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探究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肖辽明
[导读] 在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肖辽明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特殊教育学校, 四川 巴中 636000
        摘要:在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情感具有重要意义。只要对数学有一种浓厚的情感和兴趣,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说情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助推剂,怎样才能让枯燥的数学课堂活跃起来,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情感;创新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情感。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学有了强烈的兴趣,才会主动去学习,去发现数学的乐趣。所以要使学生热爱数学,就需要教师重视小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培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奥妙和乐趣。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使学生产生兴趣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很大的兴趣,那么一定能对数学有很好的感情。数学课的课堂就是那种比较专心地听老师讲课,数学课的过程就是那种全身心地投入,数学问题解决方面的训练是那样地认认真真。以这种观点来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就是要让学生建立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是比较简单的试探就能获得成功的,需要我们老师的努力和付出。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学生兴趣的建立,需要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原理本质的理解。与解题策略相关的教学内容,比较注重思考,让学生体验探索解题方法的过程。例如,学生在解决较具体的数学问题时,有较强的自主性,对归一化问题的结构及其数量关系有认识和掌握。同学们在比较自主的探究中,感受到用列表的方式来梳理条件与问题过程的重要性,获得实际效果。每个人还在体会从条件和问题上分析量与质的关系的意义和途径,获得寻找解题思路的兴趣,获得按解题一般步骤进行解题活动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使学生产生数学激情
        人们在做事情时,要真正获得做事情的理想效果,保持比较兴奋的状态就非常重要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多显得比较疲惫、毫无兴趣,其学习的多获取甚至是理想的获取是根本不可能的。这种现实使人们作出这样的思考,学生数学学习必须让学生更多地保持学习的亢奋状态。小学生学习是否相当的亢奋?回答多半是不怎样的亢奋。同学们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比较愁眉苦脸的还是相当多的。假如数学教学不能减少甚至完全杜绝这种愁眉不展的现象,那么就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如何让小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不那么愁眉苦脸?正常情况下,在数学教学中,多要考虑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因为理想身心健康是学生永保状态的特效药。

以学生良好学习情感为出发点,以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出发点,相对真实的学生学习兴奋并不单纯是一种热闹的氛围,而是学生数学概念的自主形成、数学原理本质的自主认识、数学问题的及时解决。它是学生自身的表现,对于学生学习产生的兴奋,也应表现在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认可,对学生的认同,甚至对学生的赞扬上。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照顾学生,就像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做老师,不管是什么学生,都应该把它当作荷叶上的露珠,使全体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出现兴奋感。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果
        从相关意义上说,也就是小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越好就越兴奋。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的两极分化,一般都是部分学生学习不成功造成的。解决学生数学问题不成功,学生觉得数学学得像蜀道难上上青天,学生对数学更是不感兴趣。为了真正使小学生也能热爱数学,对学生来说,多学些数学应该是完全必要的。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多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自觉成果是自己所坚守的教学底线。为每一位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努力热爱自己所教的每一位学生。例如,有些学生智力发展较慢,解决数学问题的速度较慢,数学学习一般跟不上其他学生的学习节奏,在教学中需要耐心的等待,热切的期待,热情的帮助。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操,使学生有创新精神
        小学生学数学,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多有能快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一般不思其创新解决数学问题,也不思其创新理解数学概念。很多学生也因此对数学不是很感兴趣,学生这样的学习情绪,一般是可以满足现状的,但是要适应未来就需要去质疑。热爱数学适应未来,必须秉承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精神。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立足于学生对创新的理解与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与际遇。例如,让学生去解决相关的工程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若学生已用某种数学思想解决了较具体的数学问题,我们多不能就此罢休,应鼓励学生采取其它策略来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比较有意义的是,数学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如果能发现自己的解题策略不一样,就会产生快乐的感觉;如果发现别的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他们自己不一样,就会像他们一样开心地分享。在个别学生能感觉到数学问题解决方法的策略将多种多样,只要认真思考,就一定能想出极具创新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学生会就会相当自主、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的创新思维,更因此热衷于数学思维的创新。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具有理论性强、枯燥乏味的特点,加之小学生与成人不同,缺乏良好的理解力,如果从一开始就接触不到数学,就不能产生喜爱它的情感,那么就可能导致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丧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达到激发情感共鸣,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陈莹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J].新课程(下旬),2013(9)
[2]刘敏.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3,(11)
[3]蒋素兰.浅谈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情感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