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故事运用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11月33期   作者:刘春红
[导读] 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上正处于12-15岁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自我思考能力等,但是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仍然处于初步阶段,基本上都是借助自己的主观感受理解、认知相关的知识。
        刘春红
        东莞市沙田实验中学   广东东莞   523991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上正处于12-15岁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自我思考能力等,但是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仍然处于初步阶段,基本上都是借助自己的主观感受理解、认知相关的知识。在初中历史这一学科中,受到历史学科特点的制约,历史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面对这一现状,如何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得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更加有趣,已经成为一线历史教师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故事;运用策略;特点
引言
        由于学科的特性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很少有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喜欢历史学习,但并不意味着历史学习就不重要。学生在升入高中以后将面临学科分流的选择问题,如果说没能在初中阶段给自己打好基础,那么到时候就容易陷入被动局面。况且很难说一个接受过教育的学生却对本国以及世界的发展历程没有大致的了解是合理的,可以说,历史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人文素养补充是其成长与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历史故事在实施的选择原则及展现重要性
        1.1选择原则
        现在提倡在历史教学当中加入历史故事在过去也曾经有类似的教学尝试,但无一例外都没能取得成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能明确历史故事讲授的原则。首先,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故事讲授时要尽可能地做好课前准备,确保故事的真实性。过去,教师在课上引用历史故事往往源自昙花一现的灵感爆发,因此依赖于教师的个人记忆,然而这种记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遗漏和误差,而这一时期的学生对于细节的把控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经过学生的查证,教师所讲述的故事与事实存在比较大的出入,那么不仅原本预期的教学效果无法发挥,就连教师自己的形象也可能受损,因此,秉持着负责的态度,教师要在选取历史故事时做足功课,尽量避免出现错误。其次,教师在选择历史故事题材时要尽可能地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元素,众所周知,在许多学生的固有印象中,历史与枯燥之间是画等号的,因此在课上学习时不自觉地就会游离于课堂之外。历史故事的引用就是为了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希望能够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说教师只是从学术角度出发而不考虑趣味性的话,不仅没能改变学生对于历史课的固有印象,反倒是一定程度上的雪上加霜。最后,教师在选取历史故事时要紧紧贴合所教授的内容主体,不能为了使用历史故事而使用历史故事,通过在教学时引用具有针对性的历史故事可以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但是如果教师说出一个与课堂内容毫不相干的故事,那么很容易陷入尴尬境地。
        1.2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描述历史故事的意义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描述历史故事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故事大多以文字或者语言的形式进行流传,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以故事为媒介,引导学生置身于故事之中,在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还能传承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故事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利用历史故事对书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描述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历史背景。对历史事件进行细致的描述可以增强历史的可读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2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2.1引入新鲜故事,激活探究思维
        在历史学习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并以故事的形式在课堂呈现。由于有些故事是学生第一次听到的,他们就会产生兴趣,此时,教师再将教材内容以问题的形式与学生展开对话。在故事的驱动下,学生会对问题产生探究兴趣,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必须深入教材,甚至要走出教材,从互联网或历史书籍中寻找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教材,主动学习,实现历史思维的灵性发展。新鲜故事的引入,要求教师以创新性的眼光去搜集故事题材,并与教材的学习无痕整合起来,借助故事去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使课堂能够变成学生探究的乐园,以此实现故事教学的增值。
        以《秦统一中国》教学为例,教师运用学生在生活中鲜少听到的“桂林米粉来源”故事导入,趣味性极强的故事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更让学生感悟到秦朝统一中国付出的努力。新鲜故事能够冲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受到原来历史是这么有趣,他们自然会产生积极的学习心理,从而实现深度学习。在《北宋的政治》一课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讲述“黄袍加身”故事,然后让学生思考:“北宋建立与秦朝、汉朝、唐朝等朝代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存在的不同之处能为北宋政治带来哪些独特点?”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有一定难度,如果想要得知答案,就要深入教材学习。同时,有些学生还会对当时的历史事件产生兴趣,教师可以顺势引导走出教材,主动搜集材料,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2.2历史故事深化教学重难点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课程主要对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知识进行了概括,内容的理论性较强,且具有极强的抽象性、枯燥性。基于此,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存在难以理解的现状,致使历史学习效果不佳。为了更好地攻克历史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可借助历史故事这一途径,将抽象、复杂的历史内容进行转化,使其成为生动活泼的历史故事,最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使其在独立思考中,加深对历史问题、概念的理解,最终实现教学重难点的攻克。以“太平天国运动”教学重难点攻克为例,针对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理解困难的现状,教师就借助杨秀清飞扬跋扈、鞭打天王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通过历史故事理解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让学生能够“以小见大”,预见天京事变的历史必然性,这样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教学重难点,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2.3历史故事结尾
        在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结尾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以回顾知识点的方式进行,但效果不佳。基于此,教师在进行结尾的时候,就可以选择历史故事的方式,设置悬念,使得学生在历史故事的帮助下,获得更多的新鲜感,并在历史故事的引导下,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思考,最终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为例,教师在结尾的部分,就借助多媒体的形式,将“德国中央集团军组建与瓦解”的历史故事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二战时期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发展壮大与溃退、瓦解,通过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兴衰体会二战的整个过程。如此一来,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也促使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了多种能力的发展。
        结束语
        历史课堂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历史故事的参与,历史故事以其趣味性、生动性等特点深受学生与教师的欢迎,使枯燥的课程变得更加有趣,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把历史故事融入初中历史课堂,适应了新时期、新课改的要求,更加满足了高效课堂的要求,是学生与教师减轻学习压力的好帮手。
参考文献
[1]张小欣.初中历史教学中故事运用有效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
[2]李小辉.探究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才智,2020(18):175.
[3]李莉娟.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才智,2020(15):2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