感觉不粘手就说明干燥效果好。在具体进行卷材铺设时,立面选择从下到上,平面则从下坡到上坡。②接缝区域盖条铺贴。在接缝区域中使用了盖条进行铺贴施工。施工活动开始之前,需要进行表面清理工作,并充分排出空气。在铺贴时,还要使用铁压辊进行压实处理,防止铺贴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翘边问题。③盖条封闭。相关施工人员还要做好盖条封闭工作。这里主要使用了聚氨酯嵌缝膏,并且厚度设计为 5mm,实行全封闭施工。在此之后,施工人员要充分做好养护工作,避免防水层受到破坏。
3.3抹面堵漏法
        在地下室渗漏水中,大面积渗漏水现象较为常见,具有渗水点大小不一、分布密集及渗水面积偏大等特点。针对此类渗漏情况,可以采用抹面堵漏法进行治理。其施工原则为“堵漏在先,抹面在后”,是柔性防水层渗漏常用的一种方案。通过这种堵漏方式,可以将面漏逐步减小为点漏,最终全部封堵住渗水点,并将防水材料大面积涂抹到渗漏部位。以本工程的点漏治理进行分析,可以沿着漏水口,通过冲击钻等设备凿出一个2 ~4 cm 深的内大外小孔,清理干净后,按照 1∶0.25 比例均匀搅拌高效堵漏粉和水,将其揉搓成团放入漏水孔洞,并进行压实,直至凝固。待孔洞无水渗漏,可采用1∶0.3 比例的高效堵漏粉和水构成的刮抹料在孔口周围 10 cm 范围内进行均匀涂刮,随后进行养生。
4.防水施工技术应用的保障措施
4.1 加强混凝土浇筑施工全过程控制
        施工中还需要进行混凝土浇筑活动,但由于混凝土浇筑活动本身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很多工序,因此施工团队也应该结合不同施工工序进行全面分析,充分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成效。在进行具体浇筑施工时,施工团队也要分派相应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工作,保证浇筑活动的各环节都能够取得预计成效。
4.2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在地下室防水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对防水施工的质量管理,保证防水卷材施工达到技术要求。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细部节点的处理,对于变形缝、穿墙管道等,需要设置加强层,并严格检查隐蔽工程的记录;完成卷材铺贴以后,检查卷材的搭接缝是否符合施工要求,检查时可以采用观察检查法或者划开卷材表面进行检查,确保卷材贴满,没有空鼓、扭曲、翘边等问题;用观察和尺量方法对立面卷材的接槎宽度进行检查,按照设计要求,高分子的立面卷材接槎宽度应保持在 100mm;用观察和尺量方法对侧墙卷材和保护层的结合进行全面检查,保证其结合的紧密性,且要保证保护层厚度符合规定要求;用观察和量尺方法对卷材搭接宽度进行检查,允许其偏差为-10mm。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下室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地下室防水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不断提高地下室防水施工质量,避免地下室漏水问题的出现。文章分析了防水材料的合理选择、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最后提出了地下室防水施工质量控制对策,以使地下室防水施工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满足施工技术要求,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从而推动我国建筑工程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亚东, 王俊锋, 王道春, 等. 地下室防水工程渗漏原因与防治措施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9):149-150.
        [2] 严晓松. 地下室防水工程渗漏的原因与防治措施[J]. 造纸装备及材料,2020,49(1):208.
        [3] 郑衍慈. 建筑工程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J]. 住宅与房地产,2020(5):194.
        [4]程怀智.建筑地下室工程防水施工[J].住宅与房地产,2018(18): 214.
        [5]王文龙. 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探析[J]. 江西建材,2019( 10) :174 -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