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向梅
诸暨海亮外语中学高考部 311800
摘要:物理课程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但由于高中物理知识比较繁多且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很多学生都很难快速且准确地理解大批量的物理概念、定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大幅度下降。基于此,本文将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现阶段高一物理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难点,并提出能够有效突破各个难点的教学策略,力求打造出高效的物理课堂。
关键词:高一物理;教学难点;教学策略;高效课堂
引言:要想打造出高效的物理课堂,就必须要深究和突破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教学难点。那么,如何实现高一物理教学难点的突破呢?笔者认为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探明各个教学难点的形成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即针对具体问题确定相对应的解决方法。
一、高一物理教学难点的形成原因分析
(一)初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过渡工作存在问题
对于许多高一阶段的学生来说,物理课程尤其难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两点:1、学生不能适应初中到高中的思维习惯的转换[1]。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学生普遍更倾向于使用具体形象思维去理解和思考知识。另外,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主要是以直观教学为主,所以初中生刚好可以使用具体形象思维快速理解。虽然高中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大部分的高中生普遍会更倾向于用理论思维去解释和概括知识。然而,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主要是以抽象的物理模型、概念等为主,这就意味着学生必须使用抽象的思维去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2、初中的学习方法并不能适用于高中物理学习。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普遍比较简单、具体,并且教师讲得也十分细致。因此,在初中学生习惯于通过题海战术和依赖教师来学习物理。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中的概念、规律、公式等逐渐增多,题型类型也在增加,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讲解一些经典例题,并不会每道题都讲。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只能靠学生自己勤于思考、善于归纳、通过举一反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决技巧。
(二)重视理论记忆,忽略实验教学
通过对物理学的发展史深入研究可知,物理学中的每个概念、定律等的发现与确立的背后都需要依靠于实验。因此,物理实验可谓是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据实际调查发现,部分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物理课程教学时并没有做到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即教师们重视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记忆,而忽略相对应的实验教学。另外,在考试以及升学率的指标的压迫下,物理教师们不得不将物理教学的关注点和大量的时间都集中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上,继而也就出现了重视理论记忆,忽略实验教学的现象。但其实离开了实验教学的物理教学却是少了精髓的,倘若教师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在黑板上演示实验或是进行演绎推理,那么就很容易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创造性和探索精神的发展也将被抑制。
二、突破各个物理教学难点的教学策略
(一)做好初高中物理课程的过渡工作,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
首先,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前研究和掌握学生的已有知识,做好由初中到高中的平稳过渡,教学循序渐渐,精练习题;其次,在学习中掌握研究物理学的方法。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但逻辑思维并不是很强,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时刻关注学生,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并不断调节上课节奏,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2]。对于难点的教学内容更是要放慢速度,在难点上要放慢进度,多举实例,有逻辑性地向前推进新课。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中《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此时教师便可以引用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如:“某驾驶员使用定速巡航,在高速公路上以时速为110公里行驶了200公里,其中时速110公里、行驶200公里分别是指什么?”通过学生所数熟知的生活实例入手,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
(二)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教学中注重手脑并用
关于现阶段高一物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重视理论记忆,忽略实验教学”的教学难点,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做出了相对应的指示:高中物理课程改革强调的是改变传统课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机械做题的学习状态,建立起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氛围,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亲自动手体验、认真探索、手脑并用来获取、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仅如此,新版的高中物理教材中也添加了一些课外实验和探索性的物理研究课题[3]。本文将在此介绍运用实验教学突破教学难点的三个重要原则:1、物理实验需要遵循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要求设计的实验方案需要具备科学的物理规律、模型、公式等依据,合理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科学树立数据和误差分析的方法。2、物理实验需要遵循简易性原则,顾名思义,就是指实验的装置结果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但需要确保数据的精确性,实验误差需要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中《摩擦力》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实验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仅使用小车、长木板、钩码、毛巾、泡沫板等常见的用品通过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3、物理实验需要遵循趣味性原则,简而言之就是要求实验在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和有趣性,以此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和长期的维持。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中《重力和弹力》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尝试将橡皮从桌面水平放落,用手拉伸橡皮筋等。通过这些简单的小活动,让学生手脑并用。
结束语
总之,只有突破了物理教学中的难点,才能在物理教学中取得较大的收获,打造出高效物理课堂,使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梁宏燕. 高一物理教学难点成因及突破策略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20.
[2]裴雪青.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难点的确定和突破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
[3]任文军.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难点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