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基本功教学的途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11月33期   作者:张峰
[导读] 舞蹈属于一种以人为载体的艺术传播形式,按照不同艺术类型将舞蹈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单独舞蹈和音乐伴奏辅助舞蹈。
        张峰
        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  陕西  咸阳  711200
        摘要:舞蹈属于一种以人为载体的艺术传播形式,按照不同艺术类型将舞蹈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单独舞蹈和音乐伴奏辅助舞蹈。舞蹈不仅仅能给人以美感,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柔韧度、速度和灵敏度,使其充分掌握舞蹈技巧。因此目前在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展开训练。
        关键词:中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基本功教学
        引言
        基本功是学好舞蹈的基础,成长为优秀的舞者都要经历基本功练习的考验。在物质精神逐渐富裕的中国社会,越来越多不同年龄的人群投入到了舞蹈练习中,社会上举办有各种老人、小孩、青年舞蹈训练班。基于此,本文论述了无论是专业还是非专业的各年龄段舞者的舞蹈基本功练习的必要性以及在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多元因素。
        1舞蹈基本功训练的意义
        舞者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借助自身肢体动作表达美,作为艺术的传播者,舞者应该将舞蹈动作和身体合二为一,从而塑造出优美的舞蹈形象。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时候应该将基本功训练放在教学首位,舞蹈基本功能够为舞蹈表演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也是舞蹈艺术表演的核心力量。舞者只有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提升其灵活性,运用四肢将美感表现出来,最终享受舞蹈艺术表演。舞台上的舞蹈表演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只有舞者坚持不懈的练习才能在舞台上呈现出最好的舞蹈艺术。舞蹈基本功训练是舞者的基础要求,为了带给观众更好的舞蹈作品,就应该深化舞蹈基本功训练,提升训练质量。
        2基本功训练途径创新策略
        2.1强化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基本功学习能力
        舞蹈是一项具有感染力的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投入自身的情感。为了有效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基本功,教师要引导学生系统学习与舞蹈基本功相关的内容,如舞蹈基础知识、舞蹈基本功、幼儿舞蹈以及民族民间舞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舞蹈基本功学习的乐趣所在,从而严格地进行舞蹈基本功的练习。具体来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基本功教学时,应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要求学生每天训练压腿、下叉及大踢腿等常规动作,通过长时间的练习,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舞蹈有更深刻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舞蹈动作,从而有效应用于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中。
        2.2强化素质,形体,技巧训练
        素质训练主要是调动舞蹈初学者各个身体部位的灵活性,想要进一步缩学前生基础身体素质存在的差异,可以通过合理的素质训练进行。舞蹈素质训练中包含了腰部和腿部的训练,对于舞蹈的表现形式和舞者的身体素质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为了使学生尽快达到舞蹈练习身体组织要求就应该从素质练习开始。在素质训练中,对于学生身体软度要求较高,在实施软度训练的时候,需要重点针对肩部,胸部,腰部,腿部等进行训练。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趴把杆压前肩带,也可以将学生两两分为一组进行互相拉肩。整个舞蹈动作的轴心需要利用腰部带动,为了使学生腰部更加灵活,教师可以在舞蹈基本功训练中使用地面吊腰,下腰等动作进行练习。腿部训练属于舞蹈中的基础,所有舞蹈技巧都需依靠腿部完成,如果缺少了腿部动作那么就会使舞蹈完整性降低。在舞蹈基本功训练的时候可以使用压腿的方式强化学生腿部力量,还可以通过踢腿练习增强腿部软度。形体训练可以使学生塑造舞蹈形态,保证在舞蹈表演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美感,使体态和舞蹈能够融合,这也是舞蹈动作形成的基础条件,能够将舞蹈艺术完整的呈现出来。在进行舞蹈形体训练的时候可以采取扶把动作和离把动作训练。

扶把动作可以基于把杆对身体的支撑进行柔韧性,力量训练,在训练的同时保证身体的平衡性与美感。训练主要集中在腰部和腿部,腰部和腿部的柔韧性对舞蹈整体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使用下腰,跪下腰,单腿前后下腰的方式进行腰部训练。对于腿部训练,可以通过单膝直立,踝关节训练,脚背绷提进行。
        2.3按练习目的分类
        按练习目的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柔韧性、力量性、伸展性和控制性的训练等,舞蹈基本功中柔韧性及力量性训练较为突出,因为这方面的训练较为基础,同时也有助于舞蹈初学者的练习。柔韧性是一个舞者最先要练习的内容,柔韧性好的舞者才可以有身体基础进行舞蹈动作。力量性训练也是舞蹈基本功训练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力量训练是推动舞蹈动作完成的能量源,即使一个人有着很好的身体柔韧度,如果舞者自身的肌肉力量跟不上,那么表演的舞蹈就不可能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境界。通常人们说的一段舞蹈的力量感,也是以舞者的力量性训练为基础的,力量足够了,舞蹈的创编上才有可能有较高的实际完成度。
        2.4正确进行呼吸训练
        舞蹈表演与舞者的气息变换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舞蹈表演中,只有运用了正确的呼吸方法才能增强舞者对节奏和动作的把控能力。在实际的训练中主要有四种呼吸方法,分别是快呼快吸、慢呼慢吸、慢吸快呼以及快吸慢呼。每一种呼吸方法都可以结合不同的舞蹈动作来进行训练,呼吸方法的使用也要根据不同的舞者来进行个性化的选择,只有做到身体和呼吸有效配合,才能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做到轻松自如,使舞蹈表演更加流畅美观。例如在进行古典舞《蜀绣》的表演时,舞者只有将自身的呼吸进行有效的调节以确保在舞蹈表演中做到呼吸顺畅,才能将舞蹈动作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所以在进行基本功的训练时要加强呼吸的训练,这样才能使表演顺利进行。
        2.5促进情感在舞蹈中的渗透
        舞蹈动作中含有创作者的真情实感,通过对舞蹈的演绎,能够有效地将创作者的情感表达出来。每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都是融入了创作者丰富的情感的,是对生活的高度总结,也是对肢体动作的艺术升华,能引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例如在进行民族舞《草原汉子》的基础训练时,舞蹈老师应引导舞者对蒙古舞蹈的特色进行一定的了解,并且在训练过程中营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围,让舞者在浓厚的情感氛围中逐渐增强对舞蹈情感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表达情感。舞者在进行表演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进舞蹈动作中,能够增强舞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时在进行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带进情感进行训练,从而增强舞者对情感的把控能力,在之后的舞台表演中更好地传达出舞蹈情感。
        结语
        中职教育院校是我国培养职业性人才的重要阵地。中职学校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取得一定的资格证书后从事幼教工作,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培养。目前在进行舞蹈教育过程中需要对基本功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对基本训练方法进行完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就必须在专业能力过关的同时,加强舞蹈基本功训练,从而在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中真正应用到日常教学中,更好地将幼儿带入教学环境之中,提高幼儿的课堂参与度,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春梅.分析中职学前教育舞蹈基本功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名家名作,2018(6):86.
        [2]吕佳桐.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基本功训练课程的思考[J].中外交流,2018(39):71.
        [3]郝焰.职业院校舞蹈教学结合哈他瑜伽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6):15,18.
        [4]李豆.小城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软开度训练兴趣提高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8(33):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