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萍
浙江省乐清市蒲岐中学325609
摘要:随着教学的不断更改,数学学科对学生的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新课程倡导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反对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采用固有的方式进行学习的同学的方式会导致学生的思维过于固定。无论学生今后的学习,还是在考试做题中,教师都应该带领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身体方式,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关键词:课程整改;初中数学;审题习惯
引言:在学习初中数学的过程中,虽然学生学习的是基础知识,但是数学思维的学习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面。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的锻炼,并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很多题目的内容也涉及到了文科的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阅读大量的题目,才能够充分分析和把握提供的有利条件,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一、审题重要性
审题,顾名思义就是对题目的含义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正确地把握问题,理解题意,明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方式等。审题是合理、正确解题的基础,是获取解题信息,最终达到圆满解题的第一步。学生只有通过读题,才能明确题意,为进一步的思考做好准备[1]。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途径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互动的学习内容很多是比较枯燥乏味,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创新这些内容,并且找到其中有兴趣的方面,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加强问题引导,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思考,带着问题阅读,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组里共同审题,这样学生们可以感受到自己在学习方面的不足,并且总结规律,学习到更多的技巧,这样也能够让他们在随后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要领。另外,教师必须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题目,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他们就可以发现自己在集体中仍然存在某些问题,并且能够善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总结经验。在不同的题目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并且更加独立的解决问题,这在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考试中都十分重要[2]。例如,在讲解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中《逆命题和逆定理》时,很多学生对教师提出的一些固定的定理没有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运用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逆命题和逆定理的讲解,并告诉学生命题和定理的差异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另外,学生在今后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举出生活中的例子的方式来分析题目,进而培养良好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和总结习惯
众所周知,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采取题海战术,不注重对经验的总结,这样不利于学生总结规律。因此,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提供注意力在一道题目上,并且用严格的要求来约束学生的选择活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都是按照教师的学历,教师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其思路单一,往往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消极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地进行教学,并且丰富教学的形式。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活跃自己的思维,更可以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也能够培养成良好的习惯[3]。例如,在讲解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全等三角形》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题目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到全等三角形证明部分可能出现的题目,通过对几种方法的总结,学生会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些定理。
(三)加强对审题的练习
只有学生在了解并掌握了很多题目的课程之后,才能够充分了解初中数学考试和未来的中考中需要面对的数学题目。教师可以用现在进行时去找寻那些关于近几年来数学题目的出题方式,并且结合题目本身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习的技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科学方式和学生展示一些题目的分解,并且让学生更加专业的理解题干[4]。例如,在讲解浙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材中《坐标平面内图形的轴对称和平移》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几种题目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绕开一些“陷阱”,提高学生做题的准确性。
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学生学习获得成功的一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轻松。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那么,他在工作方面的数学能力就不会有更加广阔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文忠.简析初中数学应用题的审题技巧[J].考试周刊,2019(84):85-86.
[2]王晓春.探究文本解读在初中生数学素养培养中的路径[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10):7+6.
[3]彭善坤.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途径[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18):53.
[4]闵筱萌.浅谈圈点勾画法对初中数学题审题的帮助——以学困生为例[J].考试周刊,2019(75):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