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体验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黄大华
[导读] 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创造出一种适宜的、生动的教学氛围。
        黄大华
        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清泉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423505
        摘要: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创造出一种适宜的、生动的教学氛围。这要求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借助多媒体设备、联系日常生活,挖掘文本情感等方式,促使学生真正进入文本,深入掌握课文的知识和内容。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情境体验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情境体验教学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
引言
        情景教学方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将其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知识,让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的方式发散思维,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文章的内涵,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此外,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发言、积极进取。
一、情境教学法概述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以语文为例,就是通过情景创设的手段让文章的意境和美感更为具体,化抽象为具象,更为直观地和学生交流。总体而言,互动情境教学法就是在教师所引导的情境中,让学生更为直观立体地与知识进行“对话”。此处具体涵盖了师生互动、学生和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和家长互动。
二、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情境教学是指根据学生当前的心理特点,建立学习环境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语言、物体、音乐等各种道具,通过模拟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情境教学可以把枯燥难懂的内容变得简单、有趣,可以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喜爱,为后续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策略
        3.1以问题为媒介,注重启发引导,拓展学生思维
        阅读需要热情。而在传统的小学阅读教学中,这份热情很难得到体现。许多教师都秉承着“阅读=念书”的理念进行教学,在带领学生熟读课文后,便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都用于讲解,用自己的阅读认知覆盖学生的阅读认知。而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已经逐渐成熟,在这种背景下,他们很难获得阅读的乐趣,也没有动力进行探究,阅读课堂就成了一潭死水。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积极地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例如,根据阅读主题的不同,设计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问题,然后利用提问的方式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发挥想象、主动求知,在脑海中构筑起生动的问题情境来,然后师生再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能为阅读课堂奠定良好的互动氛围,还能促使学生深入探索文本,建立更加全面的认知。
        3.2创设多层次的情境,丰富互动性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境创设应该是多层次的,应该是丰富的,同时又有其相对应的主题,不会因为情境的多重性而混乱,应该是始终有同一个逻辑在串联这些情境,并在语文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有效互动。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娓娓地向我们述说着,轻轻地拨动着我们的心弦。

要让孩子们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课堂上教师首先展示雷锋叔叔的画像给学生们,并同时娓娓道来一个关于雷锋事迹的小故事(注意不要与课文涉及内容重复),这是第一处互动情景运用,用图像与故事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心中崇敬。进而展示一些关于雷锋影响力的内容,例如每年的学雷锋日,大量的相关作品出版等,让学生们思考为什么雷锋叔叔的影响如此深远,接下来就可以开始正文的讲解了。课后还可以安排学生观看与雷锋相关的视频内容,与家长一起了解更多雷锋事迹,这是第二次互动情景教学的运用,同时把侧重点由课堂转移到了家庭中。还可以组织对应的帮助他人的实践活动,如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去敬老院帮忙等,甚至只是帮家里完成一点家务,这是第三次互动情景教学法的使用,是在学生的生活当中,让学生更为切实感受到帮助他人的辛苦困难的不易,但同时又收获了幸福和快乐。
        3.3角色扮演,帮助学生理解
        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一味地灌输给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在情景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文章的体会。学生为了能够扮演好角色,自然会充分理解文章中发生的事情和对文章中主要人物的性格进行揣度。通过角色扮演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人物情感的变化和事情发生的缘由,对事情的发生经过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从而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加深学生的体验。
        3.4利用音乐渲染情境,加强语言艺术引导
        要优化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教师就要利用音乐渲染情境,加强语言艺术引导。教师要注重用音乐渲染情境,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来渲染课堂气氛,有效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方面的感受,从而促进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阅读是学生的自主行为,因此教师的分析不应取代学生的阅读和思考,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在阅读和理解课文时离不开教师的帮助,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创设一个具有高超语言艺术的情境,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刻体验文中所描述的情节和情感。
        3.5以创新为目标,鼓励学生参与,还原阅读情境
        阅读不仅需要感悟,更需要参与。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成为创设情境的一分子,主动参与到课堂情境的构建过程中,深入挖掘阅读的魅力。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的《穷人》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内容,在渔夫的妻子桑娜、渔夫和旁白的声音中,体会这一家人的贫穷生活:丈夫起早贪黑地打鱼,妻子照顾五个孩子,一家人连饭都快吃不饱了,桑娜却依然收养了邻居家的孩子。当读到渔夫那句“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时,大家仿佛切身体会到他的决心与正义感,也对这对夫妻的形象产生了新的认识:虽然他们是穷人,但却有着善良朴实的性格,他们的心灵并不贫乏。学完课文后,教师还可以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继续延伸,让学生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一出短剧,体会演绎的乐趣。
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越来越向有利于学生学习方面变化。情景教学作为现阶段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要积极利用和创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奋魁.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情境体验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2020(19):141-142.
[2]邹俊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体验教学法[J].新课程导学,2020(09):47.
[3]林国玺.关于小学语文“情境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科普童话,2020(06):115.
[4]杨雪平.小学语文“情境体验式”教学法研究[J].小学时代,2019(25):31+33.
[5]肖文萃.情境体验移生入境——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体验教学法[J].课外语文,2017(16):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