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许健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梅冈小学529155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并且是一门以开展活动为主的课程,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技能、提升价值判断能力、领悟思想和道德。由于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限,仍然处在形象思维阶段,需要教师将德育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形成对日常生活中事物的分析和思考能力,使其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促进其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的发展,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探讨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策略
引言:小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生活不仅是获得知识的积累和养成学习习惯,还要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更好地遵守社会道德准绳。因此,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需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更好地发挥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认真做好教学设计
为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真正地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教学设计,在备课阶段就将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设计完整的授课思路和教学环节,在提问、讨论、活动等环节中设置具体的德育教育渗透策略,使教学过程能够有的放矢,将德育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充分地发挥其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作用[1]。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思维活跃,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很难有效地集中。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应该充分地考虑到这些因素,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重新集中注意力,准备一些游戏环节吸引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还可以设置一些具有较强引导性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生活中的事例,逐渐地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更好地实现道德与法治与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作用。
例如,教师在设计《学习伴我成长》这一课的教学环节时,就可以先设计问题:大家是怎么学习说话的?怎么学习走路的?大人们已经学会很多本领了,为什么还要不断学习呢?用这些问题引发同学们对学习和个人成长关系的思考。然后再开展一个课堂调查环节,让同学们都参与到活动之中,了解大家都学了什么、为什么学习,进而使他们意识到人的成长是离不开学习的,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这样的教学设计将德育教育充分地渗透到了各个环节,使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极大地提高了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作用。
二、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德育渗透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的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理论说教层面,还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思想道德的养成,引导他们对生活实际中的事物产生正确的认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进而实现其正确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培养[2]。目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德育教育的渗透还处在灌输式的教学层次,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以及实践运用十分不利,导致教育效果较差。因此,教师要努力使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贴近生活的案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德育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授《生命最宝贵》这节课时,就可以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展示“生命的孕育”,让同学们了解从生命的形成到生命的孕育、养育都充满了爱,父母承担了孕养的责任,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呵护。然后在引导同学们讨论家人为了呵护自己成长作出的努力,结合这些生活实际,使他们形成珍惜生命、健康成长的思想观念。
三、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角色扮演互动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使其产生深刻的印象,更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因此,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情境,并带领同学们开展角色扮演的活动,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从亲身经历中理解道德和行为,并以此作为学习和生活的指导,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还可以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效率[3]。
例如,教师在讲授《安全记心上》这节课时,就可以让学生扮演交警、路人、司机等角色,然后表演在马路上玩耍、横穿马路、闯红灯时受到交警处罚和批评的短剧。用这样的方式提升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到基本的交通规则和出行时的注意事项,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提高防范意识,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德育渗透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有显著的培养作用,符合新时代学生教育的现实要求。教师应该通过认真准备教学计划、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教学、利用创设情境、开展角色扮演活动等手段,有效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实践之中,更好地发挥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彩平.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核心,推进学校德育工作一体化[J].中国德育,2019,16:1.
[2]强爱萍.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才智,2020,04:31.
[3]沈勤学.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与学校德育日常工作的结合[J].中国德育,2018,23: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