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智慧课堂教学策略与探究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朱灵潇
[导读]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衍生出许多与信息化息息相关的产物,比如智慧教育。
        朱灵潇
        杭州市濮家小学
        【摘要】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衍生出许多与信息化息息相关的产物,比如智慧教育。智慧教育是当前教育模式的发展主流,智慧教育是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的,运用信息化技术使得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料的理解与感知更加形象具体,在信息化环境之中,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培养,使其素质发展更为全面。本文以小学音乐智慧教育研究为例,旨在通过相关实例来说明在小学教学中推行智慧教育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  智慧教育;小学音乐;信息化教育

        一、传统音乐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将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围绕课本,将知识点单方面的一一传授给学生。可是,在小学生的音乐课堂上,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显得单一而缺少活力。例如,以往小学阶段的教师,在音乐课堂上会讲解一些基本知识,然后学生跟随教师播放课本上的一段音乐,全班一起唱。这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导致到小学高段,大部分孩子都提不起兴趣去欣赏、学唱音乐歌曲。
        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地位差别,教师负责传授知识,学生则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需要不断的跟紧教师的教学进度,很难调节自身的接受状态,这就造成了学生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内容。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负担逐步加重,就会严重影响学习效果。而往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就是用考试成绩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就更加增强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使得课堂学习过程更加的紧张,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课堂教学质量不理想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好的教学活动能够帮助教师更加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技能。而与之相反的是,错误的或者不合适的教学方法,则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甚至一些学生会产生较大的抵触情绪,大大降低学习效率。传统的教学模式若一直使用下去,忽略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注重学生的主观感受,那么只会更加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不良现状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教育,许多老师仍然沿袭着“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课堂交流几乎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学生盛;教师问,学生答。教法单调无味,往往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注重的大部分是学生的答案是否符合要求,缺忽视甚至不愿意去多问几个“为什么”;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长此以往,学生也就变得“乖巧”,因为他们早已经习惯跟着教师转,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逐渐依赖,变得懒得动口、动手、动脑,久而久之,学习的积极性没有了,创新思维也就落后了。原本课堂是一个传播知识方法,培养孩子能力的战场,而今却变成了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禁锢学生思想的一个“牢笼”,几乎已经很少能培养出创造性和有进取精神的新型人才了。
        三、智慧课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一)有助于聚焦学生注意力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但学得好与不好.兴趣是关键。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的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即便是像音乐课这样富有艺术魅力的课堂,如果缺乏生动,缺乏形象,音乐的魅力同样无法展现,也就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了。

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将音乐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更加引人人胜,那么学生自然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并自始至终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
        (二)有助于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智慧课堂不同于我国传统的单向填鸭式机械教学,它准确定位了教师、课堂教学、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智慧课堂以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为基本教学目的,它在追求智慧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无形的培养学生对未知音乐的探索,另一方面也能在进行智慧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从音乐思维角度出发去学习音乐知识,这样就能够有意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大化的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乐趣。
        三、小学音乐智慧课堂的实践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地.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智慧教育课堂应当以其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的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形式,使学生人情入境,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激励学生去表现美、创造美。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聆听、观察与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一)智慧教学针对化,强调对思维的培养
        低年级的小朋友,上课时容易分散注意力,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可以采取一些活泼生动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比如在上《金孔雀轻轻跳》一课时,我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利用多媒体设备,采用形象化的手段,把孔雀的活动过程具体化为几幅活动的画,生动地表现了孔雀开屏的动态画面。在观看电脑动态画面的基础上,又排练了由小朋友们自己表演模仿孔雀开屏的动作。学生一下子兴致盎然。于是,我便不失时机地从表演动作中的每一个过程的每一幅画面上,派生出多条分支,形象地提出了问题:假如你变成了一只小孔雀、假如我画面中的这只孔雀这么棒、假如……我们应该怎样来表现?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一样,学生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这生动的画面点燃了。他们的设想五花八门,精彩纷呈。在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触发和鼓舞下,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创造,并把这些创造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各种各样的音乐表现能力,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了每一环节中,并得到了最有效的锻炼。于是,“金孔雀轻轻跳”深刻的主题就这样自然而然地突现出来了。
        (二)结合歌曲特色,促进学生情感教学
        在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这首作品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对姐妹为什么在暴风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保护小羊羔,我利用flash软件制了作几幅画面,如草原牧歌、与暴风雨搏斗、在寒夜中前进、党的关心、鲜艳的花朵遍地开等等让学生欣赏。乐曲的旋律连同画面的场景.定格在学生心灵深处,向小姐妹学习的情感油然而生,情感体验被推向高潮。在音乐课堂上,只有把音乐中崇高的思想揭示出来,音乐对学生才有意义。利用信息化手段结合的音乐课堂不再是枯燥的课堂,而是一个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的课堂。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爱上音乐课堂。
        信息化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使音乐课不再局限于教师的一把琴、一张嘴、一台录音机。学生也不再被动地接受枯燥的音乐理论、无休止的唱歌和听那些似懂非懂的音乐。信息化教学的课堂将被动转化为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验和创造音乐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科之间有机整合。在师生互动的教学中,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使学生音乐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彭宪发,小学音乐教育中愉快教学法的有效性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8
【2】陈红,用智慧进行高校有趣的小学音乐教育,期刊论文,2019(7)
【3】钟绍春,关于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



作者简介:
朱灵潇 杭州市濮家小学
朱灵潇(1991—),女,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浙江财经大学毕业,主修古筝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