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江雪
廊坊市安次区东沽港镇东沽港小学,河北廊坊065000
摘要:小学生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差等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就会导致学生逐渐丧失数学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应转变数学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是实现学生自我学习兴趣提升的关键,也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的关键。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实现“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目标,是充分考虑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式之一,也是可以拉近师生间距离、增进师生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的教学方法之一。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前言
众所周知,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对于身心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而趣味性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将数学知识和学生学习心理有效结合,其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在教师的引导下,趣味性教学法主导的数学课堂让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而简单,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另一方面,它符合小学生学习心理,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与解决数学问题,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由此可见,趣味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是十分有必要的。
1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1增强教学趣味性,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对每一名教师而言,这不是一句陌生的话。但就实际的教学而言,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数学学习的兴趣,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以说需要教师绞尽脑汁方能实现。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知识的单向传授和灌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和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小学数学教师巧妙地将趣味教学法运用于数学课堂,比如,故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都有利于改变过去枯燥的数学教学模式,有效地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进而达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目的。
1.2强化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提出,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上,要积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现状,通过强化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沟通、交流和互动,不断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正好可以实现师生交流互动、愉悦课堂教学氛围的目标。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借助趣味游戏活动的开展,是活跃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我们知道: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师生之间通过共同完成游戏活动的过程,也是交流和互动的过程。同时,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小游戏,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有效手段,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
2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数学练习过程中提高趣味性
对于数学学习而言,数学练习课是关键的环节,知识的巩固、技能的培养,都是在数学练习过程中得到锻炼。传统的练习模式中,往往是采用题海战术,学生埋头苦干,更多的是锻炼出孩子的速度和技能,可是对于兴趣爱好,对于学生的心理需求,是无法进行满足和锻炼。甚至,伴随着学生的题海战术的运用,很多学生谈“数”色变,对于数学产生敬畏之心。因此,数学练习过程中提高趣味性,显得至关重要。数学练习过程提高趣味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联系过程中题型多样性。
小学数学老师需要注意,给到学生的练习题,不要一味的口算、竖式算法等老面孔,而是要加入一些新鲜的东西,多加入一些题型多样的联系形式,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新鲜感。
第二,开展智力小游戏。老师是数学教学的主导者,对于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老师需要合理的划分并通过创新智力小游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举个例子来讲,数学老师在进行简单的算数教学过程中,可以购买一些算数道具,例如,当学生对“人民币”有所认知后,教师可以设计“抱抱”的小游戏,首先选择10名学生参与游戏,给每一名学生分别戴上标有1元、5角、1角的帽子,接着喊出一个数,让学生进行抱团组成这个数。如教师喊出“2元5角”,那么头戴1元帽子的两名学生和一名头戴5角的学生就要快速抱在一起,也可以是头戴1元帽子的两名学生和五名头戴1角的学生抱在一起,没有被抱住的学生就自动被淘汰了。这个小游戏对课堂氛围的调节是非常有效的,同时,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又能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另外,在进行趣味游戏教学时,教师务必依托教材进行合理的设计,要结合一定的场景,如此才能真正发挥游戏的功效。
又如,“九九乘法表”是一个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小游戏,如果在游戏过程中辅以紧张的鼓点音乐,学生就更容易走进游戏情境中,思维会得到有效的刺激,游戏效果就会更加精妙绝伦。趣味化课堂并不意味着用热闹的游戏堆砌课堂。在渗透游戏教学法时,教师要坚持相关的原则。首先,坚持学生是游戏主体的原则,游戏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到游戏中,使其成为游戏的主人,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其次,游戏的设计要指向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设计游戏时既要考虑到游戏的趣味性,又要考虑到游戏中包含的数学知识,还要考虑到游戏的应用是否可以实现教学的目标。最后,游戏教学法还应遵守多元化的原则,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新鲜感和热情。
2.2数学课外作业中提高趣味性
数学课外作业是小学数学学习的辅导基础,对于巩固学生数学技能、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技巧极为关键。下课以后,老师可以把一些趣味性的作业布置给孩子,将趣味性学习延伸到课外,这样可以再一次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数学课外作业中提高趣味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学习数学要联系生活。数学知识教学肯定是“源于生活而服务生活”,平时布置作业,老师要更好的跟生活联系起来,改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死板、刻板”的认知,从生活的角度进行出发琢磨数学。举例来讲,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去菜市场帮家长买菜跟卖主比赛,看看谁的计算又快又准。等到第二天上课时,学生之间再进行交流心得体会。以这种数学联系生活、生活联系数学的形式,使得学生在数学练习中得到锻炼。
第二,数学课外作业形式灵活。多年以来,计算作业基本已经成为先前数学教学的基本模式。虽然计算是数学的本质,计算过程是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但是有思想有想法的老师,可以在数学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增加一些新型的作业形式,让作业变得更加的有意思。举个例子来讲,老师可以和家长联系,老师设置好数学计算模式,让家长辅导作业时编成小故事,让孩子边听故事边计算,从而让孩子课外作业中更加的有兴趣。在比如,还可以让家长带着孩子做简单的加减乘除的数学实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计算,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结语
总之,小学生具有好动、爱玩的天性,这就决定着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是依据兴趣进行实际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结合教学内容,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从教学氛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多方面渗透趣味教学,构建高效的趣味性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徐盛兰.创趣味化教学营造和谐课堂[J].名师在线,2019(17):29-30.
[2]杨多元.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方法的探索[J].名师在线,2019(16):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