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期   作者:王元发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通过开展问题解决式教学
        王元发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立人学校  福建漳州  3632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通过开展问题解决式教学,来让学生在具体且生动的地理问题思考、解决的过程中,构建起地理相关问题解决式课堂。本文结合初中地理学科应用问题解决式教学的重要性,重点围绕初中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探索了具体的运用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    地理    问题解决式
        引言:初中地理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重要学科。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主性的发挥,针对这一情况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开展问题解决式教学,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有效丰富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可以自主地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来找出问题解决规律和解决方式,充分保证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一、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的重要性
        问题解决式教学是与新时代教育相适应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中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热情,达到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共同提高。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的重要性,首先问题解决式教学的运用,可以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能力和个性化学习需求,来进行自己学习节奏的把握,充分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促使学生可以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其次通过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得地理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地理知识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初中阶段的地理教材中,包含了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内容,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极具抽象性,而利用问题解决式教学,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通过多感官的学习活动,来针对这些重难点知识进行解析,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印象。
        二、问题解决式教学运用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开展问题解决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他们对于一切新鲜事物都保持了强烈的求知欲,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学生的这一身心发展特点来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实现问题解决教学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实际的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探究学习活动,这对于开展和构建问题解决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理教师在开展问题解决教学时,需要充分重视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精心的设计相关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激发学生们的地理知识求知欲望,以此来有效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在实际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可以深入的了解和认知相关的地理内容,从而促使学生地理学科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好的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1]以初中地理学科教材中《自然灾害》一课的教学为例,地理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来为学生导入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以此来集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然后教师再导入问题:什么是自然灾害?在我们国家常见的自然灾害都有哪些呢?自然灾害所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呢?还有自然灾害的特点是什么,我们需要怎样来防治自然灾害的发生呢?地理教师通过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学习。最后地理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不同解答来引出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这样的形式,来让学生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进而达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提升。再比如《东南亚》一课的教学中,地理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投放一些东南亚所出产的水果,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官的冲击,使学生眼前一亮,比如山竹、火龙果、荔枝、香蕉、榴莲等等,然后引导学生们自主地讨论自己喜欢或者家人喜欢吃的水果,以此来充分的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

接着地理教师就可以趁机引入东南亚的其它特产,比如:椰子、橡胶、焦麻、棕榈等等,这时地理教师就可以提出课堂问题:东南亚的国家当中为什么每个国家所生产的东西都不一样呢?而这些国家的气候又是怎样的?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以及范围又是在哪里呢?他们是怎样划分的?另外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以及河流特征又如何呢?热带雨林以及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分别是什么?这些因素对于当地的农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地理教师通过提出这一系列的课堂问题,让学生对本节课程的知识内容产生困惑,以此来调动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与此同时地理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们适时地引导,让学生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自主的思考、分析和解决,促使学生可以明白自然环境是由多种因素制约的,其中包含了气候、地形、地理位置等等,从而充分地激发起学生的问题解决欲望,进而最大程度地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开展合作式问题解决教学活动
        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合理地设置合作式问题解决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来进行相关地理问题的解决,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另外在开展合作式问题解决教学活动时,地理教师需要充分的遵循科学合理的设计原则,合作式探究问题内容不可范围过大也不能过小,适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解决的活动,促使每一学生都可以参与到问题合作解决的过程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地理问题解决能力。实际的合作问题解决活动中,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负责课堂相关信息资源的收集和整理,促使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来自主地找出相关的地理问题,并在问题提出的情况下,来通过合作思考探究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从而保证学生地理知识学习的完整性。[2]例如《地形和地势》一课的教学中,地理教师就可以结合本节课程的实际教学目标,来设置相关的合作式问题。比如结合课本内容,来针对山区以及城市开发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探究;结合课本内容,来对我们所在地的地形优势来进行思考和分析。然后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合作思考分析,促使每位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思考分析能力,有效地推动学生地理学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另外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一课的教学中,地理教师引入:结合我们家乡的特点,来针对家乡土地和水的特征进行自主的合作式问题解决活动。地理教师设置好这一任务后,就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通过合作思考和分析来设置新颖有趣的合作问题解决活动,并依据活动的内容以及结果,来进行组内论证,最后得出有关土地和水资源的科学正确的相关结论,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和发展。[3]再以不同地域时差相关知识的教学为例,这部分内容设计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单纯地进行学习,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厌烦心理。所以在本节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地理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来自主地进行现实性问题的探索,比如有的小组提出:为什么世界杯是在午夜播出呢?然后地理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一小组提出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充分激发起学生的问题解决兴趣,有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合作问题探究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三)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实现问题解决式学习
        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问题解决式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可以高效地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在此环节中地理教师需要充分重视课堂时间安排的合理性,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活动,从而保证学生地理问题解决效果,实现初中地理学科有效的课堂教学探究。[4]例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的教学,地理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来针对简单的气温曲线图进行思考和分析,让学生对气温以及如何观测气温的变化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此同时,地理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安排出一定的课堂时间,来让学生开展课堂问题的探究解决活动,促使学生可以有时间和空间来准确地寻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真正地激发起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通过不断地创新和优化地理学科教学方法,来有效推动学生进行高质量高效率的学习活动,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目标,促使学生真正地融入到地理学科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周晴晴.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8):70-71.
        [2]王春春.对初中地理教学评的一致性实践与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 2018(36):516-516.
        [3]姜兰淇.初中地理课堂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实践[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4):29-29.
        [4]张克霞.初中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思考[J].新课程(中). 2016(35):175-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